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品味瓜果之鄉魅力─高雄杉林區

2020/06/03 05:30

杉林葫蘆藝術館內充滿創意的葫蘆藝術作品,讓人對葫蘆有新的藝術印象。

撰文.攝影/記者莊士賢

杉林區公所區長劉德旺熱情邀請旅人遊訪杉林區,體驗瓜果之鄉魅力。

高雄杉林區與美濃、旗山、六龜、甲仙、內門等區相鄰且位於中心,旅人前往美濃、甲仙等地區,途中常會經過,杉林區如同其周邊地區,也是擁有旅遊魅力之地,遊玩高雄若有機會行經此區時,別再只是「路過」,不妨在此區暫停,來個半日遊或一日遊,為旅程增添更多樂趣。

經過巧手雕刻、創作,普通的葫蘆變身成精美藝術品、裝飾品。

◎淳樸農村 瓜果之鄉

走訪日光小林社區不妨品嘗具社區特色的薑黃臭豆腐。

聽聞杉林區地名,令人直覺聯想此區是否樹木繁茂如山林?的確,來到杉林區確實會看到多不勝數的樹木,不過是各類瓜果的果樹!杉林區是傳統農村,區內種植有木瓜、南瓜、苦瓜、絲瓜、瓠瓜等瓜果,以及鳳梨、荔枝、龍眼、芒果、香蕉、番茄等水果,漫遊區內隨處可見瓜田、果樹,豐富的瓜果及水果農產品,也讓杉林區的「瓜果之鄉」美名不脛而走。

金興吊橋是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遊玩的景點,炎夏時節也是戲水涼快的好去處。

杉林區不只栽種多元種類的瓜果,還孕育出獨樹一格的瓜果藝術文化──葫蘆藝術。原名瓠瓜的葫蘆是民間常見的蔬果,它不僅是美味的佳餚,還可成為日常生活中的碗、瓢、壺等器具,除此之外,葫蘆經過巧思雕刻、彩繪,更變身成為藝術品。

黃家古厝是杉林區的在地古蹟,也是客家建築代表。

走進杉林葫蘆藝術館,放眼望去是各式各樣充滿創意的葫蘆藝術作品,如葫蘆夜燈、擺飾品、吊飾、鑰匙圈等,不僅改變葫蘆原有的外貌,也顛覆人們對葫蘆的傳統既定印象。例如館內的其中一件藝品,造型如鳳梨、外表鑲著2000多顆水晶,如果不是知道它真實身分是葫蘆,光看外觀還以為是鳳梨造型的水晶擺飾品呢!

真福山教堂內部走簡約風,圓頂下垂掛的白圓筒狀燈,宛如祈福祝禱的白蠟燭。

◎葫蘆雕刻 藝術創作

露德聖母巖是赴法國露德鎮請來聖母聖像,並營造當地情境將聖像供奉於山洞中。

館內各式各樣的葫蘆夜燈也讓人看得目不轉睛,經過透雕、彩繪、鑲嵌等裝飾手法加以改造後的葫蘆,不只搖身成為各種不同造型的夜燈,更吸睛的是各個夜燈亮燈後透過孔洞所展現的各式光影圖案,宛如瀏覽一幅幅美麗圖畫,帶來絕佳視覺饗宴。

杉林區有「瓜果之鄉」美名,盛產木瓜等多種瓜果。 (杉林區公所提供)

瀏覽眾多具創意的葫蘆藝術作品,大飽眼福的同時,也不禁好奇葫蘆雕刻入門之道,館內葫蘆藝術創作者溫馨笑言,學習葫蘆雕刻的入門門檻不會太難,但是要將葫蘆作品雕得好卻不容易,主要原因在於葫蘆是瓜果,雕刻時如果沒有掌控好力道、技巧等,就有可能因為「失手」而損毀作品。

重建的日光小林社區,街道設計融合原鄉小林村的風格。

她接著表示,一些創新性的葫蘆藝術創作也是頗具挑戰性,好比館內的唐詩宋詞系列作品,如雕刻著白居易《琵琶行》樂府詩的葫蘆,由於整首詩的字數達700多字,在弧形的葫蘆表面雕刻700多個字,可不是件容易之事。

杉林區的葫蘆雕刻傳承發展多年,目前儼然成為杉林區的一大特色,有機會造訪杉林區也不妨體驗它獨特的葫蘆藝術,如DIY彩繪葫蘆、製作葫蘆小夜燈,實際體驗將葫蘆變身改造的樂趣。

宗教人文 真福山

座落杉林區山崗上的真福山社福園區縈繞宗教人文氣息,佔地28公頃的園區,是南部地區的天主教重要朝聖點及靈修重地,園區興建於樞機主教單國璽初掌高雄教區之時,同時也是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世時提出來的全世界100計畫之一。園區預定分5期開發,目前已完成第1期工程,涵蓋大小教堂、會議廳與會議中心、餐廳及百餘間房間提供住宿。

真福山社福園區的命名源自紀念福音中的「真福八端」,期望來此朝聖及做活動的人,都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從遠處望,隱身山林中、聳立山崗上的真福山大教堂好似歐洲古堡,園區內的建築群走極簡風格,走至主要大教堂入口可見兩扇門的門把為鑰匙造型,分別象徵開啟天國的鑰匙及解決人類問題的鑰匙,鑰匙上的8個圈圈則代表真福八端。

教堂內部同是走簡約風,圓頂下垂掛8盞潔白圓筒狀的燈,有如祈福祝禱的純淨白蠟燭,其上還以草書記述教宗方濟各宣揚的「真福八端」。走近祭壇細瞧會發現,十字架上的耶穌聖像不同於一般教堂常見的受難樣貌,反而是張開雙臂迎向世界的重生姿態,展現帶給人們充滿希望之感。祭壇後方的彩繪玻璃則描述新約及舊約的聖經故事。

穿過教堂前方長廊的盡頭是露德聖母巖,可見來自法國露德鎮的聖母聖像,據悉,露德鎮曾經顯現18次聖蹟,聖母指引的泉水也具療癒之效,有鑑於此,真福山遠赴法國請來聖母像,並營造當地情境將聖像供奉於山洞中,信眾也可向聖母祈福。

客家文化 黃家古厝

杉林區的發展歷史約可溯源自清朝時期,歷經多年發展至今,在地的居民有平埔族、客家人、閩南人等多元民族,其中以客家人人數居多,孕育當地豐富的客家文化底蘊,至今部分傳統習俗也仍遵循古法,讓杉林區的客家文化持續傳承。

杉林區的黃家古厝是在地古蹟,也是客家建築代表。走進古厝前,可見入口處的牌樓前、後刻有友孝遺風及五經世第字樣,展現客家先民遵循先人古訓。保留完整的古厝是早期台灣客家典型民居建築,黑瓦片屋頂搭配雅致建築,祠堂的中庭天井有左右兩座水井,意喻螃蟹的雙眼,古厝前的半月池在過往沒有自來水的時代,是居民就地取水的水源,也與祠堂水井雙對應,形成螃蟹穴地形,風水上有擋煞之意。

動人延續 日光小林

2009年8月8日的莫拉克風災造成小林村滅村,災難過後重建的日光小林,在杉林區重新開始,展現新生機。

重建的日光小林社區,住戶都是昔日因莫拉克風災移居的小林村民,其中又以平埔原住民大武壠族人佔多數,社區洋溢歐風建築的房舍也蘊藏大武壠族元素,而社區街道設計則融合原鄉小林村的風格。村民在新地點重新開始後,將原有生活、文化持續保留,傳承原有的大武壠族文化與記憶中的小林村,如農曆春節來到日光小林社區,有機會品嘗洋溢小林故鄉味的柴燒年糕,平日可品嘗運用昔日小林村常見的薑黃所料理的薑黃臭豆腐,除此之外,還可欣賞大滿舞團的表演,體驗大武壠族部落中斷多年後再度重現的部落夜祭文化。

位於集來里的金興吊橋是家族遊玩的好地點,橋下不僅溪流清澈,河道響應生態設計魚梯,協助洄游性魚類於繁殖季節可洄游而上,炎夏時節大、小朋友在溪流戲水,徜徉大自然懷抱時還可體驗自然生態奧妙。

〈旅遊資訊〉

◆開車:走國道10號行經旗山區,再走台21線前往杉林區。或是走國道10號行經美濃區,再行經月光隧道前往杉林區。

◆搭車:搭乘高雄客運往旗山、甲仙方向,即可抵達杉林區。

◆相關資訊:杉林區公所網站:https://shanlin.kcg.gov.tw/Content_List.aspx?n=D33B55D537402BAA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