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紅色娘子軍》開始走向世界

2015/10/14 06:00

◎王丹

前不久,我的哈佛同班同學Pia寫信給我,告訴我一件他認為不可思議的事情,那就是:在他的家鄉,芬蘭的首都赫爾辛基舉辦的文化節上,中國代表團帶來的,是「文革」時期紅色藝術代表作《紅色娘子軍》。看到這個消息,我覺得西方世界對於中國的認識的膚淺,由此可見一斑。

也許有人會說,政治是政治,藝術是藝術,我們不應當用政治干擾藝術,這是對藝術自由的侵犯。這是一個可笑的觀點。我不想從普通的意義上,去討論政治和藝術的關係;因為《紅色娘子軍》來到芬蘭,本來就不是一個普通的藝術表演的問題。我覺得上述觀點可笑,是因為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紅色娘子軍》這部芭蕾舞劇本身,就是政治對藝術進行干擾的最典型的作品。

關於這一點,只要稍微去了解一下1966年發生在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就可以知道,這是發動「文化大革命」的毛澤東及其妻子江青,刻意培養創造的所謂「紅色藝術」,用以在中國的人民中製造幾個基本的理念: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正確,一切人性都應當讓位給革命,以及服從。而《紅色娘子軍》這部戲極為具有政治符號意義,它幾乎可以說是「文化大革命」的指標性文化產品。請注意,「文化大革命」之所以以「文化」做為內涵,就是因為毛澤東和他的助手們,想通過文化因素改造人性,讓每一個人都成為黨指揮下的「娘子軍」。《紅色娘子軍》代表的政治符號含義,例如服從,革命,對敵人的打擊,自我改造等等,都是與西方發展了上千年才逐漸形成的普世價值,例如人道,民主,自由,直接對立的。《紅色娘子軍》並不是藝術作品,它本身就是一個政治宣傳品,宣傳的是違背人性,抗拒民主的另外一種價值觀。

即使是中國共產黨,也承認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中有很多行為和思維是法西斯性質的。那麼我想請問芬蘭的觀眾:如果上映宣揚德國納粹精神的作品,你們同意嗎?如果你們不同意,為什麼把法西斯精神包裹在中國的東方文化的外衣下,你們就同意了呢?

習近平上台以後,帶領中國走上擴張的道路。這種擴張,現在刻意用文化的形式進行,通過文化的包裝,把中共的意識形態逐漸滲透到西方民眾的心中,或者至少,讓西方民眾對中國有一些更柔軟的印象,通過文化來慢慢軟化西方對中國的共產專制制度的敵視。其實,《紅色娘子軍》這部充滿政治符號意義的戲曲,不僅在芬蘭演出,也已經在美國的紐約演出。顯然,對外輸出《紅色娘子軍》這部作品,絕對不是單一的文化交流活動,而是中國官方有組織地、系統地輸出意識形態的行為。

如果是交流,不妨試試讓芬蘭的導演排演一部宣傳自由民主,鼓勵中國人民站起來爭取權利的戲劇,去中國上演,你認為中國政府會同意嗎?當然不會!所以這不是交流,這是中共進行的海外宣傳,其性質與它在世界各地設立的孔子學院是一樣的。

《紅色娘子軍》在西方世界的上映,代表的意思很清楚:中國倚靠經濟上的優勢,開始對外輸出意識形態了。現在兩岸之間,也有很多所謂的「文化交流」,台灣的民眾和文化界,也應當多帶有一些警惕心,區分真正的文化交流和擴張性意識形態輸出。對前者,當然應當歡迎;對後者,當然應當進行抵制。●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