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粽子

2013/01/09 06:00

圖◎潘昀珈

◎黃雅歆 圖◎潘昀珈

從小不愛糯米,所以也少吃粽子,大約只有在每年端午節一次。端午是民俗大節,雖然不愛吃粽子,但當家裡開始出現綠色的粽葉、糯米、內餡配料,接著飄出粽香,就知道一年又將過半了。長久以來每年就在端午節吃一次母親手製的中部粽,然後迎接我最討厭的盛夏來臨,已經成為習慣。

在日本311大震後暫時返台的我,在東京電力宣布一個月的限電措施暫停後,決定返回東京進行未完成的計畫。這之間雖然家人問過:「一定要回去嗎?」但基本上沒有干擾我的決定。當時千葉沿海的餘震不斷,成田機場或有無法起降的變數(還好松山羽田的通航使台北到東京可以避開成田),接著是水資源的汙染、輻射雨的疑慮,還有食物的安全選擇等狀況。

最初家人以為我預備回到居處整理東西、跟大學中止客座計畫,然後就回到台北。但回東京一星期後我就決定留下了。

「端午節之前妳會回來嗎?」離開時母親問。

「不知道。如果東京又開始限電的話。」因為輪流限電(分區停電)對生活的影響太大,交通運輸、水和瓦斯的供應都會產生困擾,所以成為去留的關鍵。至於端午節,那重要嗎?

日本雖然也在陽曆5月5日過端午節,稱「端午の節句」,有吃粽子和柏餅、插菖蒲避厄的習俗,但因為「菖蒲」發音與「尚武」同,所以這個節日主要被具有勇士精神的「兒童(男童)節」所彰顯,掛出鯉魚旗祈求男孩平安勇健長大,成為日本5月5日最鮮明的意象。吃粽子倒未盛行。

曾經有到過台灣的日本朋友在端午節被熱情款待,沒想到收到一堆粽子,因為日式食物少有油膩膩的烹調,實在難以消受,所以非常苦惱。她說起這件事時,未料在座有台灣男性語帶嫌棄又偏激地說:「これが大嫌い、全て捨ててもいい!」(那種討厭的東西全部扔掉也沒關係!)果然為了「應景食物」而苦惱的大有人在。

我總為夏天的酷熱、諸蟲所苦,對宣告盛夏來臨的端午節也起不了善意。所以不過端午節、不吃粽子,對我而言毫無損失。

時序逼近盛夏,6月時東京終於宣布7、8月以「節電之夏」定調,保障民生用電,不輕言限電,但要求大家努力自我節電,並將對不配合節電措施的企業開罰。

「我暫時不回去了。」跟家人說。

「那……要不要幫妳留一、兩顆粽子?」母親說。

311地震後,日本社會「反(脫)原發」聲浪高漲,核電「乾淨便宜」的神話被拆解,「不使用核電就會缺電」的警告也被挑戰,企業、政府、學者與既得利益者以人民福祉為祭品的共犯結構逐一透明。於是我知道這個夏天東京不會限電,一方面是民眾一定會齊心努力節電,證明關閉核電廠依然可以正常生活,一方面是東電必不敢再犯眾怒,輕易以缺電來恫嚇大眾。

「不用留了哪。」我說。

處在異國社會,生活節奏也跟著當地走。進入夏季最具指標性的食物是鰻魚,不是粽子。做為日本夏季補品的鰻魚,被認為具備豐富的營養元素可以補充在炎熱中流失的體力,預防中暑與熱衰竭。特別是在「節電大作戰」的此夏,尤需注意身體的健康。因此,如何吃鰻魚、料理鰻魚,推薦餐廳、嚴選食材等,跟如何節電、如何消暑,並列為電視節目的熱門話題。

當我的台灣朋友們紛紛在網路上丟出返鄉搶票的熱潮,以及垂涎粽香的端午訊息時,我則是到超市選購了真空包裝的蒲燒鰻,自己製作了鰻魚飯,同樣非常應景的、迎接屬於我的盛夏到來。

夏季聖品除了鰻魚之外是水蜜桃,山梨縣的白鳳桃終於在夏季成熟,香甜多汁,上超市總不忘帶上一盒,跟家人通話時也興致勃勃地分享著。母親最愛日本水蜜桃,可惜無法帶幾個回台北。

「所以妳7月確定不會回來了?」母親忽然又問。

咦,之前不是已經說過了?我也已經安然地迎接了東京之夏。

「那就把粽子吃掉了喔。」

什麼!端午節的粽子?多久了?一個月?

「放在冷凍庫可以保存一陣子啦,想說妳可能會回來。留了一、兩個。」母親說。

唉呀,趕快吃掉吧。反正我也不愛吃粽子──原本想這麼說時卻不知怎麼腦中瞬間閃過幾天前的新聞畫面。

震災後久久無法開學的災區小學,有些終於能在5月、6月復學了。雖然遲了許久,校長仍帶著在災難中倖存的孩子,連同家長,慎重地主持開學典禮。教室很克難,座位也空了不少,場面既感傷又感人。我個人對於行禮如儀的事總有些無感,對日本社會在儀式(典禮)上的執著重視也感到拘泥。但此刻我彷彿能透過儀式看見療癒與前進的力量。

同年6月9日村上春樹在加泰隆尼亞獲頒國際獎時的演講內容,講述了在日本社會許多「集團式」的行為下,內在藏有的「無常」人生觀,以及在無常觀中生出一種絕不放棄的、美的追求與觀照。像賞櫻賞楓等等每年例行的活動,那種不厭其煩、熱衷參與的重複,是和台灣社會常見的「一窩蜂」不同的。在「無常」的文化基底下,特別想要珍視/確認在眼前積極綻放、又瞬間消逝的生命的美。

就算總是重複又重複的美,許多習俗也重複又重複地過了,能年年如此確認,也是無常裡一種「恆常」的存在吧。經歷毀滅性的災變後,我忽然這麼領悟了。所以,儘管當時外國人紛紛撤離東京,賞櫻期一到,各地仍然湧入賞櫻的人潮。東京人帶著核災與地震的陰影,在瞬間繁華的櫻花樹下,尋找在無常中盡情「盡美」活著的無憾。

年年都有的重複與恆常,看起來如此輕易,更何況那些在生命中沒有重量的事物,就算突然消失好像也無所謂。就像不過(不喜歡)端午節、不吃(不愛)粽子,對我而言毫無損失。但年年在家中飄出的粽香、每年只吃一次的母親手製中部粽,然後說著好討厭好討厭哪夏天又來了……卻是從小到大獨一無二的家庭儀式、令人安心以為會是永遠理所當然的恆常。就算突然消失也無所謂嗎?

「粽子不要留了,冷凍也不能太久。沒關係,明年端午再一起吃吧。」我說。

我知道會有一天再也吃不到母親的手製粽子,而應該就從那一天起,自己也不會再吃粽子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