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社會SNG〉寶可夢之為與不為

2016/12/12 06:00

圖/陳佳蕙

遊戲是幻、生活如夢,在幻夢相續中,盡是生起和滅去的現象……

圖/陳佳蕙

〈回歸現實〉放下貪執 讓心定下

文/張寶麟

女兒幫我下載寶可夢,那天正在高雄佛陀紀念館參觀,佛館各角落被遊戲公司安置許多寶,手機忙得不亦樂乎,一顆心被寶牽引著團團轉,彷彿矇上厚厚塵垢,看不到前面,只見眼前的手機。

第二天,回到南投縣鄉下,抓寶人群也塞爆兒童公園。為貪求遊戲裡的蛋孵出,我更是乖乖地依照條件,步行10公里。

夜裡,終於放下手機,回歸正常作息,看書靜坐,渾沌的心沉澱下來,驀然覺察這兩天如夢如幻,荒唐無比的歷程。遊戲是幻、生活如夢,在幻夢相續中,盡是生起和滅去的現象。既是如夢幻般,心為何產生如此大的貪執?生活中許多事物亦同,貪、瞋、癡強勢的牽動力,讓人不由自主地隨波逐流。

寶可夢讓人沉迷,日常生活中的欲求何嘗不是,讀到經典中的四念處,教人如何在當下保持正知和正念,是很好守護心的方法。因為大多時候,心如猿猴四處躍動,無法專注當下,對於正在做的事,總是心不在焉;未發生的,卻又煩惱擔心;發生過的,屢屢回憶,痛苦不堪。

如果能專注生活中的每個當下,如工作、吃飯、走路、清掃等,清楚明覺各個細節,不刻意去干擾控制,都會有不同體驗,因為「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兩天來寶可夢的痛思,發現自己的心總飄盪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中,未曾停歇。想起電影的結構,它是由許多底片快速捲動連成影像,生命亦同,由無數念頭快速連串而組成「自我」,每個念頭剎那生滅,像單獨一張底片,沒有自主性,也沒有獨立性,而我們卻深受影響,顛倒夢想,強化貪瞋癡的運轉力道。

第二天夜晚,我將寶可夢程式移除,也順手將資訊過多的臉書關閉,因為外緣太多,導致欲求過高,都會形成生活中的干擾。爾後應是隨緣而不攀緣,做好當下事,守護自己的心,隨緣盡分。

有緣也好,無緣亦可,當下該做的,就專注去做,不貪不著,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寓教於樂〉玩遊戲 順便寫遊記

文/邵慧綺

手機設計的目的,本就是為了因應人們通訊的方便,再加上各項附加功能和軟體,讓手機成了人們生活、工作、社交及娛樂等不可缺的工具,適時且正確的使用,手機等3C產品就能產生正面的助益,對大人是如此,對孩子亦然。

近期寶可夢遊戲風行,許多原本「宅」在家的人因為此款遊戲開始走出家門,抓怪的強烈動機,更讓許多人動身前往從未去過之地。許多親子因為同玩此款遊戲,有共通的話題後,增進了親子交流。

大人不妨順勢藉著抓怪的風潮與名義,帶孩子進行各地的小旅行,事前與孩子一起做足功課,拿出地圖或直接在手機上出示地圖,與孩子共同討論週末要去抓怪(探訪)的地方,大家分工蒐尋及共同討論別人在當地曾抓到什麼怪(寵物)、有哪些可供探索的人文(如:宮廟、博物館、文化展所、古蹟、特色小點等)和自然地貌,甚至是好吃的店家等。

藉由寶可夢的媒介,進行一日親子小旅行,一方面可以增進親子感情,也能提升孩子對當地有更深入的認識。回家後,可以再與孩子一起做個小筆記,分析歸納各地區出現的怪種及其特色、當地「補給站」有何特殊之處等,再回憶及整理一下全天的行程及所見所聞,便能成為一篇深度的遊記/紀錄。如此,手機遊戲的正面價值便能更加提升。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