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身口意三業〉你看見本來面目嗎

2020/05/11 05:30

圖/陳佳蕙

文/呂政達

法國精神學家拉岡曾提出「鏡像理論」,主張嬰兒從鏡子看見自己的模樣,是日後形成自我的重要關鍵。

多數人應該不記得自己第一次照鏡子所見到的模樣,雖然印象不深,卻會不斷在心底悄自發問:難道「我」就是鏡子裡的那個人嗎?感覺每隔一段時間,鏡子照出的影像也會一直改變。

似乎,「我」只存在鏡子裡,但我們又不能一直照鏡子,因此,在成長歲月裡,每個人都會在乎別人眼中的「我」。

佛法則說,鏡子裡的我其實是虛妄不真的,是夢幻泡影的我。

是這樣嗎?觀看鄭文堂導演的電視劇《鏡子森林》,這個問題也不停地跑出來。這齣以新聞記者工作為軸線的電視劇,將台灣人記憶猶新的新聞事件如人球案、都更案、警察充業績的案件安排進劇情裡,每一集都好像是一面鏡子,要我們看清楚社會的集體真實。

這一面一面的鏡子,是新聞記者用他們的眼光,也是用社會的偏見,甚至某些時候也是假新聞所造成的。《鏡子森林》的片頭反覆告訴觀眾:「新聞是兩面刃」,可能在不經意間傷到自己,也傷到別人。我們已習慣在網路、在報紙上接收流水般的訊息,請記住佛家所說的,真實,其實永遠是不斷變動的過程。

《傳燈錄》有這樣的記載:「一日雪峰上堂曰:『要會此事,猶如古鏡當台。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師曰:『忽遇明鏡來時如何?』雪峰曰:『胡漢俱隱。』」福州雪峰義存禪師是高僧,老師問他問題,他說:「像古鏡一樣,胡人來就現胡人,漢人來就見到漢人。」希望心像鏡子一樣的黑白分明,老師問他,但是,鏡子破了又如何呢?「那麼,胡人和漢人都不見了。」

我們身處在媒體報導的年代,也遇到了當年雪峰遇到的問題,我們過度依賴媒體報導,以為那就是真實,就如我們從嬰兒時期就一直相信,那個鏡子裡的我就是自己。如同佛法所說,我們從那麼小的年紀起,就始終是以妄為真。

《楞嚴經》對「以妄為真」有精闢的見解,阿難尊者總認為有一個心,結果被佛處處破斥,這個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不在根內,不在和合。沒有一個心,沒有一個不變的我,沒有攀緣心,一切都是過程。你看見自己的本來面目嗎?

回到《鏡子森林》由蛋堡所唱的片尾曲〈過程〉,「離開世界之前 一切都是過程,活著不難, 最難的是做人。」歌曲唱道:「那些以為是結果,其實是每一站,每過一站, 不斷開始著每一段,每一晚, 每個抉擇沒選的每一半,都在疑問你有沒有遺憾。」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