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油彩詩人
蘇憲法筆下的歐洲

2006/03/22 06:00

◎向東 圖片提供◎蘇憲法

第一次看到蘇憲法的畫,是一幅田園畫作,農村油菜花田包圍著紅瓦屋舍……腦海中浮現出一個記憶中的畫面,在往新竹觀霧的路上,蜿蜒狹窄的南清公路,車剛經過竹東上坪幾棟老街住屋,突然視野開闊,遠方五峰尖石一帶的山巒映著天光,飄動的白雲好像可以一朵一朵摘下來捧在手心上,黃澄澄的花田簇擁著公路延伸入山,偶爾散見農夫休息的小茅屋,還攀爬著紫色的牽牛花。

在台北的畫廊裡、在這個原本陌生的畫家作品前,彷彿再度嗅聞到那一股清新的田野空氣,還忍不住想搖下車窗,讓身上毛細孔一起呼吸那潛潛流動的溫潤香甜。

我不肯定畫面上的地方是哪裡,但畫作這樣把回憶送到人眼裡,思念回到南清公路上那個草葉上沾著露珠的清晨,記起那一天,我伸手摸尋著車內音響的轉盤,找到那首再多人喜愛也不嫌通俗的帕海貝爾的〈卡農〉,讓車速跟隨著〈卡農〉的旋律徜徉在公路上,感覺生活中能有這片刻的怡然,真好!畫作也因為這樣不僅有了色彩,還有溫濕度、有音樂聲與時間的速度。好像一個田園詩人,以油彩吟頌了動人的詩篇。

為了這幅畫,我找到了蘇憲法位於新店郊區的畫室,畫家請來訪的客人坐餐廳裡聊天,看起來是個愛喝紅酒、咖啡也煮得很不錯的人,很快地也與來人有了談天說地的默契,爽朗的笑聲裡,卻在田園詩人的印象之外,讓人認識了更多的蘇憲法。

畫家行腳 記憶歐洲這個畫家也愛旅行。

去年夏天,蘇憲法說他要去歐洲開車自助旅行,聽在一個慣跑歐洲的旅遊記者耳裡,這樣的計畫依舊令人動心!以一個畫家的身分來看,愛旅行、需要旅行,自是無庸置疑,對於一個一家之主而言,每年的全家大旅行計畫,也早讓蘇憲法成為自助旅行的行家。看他認真地準備旅遊資料、攤開地圖圈點著大城小鎮的名字,再依序串連成一條長達半個月的旅行路線,連在哪裡租車、哪裡還車,日期、里程數全都算得清清楚楚。

阿姆斯特丹、海牙、安特衛普、布魯日、里耳、帝耶普、艾特大、哈佛港、翁佛勒、聖米榭、盧昂、巴黎,歐洲地圖上我所耳熟的或陌生的地點,都出現在畫家的旅行路線上。不久之後,畫家的旅行計畫完成了。

我想像蘇憲法在紮紮實實開車走過一趟歐洲西北部海岸大城小鎮之後,回到新店近山坡的畫室裡,憑著落地窗玻璃借進來的北台灣陽光,看看旅行時拍回來的照片,回想在旅程中感受到的空氣的濕度、陽光的熱度、海水的鹹度,甚至人情的溫度,他的歐洲旅行,也有了記憶中的春夏秋冬。

畫版一排排,四處倚靠在可以暫時停穩的牆面或書堆,散放一桌的色料、待乾、或未完成的畫,有的是廣角鏡全攬的山水大景,有標準鏡頭如實呈現的市集小民活動情形,也不乏長鏡頭擷取片段真淳的尋常街角小物。

在每個人的回憶裡,會有許多曾經到過的地方,在腦海中留下畫面,或許不是時時刻刻的想念,卻總在不經意的片刻閃過腦際,有時,甚至還記得那是陰天或是人人撐傘的綿綿細雨,有時我還會想起憑窗賞雪的咖啡館,那瀰漫著烘焙蛋糕暖暖的咖啡香。

或許因為同樣都對歐洲很熟悉的關係,看蘇憲法的歐洲旅行畫作,有特多的想像與共鳴。蘇憲法有一件作品畫諾曼第一個小教堂市集,整張畫作因為白色強化了教堂的主體性,使教堂前的市集弱化成只見幾扇遮陽傘的攤位與輕筆勾勒的人形,明明看不清楚人的表情與模樣,卻覺得每個人都在動,有人看似經過市集看一眼,有人微彎著腰,彷彿正聚精會神地挑揀著攤子上的物品。

穿過市集,連著教堂右邊有一排房子,看似尋常人家,但我總覺得,在面對著市集的一樓門面,一定有一間有著大大窗玻璃的咖啡館,我可以點上一杯牛奶咖啡,再來一份諾曼第的蘋果派或法式煎薄餅,聽著店老闆跟每一個推門進去的客人說:日安!而且,我想像的空間很自在,因為我躲在畫面市集擋住的地方!距離交錯 想像無垠記得第一次到蘇憲法的畫室時,他曾經拿出一張描繪他站在西班牙塞哥維亞的一個古堡遠眺的風景,做了肌理處理的鄉野大地占了主要畫面,光是看畫就可以聯想開著車子徜徉其間的暢意自在,彷彿搖下車窗還可以聞到黃土的香味。

但這種身歷其境的想像,卻又在畫家營造的「遠眺」畫面裡,有了複雜交錯的距離感,「距離」讓看畫的人對那古老城堡的近郊小鎮有了「人煙稀少、哲人已緲」的感覺;「距離」也讓「想像」更具彈性空間。

同樣的一張畫,構圖全然相同,可是,過一段時間之後,我又到蘇憲法的畫室,他再度把塞哥維亞古堡遠眺的作品拿給我看,問我是不是還喜歡這張畫,在那瞬間我心裡滿是驚訝,「為什麼同一張畫,當初的『杳無人煙』,卻變成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似乎有一些人在那裡生活著,彷彿在那遠遠近近的村落屋舍裡,來來回回、進進出出著?」我問蘇憲法,他想了想,告訴我可能的答案,「前陣子我把遠處村落的屋舍輪廓點明了一些,也加上清楚的顏色。」原來那張畫的前景有幾棟紅屋瓦,經渲染成模糊的效果;遠景也有幾棟類似的白色房舍,同樣是一派模糊輕描,讓看畫的人覺得那像是個在大地上的天空之城。

時隔多日後的小改變,不過就是幾棟房子的清楚呈現,那天空之城居然就返回了人間,而這不也是歐陸古城小鎮如今予人如真如幻的歷史質感?同樣的「小動作大不同」也出現在一幅阿姆斯特丹的街景,原來充滿夏季清亮的綠色系,改了色調就變成秋冬的黃昏。

玩味顏色 暗藏層次幾次看畫的結果,讓我又想再去翻一翻梵谷的書信集,梵谷的文筆不錯,難得的是,他總會把他生活日常看到的景色,在畫作之外也用文字記錄下來。

梵谷曾在海牙寫信給弟弟時提到,「黃昏時,天邊有幾朵黑雲在徘徊,雲朵的內層是燦爛的銀白色。畫室窗外的景色也很美麗。你不時感到大地的芳香。你無法為了應該休息而停下來。草原的色彩時常令我聯想到米歇爾的畫,帶黃色的褐色泥土,枯萎的草和滿是水窪的泥濘道路,黑色的樹幹,灰白的天空,色調和諧的遠處房屋卻露出屋頂的一抹紅。」真實照片當然不會如此,卻也因此,梵谷獨創的那種繁點聚合成螺旋狀波紋的星空,更能深刻地直搗人心。蘇憲法則是在天空色彩的處理上,預留了更多「暗藏」的層次。

有時天是帶著淺紫或濁灰的暗沉,通常在如實記錄的幻燈片畫面裡看不到這種色彩,但是,在畫作不同的天空色彩裡,卻彷彿更真實地傳達了人在當地的感受。畫家用灰紫色彩層層疊疊成艾特大港的天空,穩定的暖色調使夏日豔麗的港口更耐久看。天氣變幻無常又多雨的阿姆斯特丹清晨以灰濛的色調呈現;諾曼地海灘午后,小鎮漁港讓人感覺皮膚的毛細孔滲進了一點海的鹹味似的;威尼斯的擺渡人、聖馬可廣場成群飛起的鴿子……選擇,那麼輕易地打動了人在威尼斯容易耽溺的朦朧與虛無。

我又聯想到作家張耀有幾本歐洲城市書瘋狂地「玩弄」底片顏色的經驗。張耀出版《彩色羅馬》之前,曾經攤開一堆在羅馬拍的底片給我看,面對著一堆刺眼的綠與紅,令人十分驚奇,他說他試著「錯用」沖片的藥水,造成這種效果,看起來有點不真實,卻把古蹟處處中活著流行時尚的豔麗視覺表現得更真切,更勝過旅遊記者手上那隻寫禿了的筆。

迷信風景明信片的攝影不以為然地表示,「不能說那是很好的攝影作品!」但我卻覺得,他的影像畫面呈現的氛圍有了更豐富的文學的想像空間,這一點就足以令人驚喜,我覺得那是文學性的攝影。

至於看蘇憲法的歐洲遊畫,我再度覺得旅行記者的禿筆又被打敗一次,細細欣賞品味,無限意境在其中!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