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柏森/愛這個世界

2024/02/28 05:30

◎柏森

◎柏森

一年前ㄆ寄來一只茶杯,米白色澤帶有橘色漬樣,很像落日的痕跡,我很喜歡便一直用到現在。他在隨件的紙條上記述:還不完美。燒陶的技藝我也不太熟悉,與他在訊息中回覆道,這好像一首詩的完成。

小瑕疵切出了分屬於完美的演繹,對比太過姣好的事物,某些損傷確實吸引人。ㄆ經常傳來製陶時候的相片,有些半成品暗暗如星火,有些則金亮有神,大部分使人留神或心領的都在他說的那種「不完美」裡。在詩的技藝中我若有似無地也嘗試保留著我們談論過的瑕疵。瑕疵的系譜也隱含著修正的意味在裡頭,我一直認為語言就如植物的莖骨生長類似,它的姿態取決於調動方式和角度──我看著窗台旁那盆傾斜的迷迭香,意識到為了避免植栽過度側生,你會試圖慢慢移動,一點一點讓光線去平衡。

人的存在好像如此。

這裡講述出關於擺脫觀看的象徵,正好是人介入觀看的時候。最近聽到有趣的話是,我們眼看理想(ideal)但不真正去觸碰理想,對此,你與它是必須分開的,只有距離使我們行動。

幾天前我在黃昏水池旁散步很久,河濱聚集一些零散的人,我蹲在橋墩下等光線緩進到河面上,激起水光時,世界好像一瞬間靜止。ㄆ上次來找我時,我們在街角旁喝咖啡,世界也是這樣停下來等我們,修正我們生命中的某些瑕疵。天氣真好,手中的柯達金幾乎可以還原那時候吹過的風,光是怎麼抵臨在巷口的那棟大樓牆上。

比如這也反映在底片的結構中,當嘗試曝光愈多,顆粒就略微粗糙。而這種粗糙展演起空間的方式,是將時間拉長到必須凝縮,眼前的景物就這麼被永久烙印下來。真好。是因為鑿出自己的缺口,才讓事物如實流進自身的吧。現在我已不再往難處想,也許時間不治癒人但它試圖調整,語言不治癒世界但它試圖調整,我的詩也在試圖調整。敘述之前必然先具備感受的條件。

直觀說來,思想的基礎來自經驗,然而沒有想像力和思考的加涉及運作,經驗則失去意義與延續性(continuum)。詩的核心架構在心智的摸索與表象世界的活動,恰如製陶,每個人手的模樣自有自的弧度,捏陶便也略有差異,因此難借他人之手去捏自己的陶,即使相似、雷同,最終也是他人之作。手何嘗不是最好的工具。

手的確是自己最好的雕塑。面對詩,或自其他藝術而言,一個「我」的存在不也是最重要的意義。

而「我」注定要與萬物生有關聯。當再現與發生之物彼此產生意義時,只有消退時候才可真正地被呈現。詩追溯的極致悠然如此,是一個人持續存在並且超越生與無的狀態,是關於不朽的行為(athanatizein)。

持續在肯定與重現的形式之中,「……你要多愛著你自己以及你的生命,才能不顧一切熱切相望著這樣終極、永恆的肯定與誓約。」尼采在《愉悅的知識》裡提述思考本身,即為一種和諧的存在方式。它走向一種折衷,在現象界與實在界之間肯定著存在的重要性,就是來自熱愛生命。

何以有物。

風物自空無。

光的軌跡,聲音的軌跡,行為的軌跡。許多時候我看著某個對象說話的樣子,忍不住思考──要愛上一個人最多最多是一瞬間的事。那麼其他生命呢,世界是不是也像這樣積極於一個念頭之中。

在意義的尋求過程裡,人不難免於危難,瑕疵的美亦是重塑的美,它構築了觀察的可能性,也是行動最有可能的本真,鄂蘭在《心智生命》提到「引人進入純粹沉思的是現象的純美(kalon)」,所以善的最高理念及人的美德是以行動執行的本身,也就是人在行動的那一刻最為衡量的依據,他認為,美德便是我們所謂技藝的精湛(virtuosity)。

因此藝術的一切是使內在放出光芒,是受觀看的對象以介入世界的方式,觀察即與行動同等輕重。也如此,詩的重點從不是下判斷,而是判斷的過程。

「愛這個世界。」

寄給ㄆ的回信中我可能提到這句話,寫的當下很痛苦,那個劇烈轉變期將心與身著實地割捨又再生出新的軀體,在這足夠瑕疵的萬物裡,完美相互覆蓋彼此,我思索著,自己苦難時候怎麼還能寫下「愛這個世界」,多少可能一心想望,活著,寫著,而我已為自己思想的行動背書:除了關切自身,也是關切世界的基礎。

愛這個世界,是這樣的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