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小說是思想的載體 - 第十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決審會議紀錄2之1

2014/12/07 06:00

短篇小說獎決審會議現場。

時間:2014年10月19日下午2時半

圖◎顏寧儀

地點:《自由時報》一樓會議室

決審委員:宋澤萊、季季、邱貴芬、陳雨航、郭強生(依姓氏筆畫排列)

記錄◎孫梓評 攝影◎趙世勳 圖◎顏寧儀

★★★

會議開始,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報告收件情形,本屆共收到三百五十六篇來稿,由何致和、吳鈞堯、黃麗群、陳雪、童偉格、賴香吟等六位委員分三組進行初審,選出三十三篇進入複審。再由複審委員王聰威、林俊頴、郝譽翔選出十二篇作品進入決審。決審委員公推郭強生為主席,五位評審針對作品發表整體看法與評審重點。

季季:不曉得為什麼,這次的作品特別不容易閱讀。有很多篇水準都相近,沒有接近完美的作品,多少都有文字、句法,或敘述邏輯的問題。有些作者可能感受到社會現實的改變,其作品讀來有偏向本土化或政治正確的趨向;尤其是台語文的使用,很多用字連我這個台灣人都讀不懂。我的一個評審原則是,我看不懂的作品,便不會想推薦給讀者看,畢竟我當了三、四十年的編輯,還看不懂那些用字與句法,一般讀者如何能讀懂?或許,我內心的一些困惑,會從各位的意見中得到解答。

陳雨航:進入此獎決審之作,向來反應社會現況的比例很高、速度很快。比方流行多年的Facebook,此次也有參賽作品引用其中。其他如環境保護、新住民等問題,更有三篇都談到老人問題。去年和前年的評審會議,都曾討論語言使用的特色。對現今的參賽者而言,熟極而流的國語書寫體應該都沒有問題了,但若是混合各種語言的,比如〈扒龍船〉,其實更符合我們真實生活使用語言的狀況,也讓我想起早期王禎和筆下的台語,也非純粹台語,而是發展出他特有的寫法,但正如方才季季所提,會有不易閱讀的問題。

宋澤萊:我要聲明,我沒辦法用後現代主義小說的觀點看待作品,仍以傳統的小說寫法做為評審標準。首先是文字,文字要有自己的風格,不能以新聞記者的報導文字去寫。就算不能發展出如七等生、陳映真、黃春明的風格,也要能有自己的腔調,才吸引人。此次參賽作品多半能有自己的腔調,這也是現在年輕寫作者的強項。其次,我會要求人物。這批作品最差的就是人物描寫。多數都只有一個名字,沒有長相,沒有性格。人物講話神情、穿著服裝要能表現,才稱得上是小說家。另外是場景要很清楚。除了〈霾害〉,其他篇的場景似乎都很難被辨識。再來是情節,多半情節都滿精采的。同時,我也會衡量這篇小說在台灣文學史中的意義是什麼?第一次參與此獎評審,整體來看,我有點失望,原以為進入決審的作品程度會很高。這一代的年輕人要更努力,文學獎這麼多,但文學創造力似乎並未等量提升。

邱貴芬:距離上次擔任評審隔了好幾年,我看到這次決審作品時,也有點嚇一跳。有很多篇儘管主題不同,書寫的調調卻很相近。這到底是現在寫作的趨勢,還是初、複審的評審品味,篩出相近的作品?我的評選標準:首先,不應該為創作而創作,而應是內在有一個想表達的意見。其次,基本功很重要,寫小說文字很重要,強調不同語言時,用字更要精準。在現代主義時期,台灣文學歷經一個大革命,小說要upgrade,敘述觀點這類基本功是必備的。除了剛剛宋澤萊提到的人物描寫之外,我也發現這批作品的對話好少。雖然經歷如James Joyce等後現代小說之後,小說不是一定要有對話,但對話和場景的大量減少,讓我還滿有感觸的。

季季:最近幾年,年輕的小說家已經不會寫對白了。他們寫的都是敘述體小說。人物個性本來可以從對白中讀見,但現在人物的動作、語言,心情,全用敘述代替,所以小說變成平的,沒有起伏。

郭強生:各位講的許多部分我也都很同意。今年少了幾個文學獎,本來滿期待林榮三文學獎決審作品,結果整體看起來就是比較平。剛剛提到這批作品那種「相似」,或許因為主題無論寫家庭、環境、人性,幾乎都關乎「崩壞」,當然也可能是呼應現實。但既是處理現實問題,就不能太匆忙下筆。畢竟文學不同於新聞,一旦匆忙就易缺少沉澱。如果只是抓緊時事會顯得很浮面,可能作者自己也沒有想清楚事件所隱含的思考點是什麼,只做到交代始末。我的評審標準,是希望能在文學獎中發現包含新的角度、新的題材之作。四平八穩、語言端正、因循他人的作品則不考慮。小說應是思想的載體,不只是故事而已。

經評審協商,決議首輪投票,不分名次,各圈選三篇,結果為:

三票作品

〈廁所裡的鬼〉(季季、邱貴芬、陳雨航)

二票作品

〈冰山〉(宋澤萊、陳雨航)

〈關於末日的愛情及其他〉(宋澤萊、郭強生)

〈氵〉(季季、邱貴芬)

〈霾害〉(宋澤萊、郭強生)

一票作品

〈扒龍船〉(陳雨航)

〈冥王星後事〉(郭強生)

〈我的狗〉(邱貴芬)

〈龜山島和它的雲〉(季季)

○票作品

〈台北車站取贖款〉、〈惡人〉、〈長夜〉

未獲票作品不列入討論,接下來評審針對獲得一票以上作品進行討論。

一票作品

〈扒龍船〉

陳雨航:這次普遍看來,只有三、四篇是我心中「較好」的,若要選出「最好」,稍費思量。這篇有其特點。小說中的語言,夾雜英文,閩南話,古典詩詞,很有活力。雖然閱讀起來比較困難,但我願意投它。

邱貴芬:語言是這篇的一個賣點,但既然它使用較多混語,我就會更在乎語言的精準度。作者滿注意時事,也提及外籍新娘,但外籍新娘這角色的用意不明。枝節也比較多。

宋澤萊:這篇是以台語為底所寫的小說,不定時插入北京語。由於不定時,因此閱讀時必須「轉換」,作者寫得很快樂,我們轉換得很痛苦。其實從80年代發展到現在,台語文小說已累積好幾百篇,都寫得很精采。但很少有人這樣寫。以台語書寫的作家有一個共識:要嘛都用台語寫,要嘛都用北京語寫,因為我們要跨越黃春明跟王禎和的困境。這篇小說很可能兩邊不討好。作者應非台語小說的高手,很多用字都錯誤。比方台語不會出現「盡頭」、「左轉」、「愛喊」等詞。

季季:整篇敘述的語氣,模仿早年吳樂天說書。文字使用確實缺乏統一性。同一個人同一時間說的話,卻會出現兩種語言。這讓語言的力量坍掉了。

陳雨航:每年都有類似作品,我稱之為卡拉OK式的閩南語寫法。我也同意你們的說法,但各位有沒有可能考慮,我選擇它,正是因為其語言的混合?

郭強生:我本來有考慮這篇──不曉得各位是否看本土劇?我有時會看。演員都是國台英日各種語言混用。這篇對我來說,問題不只是語言的混合夾雜,而是部分用字已難以理解,比方「起童」這詞是什麼意思?最後我沒選的原因是通篇幾乎只是「過場描寫」。三個子題也用意不明,會否這篇是某個中、長篇挑出的片段?語言的鮮活則確實是有的。

季季:作者是很討巧的,強調新移民、族群融合。其出發點值得肯定。

邱貴芬:我贊成可以使用混語的寫法,尤其混語使用本就是台灣社會的一個特色,但當語言承擔了小說的戲劇張力時,就要用得非常精準。

〈冥王星後事〉

郭強生:現在台灣的小說人物與情節安排都愈來愈弱了。至少作者講了一個還不錯的故事。一開始無法理解為何那個中年男人要去排隊玩自由落體,抽絲剝繭才發現這個家庭失敗的男人,女兒跳樓輕生,爸爸連在女兒葬禮上都像是外人。最後也明白他去搭自由落體,是為了體會女兒高速墜落時的心情。這故事有它的現實性,文字沒什麼錯誤,情節堪稱合理。這種小說要寫得好,還是要有一點基本功力的。

季季:這篇小說的結尾寫得比較好,前面的敘述有點凌亂。故事男主角是年近六十的男人,但作者顯然沒有特別了解老男人的心情,對失敗婚姻的著墨也太草率。他和女兒之間,難道除了幼稚園那一次偷偷觀看之外,再無連繫?這中間的空白,讀者得不到答案。此外,從頭到尾女兒沒有名字,但女兒可說是通篇的主角。不過,作者技巧地使用了自由落體的意象,構想很好。

陳雨航:其實前頭敘述一個廢男的生活,寫得也滿不錯的。

邱貴芬:我原有考慮這篇。後來沒選是因為有些細節稍嫌粗糙,缺乏說服力。另外,就是十二篇裡有太多這樣的「廢人」,太一致了。

宋澤萊:這篇文字很純熟、流暢,初讀很喜歡。分散在不同時間所發生的情節,可以如此自然地連結,功力很高。猜測應不是新手,有一定的嫻熟度。其次,網路交友有其時代性,作者將這部分寫得非常生動。缺點則如剛剛季季所說,有兩個關鍵被省化了,第一個是他跟妻子離婚的理由非常薄弱。第二個是跟女兒見面通訊的關係被省略了,但那應是最重要的部分,使整篇小說變得模糊。本以為主角對女兒有罪惡感,也會跟著女兒跳下去,後來發現原來他只是想揣摩由高處落下的滋味,並試試自己的膽量。由此,反而會懷疑:他是否對前妻和女兒懷有恨意?

郭強生:我覺得主角對其家庭是沒有感情的,他是完全疏離的一個人,這一輩子都在懸空,「乾脆就掉下去」是他一直不敢去做的事。所以女兒給他的震撼是:為什麼她可以選擇都不要了,他卻還失敗地留在現世?

〈我的狗〉

邱貴芬:讀了許多廢人的灰色調故事,看到這篇,突然覺得有一個正常的世界回來了──在此脈絡之下,儘管作者可能是新手,我願意給予肯定。起碼它有故事有情節,眼光往外,看到人際之間的互動。

陳雨航:這個故事對我來說很普通,但它有一個特別處,是結尾約六、七行的地方,小朋友突然表示不要狗了,要換一台機器人,這裡和整個小說的調子有點扞格,我想得比較久,發現我們跟小朋友的想法不太一樣,這邊還是有點看頭的。其他部分則堪稱流暢。

季季:這是一篇描寫父母離異的小孩,無愛的故事。因此小朋友在狗的身上投注了全部的愛,「我的狗」也就是「我的愛」。小說的進行,開頭跟結尾相差非常遠,兩相對比顯得有點矯情。另外文中的醫院跟前頭所敘述的大賣場是同一個地點嗎?若是,必須寫清楚。而整個小說的敘述,媽媽應該不時出現,而非在結尾才突然出現。作者文字基本功是好的,雖偶有錯別字與漏字。

郭強生:我覺得作者避重就輕。因為這篇要講的家庭問題看似普遍,但作者已透露文中的小孩內心應是很複雜的,甚至會撒謊,懂得把狗做為與父母之間鬥爭的工具,但後來又把小孩寫成一個典型的模樣,就沒有什麼新意了。沒能針對當代小孩的教養問題去深掘,有點可惜。

邱貴芬:這篇的特別處,應不是處理人之間的關係,而是小孩跟狗的關係。結尾,小孩失去狗,改要一個機器人,我覺得滿合理的。因為失去狗太傷心了,他不願意再擁有那樣的一個感情。

宋澤萊:這一篇我給第五名。文字清晰流暢,人物貼切,場景清楚。彷彿電影一樣。情節讀起來很有節奏感。要當成小說範本也沒問題。小說裡的小孩確實是有謀略的,故事反映單親小孩、女獸醫、寵物之間的關係,表現得淋漓盡致。之所以沒給高分,因為它的題材是比較常見、熟悉的。

 

〈龜山島和它的雲〉

季季:這一篇也是非常典型的廢人,但又不完全典型。它完全寫出當下年輕人還沒有找到正式工作的倚靠跟肯定前,無信心,缺乏期望,深陷焦慮的心情。文筆非常好。整體來說較無大缺點。雖也是敘述體小說,但因使用第一人稱,層次清楚。小說有兩次提到焦慮心情得到平靜,第一次是喝酒,在物化過程中獲得平靜,其後則是在對岸看龜山島跟它的雲,得到平靜。兩造相互呼應,對答。看到最後一頁,小說裡的主角不結婚,是因為「光是想到小孩可能會跟自己一樣,就要溢出的濃稠恐懼。」我幾乎要哭出來。對於未來、婚姻、工作都沒有期望的年輕人不知凡幾,這一篇寫出他們的心聲。

陳雨航:這篇文字很好。但讀到後頭,發現主角才廿三歲,虛無的歲月其實還不長,卻已幾近於絕望──當然我知道也有這樣的年輕人,但比較說服不了我。我想問的是:他到底想做什麼?整篇小說其實也沒有什麼事情發生,讀完之後,期望有點落空。

邱貴芬:郭力昕評台灣紀錄片時,提出三個特質:往內看、去政治化、感傷主義。這次很多作品似乎也有類似趨勢。我很久沒擔任評審,不知道文學獎是否變得廢人當道,尤其在舞鶴小說或王德威提出廢人哲學之後?簡而言之,放在這十二篇裡來看,還是會覺得這篇有一個窠臼存在。

宋澤萊:這篇要講的就是一些虛無的感覺。有些句子讀起來像詩。句子的連接很怪異,比方「尼古丁會幫助排便」這句就沒辦法連接前後文。後來發現超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如此。但我也沒有讀出更大的意義,僅能將它視為後現代主義小說。

郭強生:我覺得這篇是「後村上時代」產物。所謂後村上時代,就是把很多形式的東西當做本質,用這種方式活著。一開始讀會想起1960年代電影《畢業生》,但至少電影主角還想談戀愛。感覺這篇的主角,並非真的焦慮跟徬徨,反而很喜歡自己的頹廢情調。彷彿在嘲笑一種世俗的價值觀,卻又沒真能寫出那種諷刺味道,通篇彌漫的就是「怕老」,對年紀有種偏執的焦慮。真正的虛無主義,至少還打算抵抗一些什麼,但他連抵抗都放棄了。

(待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