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異同OPEN講〉靠近和理解 不再恐同

2016/05/16 06:00

文/蔣明白

五月十七號是「國際不再恐同日」,根據維基百科記載,由於全球不少國家的同性戀者,都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及歧視,因此希望透過「不再恐同日」的活動讓大家知道,同志可以健康和快樂地生活,而且不會對別人構成影響,從而令人不再恐懼同志。

直到2013年為止,全球已經有120個國家會在「不再恐同日」舉辦相關活動,像是去年的五月十七號,台灣的「伴侶盟」組織,就特別邀請了7組深具特色的同志與直同志(友善同志的異性戀)來說故事,其中包括第一個在媒體公開出櫃的律師許秀雯,一對相差18歲、相戀30年的同志伴侶,另外還有父母親和同志孩子的對話、老師如何與學生談同志等等,根據「伴侶盟」表示:「希望藉此讓民眾認識同志,並透過靠近和理解,來消弭彼此的陌生和恐懼。」

更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社會對同志有更為正確的知識與了解,日本GAP集團特別主辦了「為萬名同志攝影」的「Out in Japan」計畫,並在去年的「國際不再恐同日」前,於日本原宿的GAP舉行了第一次展覽,共展出111位真實同志的照片。

或許就正如負責為「Out in Japan」計畫操刀的攝影大師紀嘉良,在攝影展開幕時想告訴社會大眾的那樣:「如果把同志當做所謂的『性少數』,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說不定在你身邊的人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們很普通,大家都一樣每天努力地生活著。」

更重要的是,就算異性戀社會仍然一時無法認同同志,但是透過這些願意說出自己故事、拍攝自己真實樣貌的同志,或許能給其他同志更多出櫃的信心,一如紀嘉良所期待的:「你們那耀眼的身影,會成為下一個人的勇氣。」

(同性戀有哪些難言之隱?異性戀父母又該如何試著理解同志子女?透過gayproudly@hotmail.com此一平台,歡迎異性戀和同性戀,一同公開講明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