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寰宇散步】徜徉優美書海空間─東京特色圖書殿堂巡禮

2023/06/25 05:30

文.攝影/高依汾

一座設計優越的圖書殿堂,是吸引人前往的重要關鍵,東京這幾年出現了不少迷人的博物館與圖書館,有的結合百年建築的古典加上新潮設計,有的透過知名建築師,如隈研吾與安藤忠雄的品牌,吸引民眾朝聖,各種吸睛規畫在創造話題之餘,也讓人更願意徜徉於書海之中,開闊視野且豐富人生。

早稻田大學國際文學館 書架隧道

早稻田大學是日本頂尖私立大學,培育出許多政治家及商界領袖,知名作家村上春樹亦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由於膝下無子,他決定將自己珍藏的原稿、各國翻譯之著作及2萬件黑膠唱片、CD等捐獻給母校,也因此「早稻田大學國際文學館」又被稱為「村上春樹圖書館」。

這間由隈研吾設計的圖書館於2021年10月開幕,外型簡約的白色大樓在有如波浪般的線條環繞下,增添幾許律動感。3至5樓為校方使用空間,外人可參觀主要做為特展空間的2樓、收集村上春樹作品的1樓及地下1樓咖啡館。

波浪般的線條設計,替早稻田大學國際文學館增添幾許律動感。

進入大樓後,那道直通地下1樓的階梯最令人驚豔!隈研吾以圓拱曲線,將原本書櫃單純的格架線條拉長至挑高3層樓的空間,一座極具視覺效果的「書架隧道」於是誕生。書架上擺放大約1,450本與村上春樹作品相關的世界文學著作,館方還規定右邊階梯可以自由上下,左邊階梯只能由下往上走或者坐下來,用心良苦地營造不受干擾的閱讀環境。

早稻田大學國際文學館中極具視覺效果的「書架隧道」。

書架隧道的終點是一個像土星的霓虹燈裝置藝術,曾是舞台劇《海邊的卡夫卡》的道具,現已成為圖書館一景。地下1樓主要是早稻田學生自行經營的咖啡館Orange Cat,名稱靈感來自村上春樹早年經營過的爵士咖啡館Peter Cat,當年店裡使用過的平台鋼琴亦搬來此處。另外一隅還有間屬名「村上春樹書齋」的房間,重現大作家的書房樣貌,滿足書迷好奇心。

隈研吾將格架線條拉長後,有如來到外星球。

1樓左邊是村上春樹歷年著作展示區及著作年譜,包含從1979年第一本創作《聽風的歌》至睽違多年的2023年新作,共約200本作品以及超過1100本按年代、語言別擺放的譯本,多年來共有超過50個國家翻譯過村上春樹的大作,其中亦有不少村上春樹寄放的初版品。由於村上春樹對爵士樂相當著迷,1樓右邊特別設有音響室(Audio room),參觀者可以坐在沙發上靜靜聆聽音樂或閱讀,享受一個完整的村上春樹世界。

「村上春樹書齋」滿足書迷好奇心。

東洋文庫博物館 最美書架

東洋文庫博物館設立於1924年,已有近百年歷史,是日本最古老且最大的亞洲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收藏包含5件國寶及7件重要文化財等,共約100多萬冊書籍,其中華文占40%、西洋書籍30%、日文20%、其他語言約10%,有「東方學者的麥加」美譽。

買票進館後的第一個空間是「東方大廳」,深邃又挑高的空間讓人感到心情平靜,號稱「日本最長的展示櫃」內,排列著以各種語言記載的珍貴古籍,牆上懸掛著江戶時代的超大地圖,一趟穿越時空的書籍之旅就此展開。

「東方大廳」有號稱「日本最長的展示櫃」。

爬上階梯,映入眼簾的是從地板一路延伸到天花板的書櫃,這個有「日本最美書架」之稱的莫里森書庫,讓人有迷失於書海中的錯覺,是東洋文庫博物館最受矚目的收藏區域。1917年,創辦人向曾任袁世凱顧問的澳洲籍莫里森博士,購買了關於東亞的各種書籍、繪畫等約24,000件,也因此在一個世紀後的今日,我們還能再次見到這些貴重的書本。為了保護展品,2樓的燈光照明均降至最低,「回顧之路」就利用鏡面與玻璃的反射效果,將腳下實際僅10公分的深度,創造出萬丈深淵的錯覺,通過時會感到驚險又美麗,是設計上的小巧思。

有「日本最美書架」之稱的莫里森書庫。「回顧之路」利用錯覺創造出萬丈深淵。

連接博物館與咖啡廳的「智慧小徑」綠意盎然,一旁還以各種從未見過的稀有文字,如:波斯文、納西文、梵文……等,刻上「沒有比獨立與自由更珍貴的東西」、「人生學無止境,不要虛度歲月」等東方格言迎接貴客。

離開博物館時,注意到前方高牆內有一方名為「穆塞翁」(Mouseion)的水池,這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在亞歷山大所建立的世界最大圖書館之名,同時也是「博物館」(Museum)一詞的字源,或許正象徵東洋文庫對自己的期許。

東洋文庫博物館內,以古埃及學問殿堂「穆塞翁」命名的水池。

北區立中央圖書館 紅磚圖書館

北區立中央圖書館位於賞櫻聖地「飛鳥山公園」西北方約1公里的十条台,1919年建造的紅磚建築,曾是東京砲兵工廠的槍炮製造所,2008年時移交,再生成為市民可以終身學習的據點。

擁有超過40萬冊藏書的北區立中央圖書館,位於公園一隅,由新、舊建築共構而成,紅磚樓南北長54公尺、東西長27公尺,被L型的3層鋼筋混凝土新建築由東面及南面包覆,產生相互突出卻和諧的新關係。道路與公園有著約4公尺的高低差,因此特別設計成2個出入口,新建物由馬路邊的東面2樓入館,公園則是從北面1樓進入。

因為高低差,紅磚圖書館新棟入口是舊棟屋頂高度。

紅磚棟當年使用在地燒製的優質紅磚,鋼架則來自八幡製鐵所。西側建築全部被保留下來,不僅上方看得到具有通風功能的太子樓,一整排大片玻璃窗下,更是能欣賞窗外綠意的最佳閱讀座位;東側因與新建築整合,拆除掉部分牆壁,成為圖書館大廳;南側看得到美麗的三角屋頂,且透過2條玻璃通道,連接到新建築的2個小空間,一間是收藏在地文史的「北區部屋」,另一間是「唐納德.基恩收藏區」收藏由唐納德.基恩(1922-2019)捐贈的書籍(他是一位歸化日本籍的美國教授,也是日本文學研究者);北面地板上特別以強化玻璃展示被保留下來的鋼柱基座,供民眾一窺當年的工法架構,還有讓人邊喝咖啡、邊感受紅磚所帶來異國情調的休息區。

紅磚圖書館的南側看得到美麗的三角屋頂。紅磚圖書館南側透過2條玻璃通道連接新建築。

圖書館肩負著「將歷史智慧活用到未來」的願景,北區立中央圖書館的建築本身即實現了這個使命,將過去與現在完美結合的跨時空體驗,獲2009年「優良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及2011年「日本圖書館建築協會」建築賞的肯定。

全部保留下來的西側內部是最佳閱讀區。

國際兒童圖書館 玻璃盒子

位於東京藝術大學校園旁的國際兒童圖書館,包含新、舊兩棟建築,舊棟──磚造樓擁有西洋古典建築風格外觀,建於1906年;新棟──拱形樓建於2015年,設計理念來自於翻書時的優美弧度。磚造樓原本做為帝國圖書館,曾經於1929年增建,並在1995年時由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接下翻修任務,2002年以國際兒童圖書館的新面貌,全面對外開放。

拱形樓設計理念來自於翻書時的優美弧度。不過這棟非安藤忠雄的設計,是後來2015年的增建。

安藤忠雄盡可能地保留舊建築的設計與結構,最主要的擴建是以2個看似分開、卻在同一斜線上的玻璃盒子,貫穿原本長條型的磚造樓,前方凸出空間成為入館大廳,後方凸出空間成為陽光灑落的咖啡廳。另一項改變是在後方、面向中庭的西側,新增一道玻璃外牆,如此一來,原有的外牆變為內牆,除了順利將自然光引入這條多出來的長廊,使館內變得更加明亮,還有空間增設座位,供民眾休息。

安藤忠雄讓外牆變內牆,將自然光引入長廊。

從1樓通往3樓的主樓梯是100多年前的原始設計,有精緻鑄鐵扶手、優雅吊燈與櫸木門窗,在改建案中並無更動,僅因安全考量,在扶手上增設強化玻璃。南側窗台是近距離欣賞昭和時代所增建外牆浮雕的好地方。如果想一睹內部紅磚結構,唯一的地方便是被稱為「小神龕」的3樓書庫大門。

國際兒童圖書館只有3層樓、卻有20公尺高的主樓梯。

以現代玻璃材質穿透古老磚造樓,彷彿穿越時空般將明治、昭和、平成3個時代的建築串為一體,在保留珍貴的文化遺產之餘,圖書館也因改建案獲得再生,以更舒適且符合時代需求的狀態,繼續提供民眾徜徉書海的服務。安藤忠雄的設計也讓國際兒童圖書館抱回包括「東京建築賞」、「BCS賞」(建築業協會獎)、「公共建築賞」等眾多獎項。

4根白色圓柱加上厚重木製門,被稱為「小神龕」。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