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隨筆台灣日子】 請問您貴姓?

2012/05/22 06:00

◎木下諄一

最近這幾年有個現象,若想上餐廳吃飯,特別是口碑不錯的人氣名店,必先得預約訂位才行。週末的晚餐時段更是如此,忘記訂位的話,只能在夜色中的大街小巷裡一圈又一圈無止盡地穿梭。

說到這兒,聯想起我的預約經驗。接電話的服務人員總會問一句:「請問您貴姓?」

當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姓木下」之後,對方足足怔了二秒鐘,似乎是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帶著不確定的口吻複述:「是……夏先生嗎?」

「不是,我姓『木下』。」

對方好像不太能明白。「嗯……沒關係。」於是完成預約。

果不其然。到了當天前往餐廳用餐,我成了「夏先生」。

還發生過別的情況。

在醫院等候領取掛號證時,櫃檯人員喊著:「林諄一先生、林諄一先生在不在?」

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以為是在喊別的病人。直到發現櫃檯人員喊了幾次都沒有人回應,才開始懷疑那位無人認領的「林諄一」會不會是自己?可能是在填表的時候,把「木下」兩個字寫得太靠近了。如果是直寫,也可能被誤會是姓「李」。我自己認為,稍微仔細一點便可看出「木下」和「林」、「李」還是有差別,不至於到混淆的地步,只是對方從未料到有病人是姓「木下」的吧?

同樣是姓氏,聽見「田中」、「鈴木」便可猜出對方應該是日本人。很可惜,「木下」這個姓在台灣一點也不有名,甚至連聽都沒聽過。要念出這個陌生的姓,想必需要多一點的勇氣。把它當做是台灣人的大姓「林」,應該比較不會出錯吧。

在台灣,有類似經驗的外國人應該很多。依我當初的想法,解決這種問題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在名字的後面加註「日本人」三個字。

「我姓木下。日本人。」立即聽見話筒那端的服務人員回答一聲:「喔,我知道了。」ok,完全沒有疑問。

可是回過頭來看,非得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刻意加註「日本人」,說起來也真是怪事。天天這麼做,有誰不嫌累?

為了徹底解決這種麻煩事,我曾想過「取一個中文名字」,不失為一勞永逸的好方法,這樣一來對方既容易理解,又不會發生喊錯的尷尬場面。所以來到台灣幾年之後,我給自己取了一個中文名字。

不料,事與願違。怎麼說呢?三天兩頭得向別人解釋,原本的日本名字既然是漢字,為什麼還要取中文名字?有沒有特別的涵義或由來?比起先前使用日本名字,改用中文名字反而給自己找了更大的麻煩,最後便放棄不用了。

也曾考慮過取個英文名字。台灣有許多公司,同事間互相叫英文名字是很普遍的事情,更何況我是外國人,有英文名字應該不奇怪吧。結果,和用中文名字一樣,用英文名字也不見得能省掉無謂的麻煩。

這下得向日本人說明為什麼用英文名字。以日本人的觀念,東方人取英文名字是件非常怪異的事,叫「Richard」、「James」的一定是西方人(我所認識的日本人當中,沒有一個用英文名字的)。

直到今日,在台灣生活超過二十年,我還是用「木下」。每當被問及「請問您貴姓?」,我都盡可能將速度放慢、發音清楚地回答:「我姓木下」,然後等待對方的反應。

前幾天打電話到餐廳訂位。

「請問您貴姓?」

「我姓木下。」盡量一個字、一個字地講清楚。

聽見對方豁然開朗的聲音:

「好的,ㄇㄨ‵ㄒㄧㄚ‵先生。是複姓對吧?」

「……」

訝異的人反倒換成是我。但,不知怎麼的,我完全同意她的見解,十分有道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