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副刊】 王岫/最後的百科全書
◎王岫
國家圖書館內部空間整修、調整完工。於是我回娘家參觀一下。
果然是走文青風,漂亮的裝潢、舒適的沙發,要與近年興起的「最美麗的圖書館」名號相競爭。
多了裝飾、沙發,自然縮減了書架。好在國圖正在興建南部分館,一些館藏,大概打包往南部倉庫送就可以了。
我二十年前服務的參考組,早在十年前,就在組織改造中,被併入「知識服務組」了,當時我已退休,雖然有點傷感,但以前圖書館中,只有最有膽識,最具服務熱忱,最熟悉館藏,能坐在參考諮詢檯上,接受讀者各種疑難雜症問題詢問的專業參考館員,已被Google取代,所以我也認清這事實。我不就是因為這樣才退休的嗎?
但十年前,至少還保持著一個「參考室」的門面,且依據傳統,設在最重要的二樓進門就可見到的空間。這次內部大整修,連參考室都被併到五樓「政府出版品」閱覽室了,大概又是一波AI浪潮來襲,連參考工具書都愈來愈少了。這年頭,出版社誰還在耗資出版資料隨時在更新、變動的工具書呢?
我巡走一下書架,參考書比起我在時的十萬大冊,大概只剩十分之一吧?我在書架上,倒還看到一套2002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和隔鄰一套2004年出版的《世界百科全書》(World Book Encyclopedia)。這兩套世界著名的英、美百科全書。不禁撫摸它們精美的書脊。回想上世紀六十年代,圖書館尚無電腦,參考館員最倚賴的工具書,就是百科全書了。身為參考館員,我也就研究百科全書甚深,《大英百科全書》二百多年的歷史、各版本之間的差別、為什麼其書名的Encyclopaedia拼字要多一個「a」?其書名頁上為何有一株帶刺的植物──「薊」……等等故事或典故,都一清二楚的。1986年國圖從植物園舊館遷到中山南路新館時,我還奉命挑選英、美、德、日、西班牙等各國代表性百科全書購入,排列在參考室書架,大哉、美哉,相當壯觀。
然則隨著電腦、網路興起,占書架空間甚多,且內容隨時要更改的大型百科全書,逐漸停止印行,改用網路版了。這套2002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就是最後一套紙本式的百科全書了。隔鄰著名的美國青少年《世界百科全書》,也在2004年版以後消失在圖書館書架了。
以前學者或教授家中書房必備一套《大英百科全書》,或是有國、高中生的美國家庭,客廳必擺置一套的《世界百科全書》,大概都被電腦或iPad取代了。
曾經面對百科全書全盛期的我,也花盡很多心力去研究它們的我,撫摸這兩套僅算是典藏用的最後紙本百科全書,也只能在心中淌下時代的眼淚了。●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