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文學手工時代》重溫出版記憶&技藝

2015/04/06 06:00

《文學手工時代》以房屋造型的展區象徵「私房記憶」,並在「編輯的私房記憶」區重現七、八○年代編輯的工作情形。(記者陳奕全攝)

〔記者楊明怡/台北報導〕桌下襬一雙拖鞋,桌上泡一杯濃茶,準備好美工刀和筆,七、八○年代編輯的工作於焉開始;筆、橡皮、尺、鑷子一字排開,加上不可或缺的字級表,即使時代不同,手作溫度仍難取代。《文學手工時代》策展人封德屏認為,出版始終是「手工業」,文學出版尤其如此。

《台北出版記憶:文學手工時代》是2015台北文學季重點活動,由文訊雜誌社規劃執行,「出版人」、「作家」、「編輯」、「美術設計」4區以房屋造型營造出「私房記憶」的溫馨與親近感,「文學史上的出版大工程」展區,則展出幾近絕版的遠景1979年「光復前台灣文學作品集」和聯經1982年「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善本。

文訊行銷企畫總監楊宗翰說,台灣文學史料蒐集一直是文訊工作重心,展出亮點除了許多難得一見的珍本外,作家、編輯、設計者的手稿更點出「記憶」與「手工」的展覽題旨,作家王文興《背海的人》手抄稿、設計師王行恭為書籍裝幀的「家私」、金庸小說書封半成品等珍貴手稿及實物都值得一看。

此外,文訊為該展走訪13家出版社及30位文學職人的影像或文字記錄,包括遠流出版董事長王榮文與武俠大師金庸一拍即合的故事,遠景出版40年興衰,作家紀大偉、郭強生對已故編輯楊淑慧的懷念等,精采程度都不亞於出版品。

《台北出版記憶:文學手工時代》特展,即日起至19日在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展出,詳見http://literature.festival.taipei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