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小令/香帚之味

2025/01/06 05:30

圖◎阿力金吉兒圖◎阿力金吉兒

◎小令 圖◎阿力金吉兒

對我而言,香道之所以有趣,就在於即便是燒焦的狀態下,聞起來也都是香的――焦香。此外關於香道所需的器物,開頭前,多半都會加上「香」字。彷彿說明了為何我總在結束練習後,久久凝望著滿桌香道具;最終,只說得出:「香,真香。」

看著它們,我深知自己大部分的生活費都轉換成「香香」的東西,包含香鏟、香匙、香筷、香插、香爐、香夾等;然而,在我還沒正式學香之前,都是簡單依據器物的外形,頭尾加上「小」、「子」就搞定,例如:小鏟子、小匙子、小筷子、小插子、小爐子、小夾子;等到我開始進入學習後,全部拿掉「小」、「子」,且開頭全部變「香」。

當我問老師說想買「小鏟子」時,老師像湖中女神一樣,糾正我的用詞,反問我,想買銅製的香鏟,還是銀製的香鏟?我不知道差別何在,老師說當然是價格跟氣味,且補充說,銅製的香鏟會有銅臭味,銀製的沒有臭味,但價格昂貴。

我納悶銅臭味會明顯影響品香嗎,老師持續散發湖中女神的頻率,強烈影響我的腦波說:如果你的手摸到銅,手上就會有味道,那也會影響你品香的嗅覺。

而我只是反覆確認,不會影響香灰跟香材的話,決定買銅製的香鏟。

湖中女神消失後,手上的銅臭使我暗翻白眼,且是完全忍不住、必須起身離開去洗手,想辦法洗掉氣味的程度,才能再回到香席上,繼續練習。

古代的皇室貴族的香道具,甚至用黃金打造;因為銀器也會氧化,或因溼度而變色;我在銀色跟古銅色間,選擇乍看之下最接近黃金,實為黃銅的香道具。

由於預算有限,我的香道具,全是買銅製品。即便如此,當我端出擺滿香道具的托盤時,友人看著它們頻頻說:「哇感覺好高級」、「天啊好像很精緻」,我都只能暗自竊喜,同時暗自垂淚;竊喜的原因是,金黃色的效果就是金黃色,垂淚的原因是,銅製品就是會有銅臭味;眼淚擦乾後還是得去洗手。

同住的室友中,有一位是鳥類標本師。

偶爾,我們發現彼此會在公共空間點香,於是自然地討論起香味、交換線香。

據說,她都會帶香去標本室,我非常驚訝。原來製作標本的過程中,很需要對抗福馬林的化學防腐氣味,包含標本本身會散發的氣味。於是,點香對她而言,可以覆蓋鼻腔內揮之不去的味道,對恢復原本的嗅覺也有幫助。

真的嗎?我不可思議,居然連戴口罩,都沒辦法阻止標本的氣味入侵;室友說,每次離開標本室,不只口鼻,全身上下都會沾染標本室(動物屍體)的氣味。

當室友一邊形容標本室裡的冷凍庫有多大,我還沒辦法感受其中生命的重量。直到一天,家中的公共冰箱凍著一包斑鳩的屍體(室友後來傳訊息到群組說,是路上撿的,借冰一下),我才稍微體會到,製作標本真的需要很大的冷凍空間。

有段時間,我一直在香道教室購買各式的線香與盤香,一方面認識產區的氣味,另方面是累積焚香後的香灰;因在進入煎香實作前,若沒有累積出一個小香爐的香灰量,就無法操作隔火燻香的流程;當初報名課程時,香道老師有明確提出這個條件:「要自己收集上課會用到的香灰。」

怎麼收集呢?一股腦地燒,沒日沒夜地點香。當我的香灰累積夠多的量,手邊還有不少沒燒完的香品,於是陸續送給室友。由於我贈送得太頻,造成室友的壓力,她婉轉表達想給錢,我卻忽然想起自己還有一個香道具沒買齊。

我曾在一次香課上問老師那個「小羽毛」怎麼賣?老師笑說那叫香帚。還拒絕我,說去路上走一走就撿得到了,不該花錢買。我詫異而驚訝,第一次被老師拒絕的交易,居然是路上就能撿到的關係嗎?我問是否只要是羽毛就可以,老師說一定要是飛行用的羽毛才行,比較堅固。我追問飛行用的羽毛就不會耗損嗎?

老師說,自然物本來就會耗損。重點是輕刷,香灰很輕,刷那麼大力幹什麼?

我一直打算留到最後購買的小羽毛,原來叫香帚。香帚是整裡香灰過程中,最後一步會用上的一個小道具,看似可有可無,卻迷人有趣;香道老師曾經使用拋光的紅珊瑚做香帚的握柄,前端連結的是一根美麗卻不知鳥種的羽毛,要價不菲,直逼收藏品等級。

回想起來,當我開始帶著收集好的香灰去上課,練習過幾次煎香,確實不曾聽過老師要求我要買香帚;為了省錢,我也沒有問。不知不覺,忽略在香席上擁有香帚的必要性。姑且不論在路上要如何找到羽毛,光是要知道那根羽毛,是否曾用來飛行,我就落入困境。

頃刻間,我已經開口婉拒室友付錢,反而希望她可以從標本身上拔取飛行用的羽毛給我。沒想到我以為輕易就能換得一根羽毛,室友當下就婉拒;但她的意思是,如果之後有機會在野外賞鳥,可以順便幫我找有沒有剛好掉落的新鮮羽毛。

室友疑惑我要羽毛的用途,我才分享學習香道會需要;室友說,鳥類飛行專用的羽毛,稱為「飛羽」,我一學到「飛羽」這詞,只想飛奔去找香道老師念一次。

我示範整理香灰的步驟給室友看,最後一步,爐內有一層薄薄淺色,我告訴室友:「香灰很輕,很會飛,不論再怎麼溫柔,一定會有一些香灰飄起來,降落在內部的周圍。」接著,我們一起看網路上用香帚集中香灰的短影片。室友恍然大悟;原來飛羽彈性極佳,能俐落地屏蔽掉任何附著物,就算是輕盈如香灰――除了御風,竟還有香道用途。

談話結束後,我反省自己居然會忘記製作完成的鳥類標本的樣子;拔掉羽毛想必有其困難,而要不被發現少了一根飛羽,也不可能完整標本。

後來,跟伴侶聊起這件事。伴侶聽完問我整理香灰是什麼意思?就算看著我「理灰」,他還是困惑。一時間,我也講不清;等到恢復自己練習,慢慢沉澱,才逐漸意識整理香灰的感覺,像摺棉被。我的摺棉被技巧一直沒有伴侶優秀,伴侶摺棉被速度快,手法精準熟練;大手一抖,刷刷幾下,就能讓棉被變得像豆腐乾一樣漂亮大方。然而,伴侶沒有摺棉被的習慣,只在我陰晴不定的稱讚下,才會偶爾想起什麼似地,跑去摺棉被。

為什麼整理香灰像摺棉被呢?因為香灰要鬆軟,才能確保煎香過程中,熱氣流通過香灰的密度一致;穩定香灰的導熱狀態,讓香材在升溫加熱的時候,可以均衡受熱。

我在摺棉被時,最障礙之處,就是抖開棉被的鬆軟度總是不一致,常常甩到手痠,依舊鬆軟不一,最後硬摺,變成高低參差的豆腐乾,只好央伴侶幫忙重摺。摺完棉被後,還要拉挺直角,讓棉被的尖端跟轉彎都俐落的那個步驟,此時,就像極了使用羽帚,將周圍的香灰集中在一起,形成更清爽緊密的感覺。

伴侶聽了沒興趣,但彷彿潛意識接收到暗示,跑去摺棉被,我也大讚一番。

整理香灰還有一個環節,就是炒香灰;用一把專屬的小鍋子,把香灰倒入後,用小火,將香灰中吸附的水氣逼出。如果沒有定期將香灰倒進鍋子裡,放到瓦斯爐上稍微加熱,將水分炒乾;隨著空氣中的溼度增加,或香灰本身自然吸收環境中的水分,最後,香灰會變得明顯結塊,且透氣性跟導熱性會降低,影響煎香時,香材揮發香氣的乾淨度。

有多影響呢?香材會變得不太發香,或是香氣不明顯,原因就是含藏在香灰中的水氣在阻礙。有意思的是,剛炒好的蓬鬆香灰幾乎沒有任何味道,不管怎麼聞都聞不到。課堂上,老師曾說,古人說的「無味」,並不是真的沒有味道,我追問「無味」是什麼味道時,老師只是愉快地微笑。

當我煎香的狀態逐漸熟練穩定,也幾乎忘記自己對室友的請託;直到某次在公共區相遇,室友突然匆匆拿出許多飛羽,一邊介紹:白尾八哥、家八哥、金背鳩、鴿子、夜鷺,甚至連五色鳥的也有兩根。我們一起讚美飛羽的線條與優雅,我當下簡直忘記自己原先對飛羽的目標需求,完全無法想像要拿它們整理香灰的畫面;不論那會讓香灰變得多完美無缺。

我把飛羽收好。有一天炒完香灰,覺得剛炒好的香灰,實在蓬鬆到輕盈,決定啟用一根飛羽來擔任香帚功能。這時,伴侶被許多飛羽吸引,一邊欣賞讚歎;但一聽我說得要挑一根來掃香灰時,他開始認真阻止我。

我一一唱名每根飛羽,如:「家八哥?」得到的回覆都是:「不要好不好?」

最後我生氣了,因為我收到八哥的羽毛最多。就連常見的鴿子,伴侶也覺得鴿子的飛羽很美,希望我不要使用;簡而言之,就是什麼鳥的飛羽都很美;但若不用,我留這麼多飛羽做什麼?伴侶說,可以貼在牆上欣賞啊。

等伴侶不在時,我看著牆上被黏好的一排飛羽,瞬間感到武功盡失。靠近嗅聞那些飛羽,想起室友說在收集到之後,都有幫我清潔消毒過,確實沒有聞到什麼生物體味或氣味。又想起香道老師說的:「無味並不是沒有味道呵――」●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