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家庭plus.戲看人生】完成夢想清單
圖/達志影像
文/黃文綺
此刻的你幾歲?還記得童年、青春期的夢想?剛出社會時的抱負?
學生時期不知寫了多少回「我的志願」作文,究竟有多少是真實渴望?抑或只是符合老師「給分」的標準?此刻的我還真不太記得昔日作文內容,倒是看了《生命清單》(The Life List)這部片,忍不住憶起成長過程中的「夢想」。回頭檢視這一路走來,生命的熱情依舊,自個兒都嘖嘖稱奇。
《生命清單》的女主角艾莉西亞,有一個穩定交往同居男友,在母親創業的美妝公司裡當執行長,看似人生勝利組,但當母親癌症過世,和哥哥、嫂嫂們一起聽遺囑時,簡直青天霹靂。母親讓嫂嫂接掌公司,並要求另覓執行長,老家房子一年內不賣,但是所有孩子想要回家住,每人最多只能住90天……
艾莉西亞不敢相信,最疼愛她,也準備讓她接掌公司的母親,竟沒有留給她遺產,且解僱她。還記得母親告訴她癌症復發那夜,兩人躺在床上對話,母親問她為何看起來有些迷惘、少了生命熱情,她回「熱情持續不了多久,而且很累人」,再說長大意味著「降低期望、放棄幼稚的夢想」,生活平順、工作有保障最重要。母親回以擁抱,沒有多說,卻在遺囑中投下震撼彈,連一向認為母親偏愛妹妹的哥哥們都難以置信。
律師交給她一個信封,裡頭有一張DVD和皺皺的紙,紙上童稚的筆觸,是她13歲時寫的「生命清單」,其中幾項有她自己的紅字加註……母親在預先處理「遺物」時,看到童年的艾莉西亞充滿夢想和熱情,卻都未完成的清單,不禁深思。決定留給女兒一份專屬遺囑,要求逐一實現清單上的夢想,就能拿到12張DVD裡對應的那一張,還有最後的遺囑,重點是得在新年之前完成。
沉浸在失去母親悲傷中的她,看了第一支影片,各種情緒湧上,母親面質她的理想是否被安逸取代了?是否已放棄實現夢想和抱負?
一個好的提問,能夠讓人思考和做出行動,她選的第一個挑戰是脫口秀,拿到第二張DVD,然後一步步找到教職、看《白鯨記》、學開車、與父親和解……歷程中發現,實踐之路充滿未知和各種可能,做個好老師得先了解學生、閱讀世界文學名著得有專注力、開車上路需要勇氣,最困難是與父親和解,卻掀開家中塵封的祕密。
艾莉西亞不得不承認,她總在遇到挑戰時,開始逃避,母親對她的包容與接納,是她最大的安全避風港。實現自己的生命清單,在母親留下的一段段影片中,逐漸發現母親並不完美,也有自己的人生議題,最終挑戰是尋找「真愛」。
她的嫂嫂分享,在婚前的衝突中,母親給了4個提問:妳能和他分享所有心事嗎?他善良嗎?他會幫妳成為最好的自己嗎?能想像他成為孩子的好父親嗎?讓嫂嫂願意走入禮堂。
一部好看的電影,不在於結局的完美,而是觀看過程中,能否引起共鳴。這部電影讓我發現,生命的不同階段,都可以思索、檢視和重擬生命清單。
(作者為資深故事媽媽、〈好哇!就來玩吧 podcast〉節目主持人)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