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家庭plus.愛地球一起來】環保商店 「裸」時尚
帶上家裡最好看的購物袋,踏入環保商店,也是一種裸時尚。(圖/達志影像)
文、攝影/Matsuko
在連鎖賣場、超市還沒盛行的時候,主婦主夫拿著菜籃到菜市場揀豆干,接著前往雜貨店(kám-á-tiàm)選購散裝雞蛋,順便給吵鬧的孩子抓幾把糖果,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Almang商店內販售許多環保商品。包含改造玻璃酒瓶,平整切割後留存下半部,變成造型杯。
當塑膠大量生產,成為便利的代名詞,超市滿山的多層塑膠包裹商品、傳統市場人手一個紅白塑膠袋,垃圾還來不及銷毀時,新的垃圾又被製造。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有更「綠色」的選擇嗎?
觀察自己的生活範圍,也許你曾路過、但錯過了台灣各地的「無包裝商店」(或稱環保、裸包裝、零廢棄商店),它們有什麼理念?無包裝有多「裸」?現在就來一探究竟吧!
〈You can do it〉實踐環保 量力而為
台南的女兒江鵝曾在《俗女養成記》(2016)寫道,小時候家裡都會提著「航購」(はんごう,「飯盒」日文)買麵。大人口中裝熱湯的塑膠袋「有毒」,所以他們家都自備容器,比較安心。「大家改用免洗碗之後,很少再看到這種傳統心意,幫客人消毒兼溫鍋。」事過境遷,現在已經少有這種老闆和客人搏感情的畫面了。
有些人會誤解,以為環保等同於完全拒絕塑膠製品,其實並非如此。
當對環保議題停留在表層認知時,是難以理解不同鏈結之間的關係。傳統心意要如何和現代環保思維結合?其實你可以這麼做:到環保商店採買有機或友善農產品、在地食材;參加社區、公司舉辦的淨灘;出門順手帶袋子,以防腦波弱突然想購物等。
只要是對環境有益的事,而且是自己能做到的範圍內,量力而為,無須過度燒腦。
三時生活實驗室的食材分裝桶,客人可依自己需求填裝數量。
〈不過量不浪費〉鼓勵在地農業 選物有一套
「吃多少,裝多少」來到環保商店的顧客抓量很精,超過是一種浪費,每個人視自己生活所需,裝得適量就好。
三時生活實驗室的免費二手玻璃瓶,提供客人使用。這些瓶罐都經過紫外線消毒、烘乾,顧客可安心使用。
從未踏進環保商店的人,也許針對食材的衛生安全、保存期限有疑慮。基本上,只要是食物類,上面都會標示保存期限,店員也會在結帳時提醒顧客食物存放方式與時限。以三時為例,子嘉告訴我們,老顧客通常會自律的帶容器,新朋友若沒帶容器的話,現場會提供二手容器使用;然而部分客人自備容器有殘留水分的情形,若發現此狀,通常也會建議是否需改使用乾燥的容器或是提醒盡快使用完畢。
環保商店對店內的挑選食材也很有一套想法,盡量以有機、友善的在地農產品為主。有的店家還會跟台灣小農合作,建立互信基礎,量雖少但品質比大量製造的控管來得好。如果選用國外的食材(如咖啡豆),就會參考國際公平貿易認證(Fairtrade),除了對農藥使用有嚴謹規範,也避免生產端對工人和農民進行剝削。
〈海外篇〉韓國也有環保商店
位於韓國首爾望遠市場(망원시장)附近的Almang商店(알맹상점),位置很隱密,人潮卻絡繹不絕。
Almang商店的填裝步驟和台灣大致相同,分裝桶上也會標示開封日期與保存期限。不過似乎是韓國與台灣的法規不同,Almang商店販售了各家裸裝身體乳,液態品項選擇更多。更特別的是,Almang商店的品牌認同突出,出產許多自家商品,例如在有機紗布、竹牙刷、肥皂上,都蓋印了Almang的logo圖案。
Almang商店內的自助區,客人自備容器裝選商品(洗碗精、清潔乳等液體),秤重後到櫃檯結帳。桶子上都有標示開封日期、有效期限。
春節期間,現場的客人源源不絕,除了獨自前來的女性客人,還有一家人一同來「逛店」。從韓國的例子回望台灣,環保商店就像串門子般的存在,接近它們並不難,只要你準備好了重複使用的容器,隨時都可以開門進來,創造小小的綠色奇蹟。
全台環保商店大集合
台北:三時生活實驗室、簡塑慢行
新北:Unpackaged. U商店、零浪費雜貨店、零居Zeroliving
桃園:日日籽Daily Seed Store
新竹:新村小商號、裸拾
台中:山盟商行Sunmoon Refillery、家務室、綠享家
宜蘭:木予田商行
花蓮:有幸芽田
嘉義:裸島、袋來袋趣Bring無包裝商店
台南:富穀樂糧行、謝謝不廢
高雄:嶼澎
一般環保商店購物流程:
自備容器秤重→填裝適量食材或清潔劑→秤重結帳。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