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plus.柴米油鹽】那些我被教會的事
文、圖/張慰慈
日前,下班時坐上了一台計程車,行進間一個急煞車,我放在座位上的環保袋瞬間傾倒,裡面擱著的水果一古腦兒滾了出來,我摸黑撿拾座墊上那些散落的,因為有些不好意思,就也顧不上彎下腰檢視地板是否還有漏網之魚。
司機先生十分風趣健談,但並不知道我到底掉了什麼東西,只是和我攀談起來,他說:「我的職業常遇到一些趣事,我在車上撿過橘子、芭樂、蘋果……很多時候還是等到水果都發酵了,飄出了味道,才發現椅子底下有這麼多寶藏。」隨著他的話,我補了一句:「我掉的是蓮霧。」然後我倆一起大笑起來。
接下來他說了一段過往的經歷,看似平常的故事,後來卻讓我深深的感動。「有一次我開車回家後,才發現後座地上有個皮夾,撿起來發現裡面有兩萬塊,我不得不又把車子發動起來,送去了警察局。」司機大哥不疾不徐說著一個他生活裡的日常……當時警察直接問他:「你是幹什麼行業的?都不會心動嗎?」「我開計程車的呀,但是從小的教育教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可以拿。」他看著後照鏡裡的我:「小姐,妳說是不是?」
漆黑的車裡,我彷彿看見司機大哥頭上有個發亮的光暈,讓我的心一下子也被他點亮了。那句話說得真好,「從小的教育教我……」所以好的教育,對社會的淨化真的有很大的影響。就好像與其說佛法弘揚是一個宗教的推廣,其實更貼切地說,佛法更是一種教育,教導我們用正確的方式看清世界的真相,並引導善念的萌芽。這是佛法教會我的事。
許多朋友問我,什麼是利益眾生?
我以為最單純的理解是,我們修習一顆良善的心,然後如花朵般美麗地為眾人綻放,即使生活中最辛苦的人走過我們身邊,都能感到被安慰的溫暖。像一朵開在路邊的小花,它只是自己活出最好的姿態,都利益了與它相遇的每一個人。
我們常習慣發很大的願,但其實最難做的往往是生活裡律己的部分,這也是佛教裡談戒律的重要性。每一個大願都是從自己一個個小小的心願而起的,在家弟子,其實不要妄自菲薄。不作惡就是一種行善,也可以用發願來完成。如是,立志要照顧好家人,這也是一種發願啊。立志不說人是非,也是一種發願……
佛子行就是在接受佛法教育後,無論外境多麼嚴峻艱困,我們都要讓心中平安豐盛。以簡單的心,過自己的生活,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我認為這是人生裡最美的風景,而也是我的佛子行目標。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