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岡本一平與夏目漱石

2014/01/13 06:00

◎林水福

去年10月30日刊載的拙文〈舊書堆中尋寶的人〉,右上側有一幅漫畫,題為「漱石先生」,署名「一平」,多位文友詢問:「一平是誰?」「一平與漱石有何關係?」

談到岡本一平(1886-1948,東京美術學校畢業),曾擔任過日本漫畫資料館館長,岡本一平研究家、帝京平成大學教授的清水勳說:「知道岡本太郎之父、岡本加乃子之夫的人,就知道一平是大正、昭和時期的著名漫畫家吧!」「知道與夏目漱石交往,畫了好多漱石肖像畫的人,可說就知道一平吧!」

時代進入大正(1911-1926)時期,岡本一平登場,製造了新的「漫畫漫文」。受電影、歐洲最新的漫畫表現或者美術表現的一平的漫畫,附上輕鬆有趣的文章,描寫開始吸收大正民主空氣的市民社會的實際樣態,連知識分子、女性都成了他的讀者。現今使用的「漫畫家」、「漫畫雜誌」、「少年漫畫」等用語都是岡平等大正漫畫家創造出來的。

岡本一平在日本的漫畫史究竟有何功績?清水教授歸納出幾點。

其一,組織漫畫團體:日本的職業漫畫家大約是從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誕生的,他們主要像一平一樣受雇於報社負責畫漫畫。一平認為要改革漫畫界或使漫畫界發展有必要向大眾宣傳「漫畫家」的存在。大正4年(1915年)組成「東京漫畫會」,這是日本最早的漫畫家團體。這個團體無會長設置,一平其實就是實質上的會長;於大正12年(1923年)改為「日本漫畫會」,舉辦漫畫祭、展覽會、編輯漫畫雜誌、舉行東海道漫畫旅行等活動,讓世人知道漫畫家的存在。

到了大正中期一平成了名實相符的漫畫界的代表,希望入一平之門者眾。大約昭和3年(1928年)左右一平定期召開漫畫會,稱「一平塾」,最盛期達六十人,有近藤日出造、杉浦幸雄、矢崎茂四、小山內宏、旭正秀、京古金介、伊藤公平等,後來還有清水崑加入。

其二,構築「情節漫畫」:一平從電影的表現法得到啟示,大正6年(1917年)2月開始在《婦女界》連載新形式的漫畫《映畫小說.女人百面相》。三、四格漫畫附上短文,一個故事大約四十至八十格漫畫構成,就像是短篇故事漫畫。大正7年(1918年)於《良友》連載《逍遙自在的平太郎》,這是一平兒童漫畫的代表作。又從大正13年(1924年)到昭和4年(1929年)在《婦女界》連載《人的一生》,主角是唯野人成,以大正民主為背景,描寫其誕生、受教育、就職、結婚、育兒、嶄露頭角、甚至其野心的個人的一生,深受好評。一平稱它為「漫畫小說」。

其三,以新手法描寫人物:他從昭和4年(1929年)起在《東京朝日新聞》連載《新水呀天空》,畫俳優和政治家的肖像畫。利用毛筆畫出流利的線條,不僅畫出人物的表情和姿態,連內心的世界都畫出來,甚受好評。

而一平的人物描寫之中,與俳優並列的是文化人的漫畫像。其中畫得最多的肖像畫就是夏目漱石。為什麼一平會畫那麼多的漱石肖像畫?又為什麼稱漱石為「先生」(日文老師之意)呢?

一平於明治45年(1912年)8月進入《東京朝日新聞》,之後作品常見刊載。大正3年(1914年)集結出書,書名《探訪画趣》,一平在〈自序與例言〉中說:「報社同事告訴我,他訪夏目先生時,先生對他說把我的畫集結起來看看如何?……即使這是謊話我也高興,因此,半信半疑開始蒐集漫畫的版……戰戰兢兢地到先生家拜訪,先生說要幫我寫序。別人我不知道,我自己光是這個就值得製作這本書了。」這裡所說的同事指的是鎌田敬四郎。漱石逝世後不久,大正6年(1917年)1月2日發行的《新小說》臨時號「文豪夏目漱石」的「感想及印象」欄中有一平題為〈喜歡幫助人的人〉的談話內容,提到「漱石先生比我早到《朝日新聞》。那是前年的夏天,我報社的鎌田敬四郎君有一天拜訪先生,話題中談到從四年前我在朝日畫的漫畫。先生說,用完後就丟掉太可惜了,內容很有趣,集結出書如何呢?鎌田君也鼓勵我務必拜訪漱石先生,因此,暑假時我到早稻田町的先生家。那是我和先生最初的往來……」

漱石喜歡提攜後進,芥川龍之介的〈鼻子〉由於得到漱石的讚賞,一躍而成為文壇的寵兒。漱石又如何稱讚一平呢?漱石在《探訪画趣》〈序〉文中說:我再舉你的一個特色。一般漫畫家找到可以成畫之處,馬上動手。而你似乎不是那樣子。你的話一定附有解題,而解題的文章又寫得靈巧有趣。有時甚至讓人覺得文章比畫還好……縱使有文才,但如果你的畫壓抑了文才,讓文才無法發揮的話,那也就此為止了,不可能寫出有趣的畫的說明文。所以我要說你有選話題之眼,同時還能讓文章成為畫。就這一點而言現在的日本漫畫家即使說沒有一個人像你也不誇張。我覺得可以要你把畫跟文調和的力量再擴大,寫大正的風俗啦、東京的名勝那樣的大書籍。

漱石逝世後,一平發表了如漱石所說的「畫與文章調和」的作品,有《醜黃瓜》、《泥鰍地獄》等,有「漱石第二」之稱。不僅如此,一平還不斷在漱石的作品加上漫畫,以新的作品再出版,如《少爺繪物語》、《草枕繪物語》等。由此可見一平心中無疑地一直將漱石當成自己的「先生」,難怪畫那麼多「漱石先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