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論吃飯<下>◎焦桐 圖◎吳怡欣

2009/07/27 06:00

論吃飯<下>

◎焦桐 圖◎吳怡欣

4

米飯總是帶著一種樸素的美感,自足而清純。飯本身如果優秀,不必佐侑任何菜肴,即滋味無窮,漢.枚乘:「楚苗之食,安胡之飯,摶之不解,一啜而散」,可見以好米煮出好飯是了不起的美味。

袁枚也說,飯乃「百味之本」,「飯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飯不必用菜」。他公布要把飯煮得顆粒分明,入口軟糯的四項祕訣:一、米好;二、善淘;三、用火要先武後文,悶起得宜;四、放水要燥濕得宜。

寺?大介的漫畫《將太的壽司》敘述煮飯的知識頗為高明,這部漫畫不管情節鋪排、角色刻畫,性質上屬於通俗劇(melodrama)的典型手法。通俗劇最明顯的特色是遵守獎善罰惡的道德正義(moral justice),劇中是一個善惡分明的世界,善良者無論如何飽嘗苦難,最後一定得到善報;邪惡者即使如何小人得志,最後必定自食惡果。從這種邏輯出發,人物、情節便需訴諸煽情,讓讀者為主角的落難歎息、憐憫,並對欺壓善良的強權產生憤怒。男女主角、惡棍、諧角等等這些標準角色(stock characters)組成了這部流行漫畫的基本人物。將太這個勤懇認真的少年,幾乎以全部的生命力在捏製壽司,每一次都憑不懈怠的努力彌補了材料的缺陷,他所投注的時間、精力,是最令我服膺的日本文化。

飯冷卻後,加糖、鹽和醋攪拌,即成壽司飯,壽司飯因覆蓋、包裹材料的不同又變化多端,非常華麗。從前我不敢吃壽司,看米飯在師傅手裡捏來捏去,可能還隨手撥順滑落的頭髮,抓抓身體的癢處,再拿一片魚肉放在醋飯上,想起來就覺得噁心。讀這部漫畫後,竟著了魔般想吃壽司。壽司這種日本庶民食物,一定要用煮得非常好的飯,以非常新鮮的海產當場捏握而成,因此師傅必須有非常潔淨的衛生習慣。

池波正太郎在《食桌情景》中說:「壽司店的師傅應該堅持要理俐落的小平頭、時時都保持整潔乾淨、鬍子也得刮得乾乾淨淨、握壽司的雙手指甲也要乾淨到讓人家覺得用舔的也沒關係的地步。」他歡喜光顧的小店,老闆捏握壽司時,眼睛炯炯有神,面露精光,予人一種神聖的感覺。

煮飯成功的關鍵在於水量的控制,包括煮飯時的氣溫、濕度,都影響些微的水量差,是調節水和火候的參考。為了精準控制水分,我洗好米例先濾乾。如果沒有電鍋,煮飯顯得有點麻煩──首先需準確拿捏水量,一般米和水的比例約1:1.5,蒸飯的米水比例則約1:1.2,棕米、紅米需要更多水。傳統方式是手掌按在米上,以水剛好可以蓋過指關節為準;或倒堅拇指貼著米,水量抵第一關節處。

若煮港式煲飯,則米水比例約3:5,還得視米之新舊、長短,用細砂鍋,鼓猛火燒到米脹水乾,才放下臘腸臘肉,改文火細燒,直到臘味的油脂消溶,煲底的吱吱聲傳響飯的焦香。

煮飯要煮到鬆軟適口,「米伸不開腰」算是基本動作,淮揚人煮飯講究「水始冷,武火滾,乾湯以後文火燜。水要準,湯莫損,文火以前米翻身」,意思是在烹煮前將水量必須準確控制,煮的過程不可再增減變化,大火燒開,小火燜飯,並在乾湯前稍稍翻一下米,以使受熱均勻。

最要緊的基本動作是煮的過程不能任意增減水量,李漁以煎藥為喻,解答不善廚事者煮飯熬粥常徒具美形,卻無美味,關鍵在於:

粥水忌增,飯水忌減。米用幾何,則水用幾何,宜有一定之度數;如醫人用藥,水一鍾、或鍾半,煎至七分、或八分,皆有定數。若以意為增減,則非藥味不出,即藥性不存,而服之無效矣。不善執爨者,用水不均,煮粥常患其少,煮飯常苦其多;多則逼而去之,少則增而入之。不知米之精液,全在於水,逼去飯湯者,非去飯湯,去飯之精液也。精液去則飯為渣滓,食之尚有味乎?

煮飯煮到一半,覺得水好像放得太多,遂舀了一些出來,會使鍋內的飯滋味盡失。感謝電鍋的發明,我們只要壓下按鍵即可搞定,完全不必再掀鍋蓋觀察。不過煮飯前須先了解米的特性,才能誘引出米本身的滋味。

米的天性既純真又深情,跟什麼水結合,加熱,就變成什麼飯。煮飯的過程因此富於變化,若採用雞汁煮飯,即煮出雞飯;加入薑汁烹,則煮出薑飯;加入檸檬汁,就是檸檬飯;加入椰漿,自然呈現椰漿飯;加入墨魚汁,鍋子裡將變出烏亮的墨魚飯……《清稗類鈔》:「炊米為飯時,欲其潔白,可入檸檬汁少許於水中,且鬆散。」

淘米切忌粗魯,需以渦旋方式溫柔淘洗,不必洗到完全清淨潔白,否則養分有流失之虞;也不可使勁搓揉米粒,以免斷裂、破碎了米的原形。去除米粒中的髒物後,淘洗、倒水的速度要快,因為溶出的米糠粉很容易被米吸收,令煮出來的飯殘留著米糠味;雖則講究敏捷,卻不可有絲毫粗暴,重複換幾次水,直到水顯得有點清澈。

5

烹煮菜飯得掌握內外兼修之道,煮前須將米浸泡半小時以上,先滋潤米心,煮出來的飯粒才會內外軟硬一致,特別是鍋裡加了大量的菜時,未浸泡過的米煮出來常常半生不熟。浸泡生米的時間依種類而異,一般?米、小米、壽司米泡半小時足矣,糙米需一倍時間,五穀米、雜穀米和薏仁、玉米、扁豆之屬需兩小時,糯米則需三小時。

我常煮的菜飯包括麻油雞飯、臘味煲飯、干貝海鮮菜飯,和紫蘇梅飯、南瓜飯等等,每一次煮都用不同的主菜、配料組合,其中的變化,帶著創作的樂趣。我暗忖,女兒出國留學前,若習得此藝,就能以一只電鍋走天涯。

我煮麻油雞飯,是先煮一鍋雞酒,再用那鍋雞酒來煮飯,成品的魅力難擋,吃過的親友總是要求將剩下的飯裝便當回家。我有時也被自己煮的麻油雞飯感動莫名,我心所愛戴,我靈所仰慕,它總是喚起我的米飯激情。

在台北,我偏愛「隆記」的上海菜飯,如果單獨吃飯,我輒點食「排骨菜飯」,再加一盤清炒蝦仁或蠶豆、蔥燒鯽魚;那菜飯煮得偏向軟爛,飯香、菜香、油香融合得十分快樂,一種老上海弄堂的滋味。

每次去澳門,我必吃「九如坊」的焗鴨飯,九如坊最閃亮的招牌是行政總廚盧子成,他歷任七位澳門總督的御廚長達二十五年,也是首位華籍御用主廚,其廚藝乃中西並治的典型。此飯他每天只做二十五份,盧師傅教我以鴨骨所熬的高湯浸米二十分鐘,再一層米一層鴨油烤四十五分鐘。鴨肉則先烤過再去骨,和葡國香腸一起鋪在飯上面,米飯飽吸了鴨汁和肉香。我每次點這飯,同桌的朋友無論已吃得多飽,都會央求再吃一大碗。

回想從前農家用柴火鐵鑊煮飯,鍋底不免飯焦,常將此焦飯置於竹筲上曬乾,做完農事回家,用熱茶泡軟,撒一點粗鹽,乃尋常解飢良食。現在的鍋巴有更多妙用,如鍋巴蝦仁。

有一次去評審台灣米料理,很驚豔開平餐飲學校孩子們的創意。原來米飯不僅是主食,也可以製成點心、沙拉、冰淇淋、慕斯,再以器皿選擇、擺飾呈現,頗有頂級精緻料理的架勢。

吃飯很像家居生活,平常到地位低落的地步,往往忽略其存在,名稱明明叫「主食」,卻吃成附屬品,愈講究的飯館愈挑精揀肥,專吃各式菜肴,從來也不配一口飯。

白飯之於佳肴,好比畫布之於色彩和線條。一席筵宴總不乏華麗的菜肴,互相爭奇鬥豔;若缺少白飯的搭配調和,不免會彼此扞格。

我大學畢業未久,在羅斯福路巷子裡的地下室上班,事多錢少,深覺台北居大不易,忙得無暇讀書,遂辭去工作,報考藝術研究所。當時距考試日期只剩個把月,我每天煮一鍋白米飯,煎一塊白帶魚,竟也吃得有滋有味,如今回想,那鍋白米飯生成充沛的能量,在我清貧的學生生涯。●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