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徵文大拼盤】孩子竟有保險套

2022/11/13 05:30

圖/豆寶

如果在孩子的包包裡發現保險套,家長莫慌莫驚,用另一個正面態度看待……

〈先下手為強〉主動提供 但後果自負

文/Lingo(台北市)

我們家較保守,孩子異性同學來家做功課、趕報告,房間門不可關,但可稍掩門。不過,吃點心休息時間,會明示暗示「一定」要在客廳享用。

有次在便當袋裡看見新穎獨特的保險套,我不動聲色拿手機偷拍再上網搜尋,結果虛驚一場,是偽裝成保險套小玩意。

某男同事的另類做法,讓我們嘖嘖稱奇。他兒子高一時,他買了一堆保險套給兒子,語重心長地說:「這些你隨身帶著,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然後,將他自身經濟不穩情況下,早婚甘苦經驗告訴兒子。「你要幾歲當爸爸,我管不著。一旦有小孩,你就得休學工作養老婆小孩。我是不會贊助你一毛錢。」

時代背景不同,我們想法、做法或許太保守,年輕一輩也有自己想法和做法。只能事前諄諄教誨:「別貪一時衝動,後『毀』一輩子。」對於保險套只能睜一眼閉一眼,縮頭眼不見為淨,其餘別想太多,兒孫自有兒孫福。

〈及早科普〉開誠布公 當健康教育

文/當則(南投縣)

說到保險套,就想到一段往事。小學某天到教室,一群同學圍在角落發出驚呼訕笑聲,為首的拿著不大的英文盒子,得意洋洋地說是保險套,大部分同學一臉茫然、有些卻嗤嗤壞笑。

當時我年少無知,大家把保險套灌水當水球互丟,我還拿了個保險套回家,爸媽看到,臉色奇妙,馬上沒收,最終沒跟我解釋保險套的作用。

我到了高中才知道保險套的正確用途,就是避孕工具,能防止性病,應該及早科普,沒什麼羞於啟齒。孩子的世界純真,大人總是把關於「慾望」、「性」藏匿起來,對身體難以啟齒,與其壓抑小朋友的好奇心,不如開誠布公當健康教育。

從小我就教兒子跟女兒正確衛教知識,保險套也是衛教的一環。如果孩子高中前包包裡有保險套,我會仔細詢問,過早性行為影響成長,更是不負責任;未來孩子上大學若帶著保險套,我會覺得很自然並且接受。

〈總得學習〉感謝學校 主動發放教導

文/無美(台南市)

孩子國中二年級時,我發現他書桌上有保險套,當時他直接回答我,那是老師上健康教育時,放影片給同學看,內容是關於男生和女生生理上的不同,還示範如何使用保險套,最後叫我們回家自己做看看。真好,孩子進入青春期,我擔心如何教他這一課,太感謝老師了。

我是開明的媽媽,不管孩子在哪個階段,我都會尊重他們的隱私權。孩子高中時就開始交異性朋友,也曾帶回家,因為對象不固定,而且也沒特別的舉動,看來只是同學之間單純的互動和課業交流,所以我很放心孩子的成長狀況。

到了大學,孩子有了固定的女伴,看他們出雙入對,我開始擔心我家這個傻瓜會不會做出不可收拾的事來,會不會連保險套都不知道去哪裡買。最後我主動買保險套給他。當他看到保險套,說:「媽妳在想什麼,我現在還不需要這個,我很尊重我女朋友,我不會亂來,妳不要擔心,有需要我自己會去買。」

圖/豆寶

〈自我負責〉包包有放 不代表放浪

文/詹志超(台北市)

有一回,我們全家四口看到一則新聞報導「衛生局在大專院校設置保險套自動服務機,而且銷售量持續成長」。身為爸爸的我隨即脫口問了孩子:「這麼方便,你們的皮夾或包包該不會出現保險套吧?」

兒子說:「其實不會,真的有的話,一定是有需要才會用到,而且是為了保護男女雙方。」女兒接著說:「包包放著保險套,並不表示要隨便嘗試婚前性行為,但至少要懂得正確安全使用,並且保護自己。」

讓年輕人建立安全的性愛觀念,有助於愛滋病防治工作,這有賴家長與教育單位共同努力,平日就可以和子女談論,一旦發現孩子身上出現保險套,要進一步了解、溝通,千萬不要訓斥責罵,甚至「未審先判」。

如果有一天在孩子的包包或皮夾看到保險套,我的心情不會忐忑不安,尤其孩子的觀念都已明瞭「保護」以及「安全」的重要,而且不會亂用,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