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入秋午餐吃什麼好?3樣粥品的100種滋味讓人食慾大開

2023/09/08 12:13

東坡先生的豆粥,紅豆及米各半,冰糖適量,以砂鍋煮紅豆,酥爛後加入煮好的粥。(馬以工攝,新經典文化提供)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白露節氣,一雨成秋。走在路上,逼人暑氣消褪,秋意漸起。乍暖還寒時候,來碗溫熱的粥品最能消解饞意。吃粥的好處,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曾言:「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

作家馬以工在《食粥百味足》中寫下數種粥品的淵源與吃法,初秋時節,或能跟著她的筆意與影像,一解粥中的百般滋味:

一、「豆粥」

因有蘇東坡加持,豆粥在《山家淸供》中地位非凡。蘇軾原善於烹飪,在其所撰〈老饕賦〉說過:「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

元豐七年蘇軾送家眷北上,途中寫了〈豆粥〉古詩,引用豆粥歷史典故,其一為「公孫倉皇奉豆粥……饑寒頓解劉文叔。」《東觀記》中馮異於蕪蔞亭奉豆粥予劉秀:「時天寒烈,眾皆飢疲,馮異上豆粥。明旦,光武謂諸將曰:昨得公孫豆粥,飢寒俱解。」

東坡接著又引用超級巨富石崇因紅豆不易煮至酥透,而將其先磨成粉再煮,卻不願分享給大眾知曉的傳說。他一面熬豆粥一面寫:「萍齏豆粥不傳法,咄嗟而辦石季倫。」

蘇軾原善烹飪,又不藏私,詩中將他的祕訣分享:「沙瓶煮豆軟如酥……臥聽雞鳴粥熟時……」,豆粥宜「用沙缾爛煮赤豆,候粥少沸投之同煮,既熟而食。」

韓國也有冬至喝紅豆粥的習俗,紅豆的紅色在陰氣極致的冬至,被認為可以驅趕邪氣,除了喝紅豆粥外,還要在屋子四周及入口撒豆。

韓國紅豆粥做法與《山家淸供》相類似,只多加白色小湯圓。

大致用一合米配等量的紅豆,確如蘇東坡所說紅豆很難煮酥爛,需先浸泡至少六小時以上,白米或糯米則也需浸泡三小時左右。

用砂鍋或鑄鐵鍋煮紅豆,滾後換小火慢慢熬到酥爛,按喜好加入適量冰糖。白米煮二十分鐘即可加入紅豆湯,再攪拌到完全融合即可。

豆粥在宋朝時流行,除蘇軾外,南宋文學家陸游也非常喜歡。陸游也是美食家,《劍南詩稿》中有關飮食詩有一百八十八首、詞二十二闋。

陸游詩有「食淡百味足」句,他享年八十五,在宋朝算高壽,與他食粥養生有關,寫有多首詠粥詩。以〈食粥詩〉為例:「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他特別欣賞豆粥,有「瓦酺晨烹豆粥香」之句,認為「紫駝之峰玄熊掌,不如飯豆羹芋魁。」豆粥比珍貴的駝峰熊掌還美味。

陸游也有詩提到蕪蔞亭,他讀東漢末梟雄袁術的傳記有感,寫下「蕪蔞豆粥從來事,何恨郵亭坐簀床。」袁術兵敗悲憤而亡,與劉秀天差地別。

漢光武吃的豆粥應非紅豆粥,可能是綠豆小米粥。小米遠比稻米要早,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種植粟,為先民的主食。

粱或稷也是小米,其名稱來自粟米脫殼後顆粒極小。西漢馬王堆墓出土穀物有稻米、赤豆、粟等,這些食物出現在中原地區的紀錄很早。

唐朝沈既濟的傳奇筆記《枕中記》描述不得志的盧生,睡在道士呂翁給的枕上,作了一個享盡榮華富貴,飛黃騰達,最後煙消雲散的美夢,夢醒時見鍋中黃粱未熟。

元朝馬致遠改編此傳奇為戲曲《黃粱夢》,范康《竹葉舟》將背景改為邯鄲道,明朝湯顯祖寫出近似的《邯鄲夢》。黃粱就是小米,「黃粱一夢」多麼獲文人靑睞引用。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紅、綠豆都有相當的療效。煮紅豆水可以去濕、消腫。綠豆自古即認為淸火解毒,宜連皮生研水服。消渴可飮綠豆汁,綠豆粥一樣解熱毒。

臘八粥的材料:紅棗、綠豆、黃豆、松子、白米、桂圓乾、栗子、紅豆及花生。(馬以工攝,新經典文化提供)

二、「臘八粥」

豆粥的極致是臘八粥,《東京夢華錄》記載:「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

臘八粥是指臘月初八以粥齋僧,與放有八種料的八寶粥略有不同。既稱「七寶五味」,內容自然繁多,果子雜料有紅豆、桃仁、杏仁、栗、瓜子、花生、松子、紅棗、桂圓及白糖、紅糖都可入料。

日本奈良有食堂配合節氣古風俗,在立春節分煮黃豆粥,與立春撒豆驅邪的古老習俗有關。

三、「燕窩粥」

按照薛寶釵配方煮成的燕窩粥,滋味極佳。(馬以工攝,新經典文化提供)

讀《紅樓夢》會有「左釵右黛」偏見,認為黛玉與寶釵是對立的競爭關係,此並非雪芹的原意。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兩人相互交心,牽線見證者是燕窩粥。

寶釵關心體弱的黛玉,看了她的藥方說:「……人參、肉桂覺得太多了。雖說益氣補神也不宜太熱。依我說先以平肝健胃為要……胃氣無病,飮食就可以養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

黛玉嘆道:「請大夫、熬藥、人參、肉桂,已經鬧了個天翻地覆,這會子我又興出新文來,熬什麼燕窩粥……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

寶釵笑道:「……我們家裏還有,與你送幾兩,每日叫丫頭們就熬了……」

第五十七回「黛玉聽了這話……心內未嘗不傷感……便直泣了一夜,至天明方打了一個盹兒。次日,勉强盥漱了,吃了些燕窩粥。」

寶釵並未食言,確實有送燕窩過去,看起來兩人對話說得那麽地輕鬆,燕窩從來就是昂貴的滋補品,照這樣吃下去,書中人物也只有薛寶釵的財力與氣度,做得到這樣闊綽的舉動。

燕窩原產於沿海斷石峭壁上,明《泉南雜志》記福建遠海亦有,住民云:「蠶螺背上肉,有兩肋,如楓蠶絲,堅潔而白,食之可補虛損……故此燕食之,肉化而肋不化,并津液嘔出,結為小窩,附石上……海人依時食之故曰燕窩。」

淸初《廣東通志》:「海燕大如鳩,春回巢於古巖,危壁葺壘,乃曰海菜也。島彝(海南島)伺其秋去,以修竿接鏟取而鬻之,謂之海燕窩,隨舶至廣貴家宴品珍之。」

明末淸初對燕窩的形成、產地及療效已有所知。

據馮立軍教授〈略論明淸中國與東南亞燕窩貿易〉一文,燕窩輸入的歷史可遠溯到唐宋,元代也有記載。淸代需求大增而貿易量擴大,當地住民冒險在峭壁上鏟採,經銷海商大多係國人。

康雍年後因乾隆帝嗜食,高官富紳趨之若鶩,道光年已漲至一斤數十金,成為翡翠、象牙、犀角、沉香外與東南亞貿易的奢侈品。

《紅樓夢》書中的燕窩粥是將燕窩熬成糜狀,除冰糖外,並沒添加米粒,一兩燕窩僅約五、六燕盞,按寶釵配方大概可煮出五小碗。

據康熙年間葉夢珠《閱世編》卷七論及此時民生物資價格,其〈食貨六〉稱燕窩菜「余幼時每斤價銀八錢……順治初,價亦不甚懸絕也。其後漸長竟至每斤紋銀四兩……」此時曹寅一年俸祿才一百零五兩。

曹雪芹寫書約在乾隆初年,燕窩價格雖不至於一斤數十金,應該已高出四兩很多很多了。

現在燕窩雖人工飼養,但價格仍昂貴,一兩近四千台幣。

相對於價格昂貴,燕窩滋養療效是否眞實,坊間常引用《本草綱目》說如何如何,然該書沒半個字提到燕窩。乾隆三十年的《本草綱目拾遺》作者趙學敏雖是中醫,書中論及燕窩只是抄抄早幾年出版的《本草從新》資訊,說是可治痘症痰疾。

按《紅樓夢》中薛寶釵燕窩粥的配方,1兩燕窩配上5錢冰糖。(馬以工攝,新經典文化提供)

★馬以工小檔案:

現任中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歷任第三、四屆監察委員,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系主任,清華大學、東海大學兼任副教授,文化建設委員會委員,環保署環評委員等。曾獲十大傑出青年、金鼎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藝獎等。著有《食粥百味足》(9月即將出版)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