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會客室〉當父母 你夠專業嗎?

2016/06/14 06:00

圖/Tai Pera

文/周素珍

圖/Tai Pera

在講求專業的時代,你可曾想過,當父母也需專業?為人父母的你,專業嗎?或許你會駁斥無稽:「當父母是自發性的本質,由心從愛啟航,是孕育下一代的使命,是克紹箕裘的傳承,何待教授?若用專業來框架,未免失之冷硬。」

或許你會因「專業」兩字,而用學歷檢測,調查的確發現,18%及27%小學或以下教育程度的家長,認為子女於情緒及行為方面表現不理想,相反的,僅有7%及17%大專或以上教育程度的父母有相同感受,顯示家長教育程度會影響幼兒表現;但也非必然關係,有不少社會上舉足輕重名人的例子顯示,低學歷的父母一樣能栽培出優秀子女,這「父母專業資格」的學分,在正統學校可修不到呢!

記得有一句廣告台詞是這樣說的:我是當了爸爸以後,才學會如何當爸爸。這「學」的過程,講師可以是專家、學者、書籍,可以是長輩或身邊朋友,但最直接的應該是自己的孩子,他教你最多,也回饋最多,而你認真習得嗎?你是教會自己為人父母,還是教會孩子學會當你的孩子?

如果你和孩子的對話常以驚嘆號(命令句)作結,那是「專制」,「虎媽」是典型。得到的結果可能贏了成績,卻輸了關係,親子關係疏離。

慣用問號(祈使句)者,那是「專家」,「現代孝子」可為代表。總理論多於實務,凡事挾持愛與包容之名,為子女訛誤行為背書、找理論,於是造就一群草莓族、自我中心主義者,最後難以適應現實的社會。

〈爸媽看過來〉專業父母 具領導力

專業其實應包含專制與專家,在兩者間求取均衡。該如何做呢?那就嘗試做個具領導力「LEAD」的父母吧!

L(listen)傾聽:

愛與陪伴是親子關係建立的不二法門,而傾聽正是進入孩子生命脈絡的門票。

聆聽孩子的喜、悲、怒,關注孩子身體行為和心靈情緒,跟孩子站在一起,從孩子的立場出發,共同面對生命課題的挑戰。好的聆聽者往往會是有力的支持者,贏得孩子的認同,養育成效才「專業」。

E(example)典範:

身教是教養孩子的王道。除了父母,身教還涵蓋周圍接觸的人、事、物。若父母出口成髒、暴力相向,生養環境龍蛇雜處,要孩子彬彬有禮不啻是緣木求魚。樹立起正面、積極形象,以身作則,澄清孩子價值觀,判斷何謂「賢」,然後「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孩子「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能讓孩子說出:「我以後要像爸爸(媽媽)一樣!」你才是「專業偶像」。

A(associate)同伴:

當孩子的夥伴而非解決問題的供應者。夥伴是除了學業,還能認同他的品行;能用平等態度對待,認同他們的進步;能賦予友善及信任氛圍,肯定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行為偏頗時,適切地給予當頭棒喝。當孩子稱職的夥伴,你才是有水準的「專業」。

D(development)培養:

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即使雙胞胎也會有個別差異。陟罰臧否都應依性情來施予,而專長及素養的培養除了你的期待,更須尊重孩子的選擇,父母該介入多少,則取決孩子對自我的體認及對你的信任度。

了解孩子的性情,在能力許可下,栽培孩子能力,在適性發展前提下,讓孩子展現他的優勢,這考驗的除了你對孩子的了解,更是親子溝通管道是否暢通。當孩子的強力後盾而非指使者或絆腳石,你會有超「專業」演出。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領導者(Leader),這專業確實得來不易,因為面對不同的景況,不同的孩子,每一刻都在收與放中取平衡,這需要智慧、經驗與不斷磨合。請將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份簡單的愛深植心中,享受孩子成長的喜悅,欣賞孩子追尋夢想的穩健踏實,那將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快樂及滿足。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