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台灣文學翻譯出版改弦更張?

2014/04/13 06:00

◎林水福

台灣文學翻譯出版工作自2012年6月15日在台文館揭幕,掛牌「台灣文學外譯中心」之後,由台文館承接。為配合揭幕,台文館編了《台灣文學外譯書目提要》對過去幾年的台灣文學外譯做了整理。

前館長李瑞騰為了推動台灣文學外譯,大肆敲鑼打鼓,在輔仁大學、文藻外語大學、東華大學、中興大學舉辦座談會,宣導、鼓勵各校教授多投入台灣文學外譯工作。此外,2013年11月22、23日在文藻外語大學舉辦「台灣文學外譯學術研討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發表論文及座談會,討論外譯諸問題。名作家李昂也應邀出席演講。

這個研討會除了翻譯理論之外,不同於一般以翻譯為主題的研討會之處在於:

一、以已譯成外文的作品為主要討論對象。如梁文駿(香港浸會大學助理教授)、黃翠玲(文藻外語大學助理教授)的發表題目是:〈譯者的操控:以李昂《殺夫》英文及西文譯本為例〉。

二、實際參與者談成果、遭遇到的困難。如邀請參與台灣文學外譯工作多年的愛知大學黃英哲教授與會,談他個人的經驗及在日遭遇到的困難。

三、如何行銷及推廣策略。這方面可惜只有我一個人談就台灣文學外譯在日本的行銷及推廣策略。我一共列舉八點,其中第二點如下:「政府的補助是必要的。台灣與日本國力有差距,文化的影響力也無法相提並論。日本文學的中譯,不必借助國家的力量,民間出版社競相出版。村上春樹、遠藤周作、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夏目漱石、吉田修一、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作家的作品,有哪一個是因為有日本的經費補助,或來自中華民國的補助而出版的?但是,反過來看同是亞洲的國家,如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的文學作品,台灣有無翻譯?如有,有多少?在座的各位,包括我個人在內,應該大部分都沒看過。甚至,我們連有無翻譯作品的存在都不知道。即使國民所得已經超越我們的南韓,我知道國內已有中文翻譯,我家中也有,一直擺在書房,可是還沒看。但我們相信同屬亞洲的這些國家一定也有好作品,值得翻譯,值得閱讀;可是,事實上就是遲遲不見蹤影。除非這些國家補助台灣的出版社,否則有幾家願意出版他們的作品呢?在日本國內,對於台灣的文學作品,就有如日本除外的其他亞洲國家的文學作品在台灣一樣,雖然不完全相同,但也相差無幾。由於閱讀人口少,購買力薄弱,出版社在商言商,沒有補助,除了少數例外,大多不願出版。所以來自政府的補助是必要的。」

座談會時,黃英哲教授也強調補助之必要,還舉韓國鉅額補助為例,呼籲台文館(文化部)寬列預算補助翻譯及出版。這部分台文館的同仁做了詳細的紀錄。

研討會期間李館長也一再說明龍應台部長非常重視台灣文學外譯。

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界及文壇都抱著相當大的期待。然而,3月7日傍晚台文館公布今年通過的補助名單,讓人大失所望。這樣的結果是否印證了大家的疑慮――「圈外人當館長」,果然「不得了」!?

就公布的資料,今年申請件數三十七件,通過二十五件。就比例上來看似乎不低。細看很有問題。第一,整體補助金額少了相當多。第二,通過翻譯出版補助的只有七件,換句話說一年內所有的台灣文學外譯大約只有十本書出版。而且是涵蓋英、日、法、俄等多種語種。

如果以後每年都只能出十本左右的外譯書籍,足以證明文化部的重視程度?

還有一個大問題是大多數只補助翻譯;我們要問不能出版,只有翻譯,意義在哪裡?而且各語種補助金額的基準是什麼?看不出來。但是,其間的差異不大。台文館如果不能了解各國之間書籍製作成本的差異,而採取齊頭式的補助,一定會有窒礙難行的情況發生。想想同樣一本書在泰國或馬來西亞出版,跟在日本出版所需經費會是差不多嗎?

再者,申請「翻譯出版」者,台文館可以在不告知的情況下,逕行決定只補助「翻譯」嗎?當初申請時並沒有這樣的選項。這是否也是一種公家的「傲慢」?或者是圈外人的「外行」作為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