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運動場看台人生】為自己努力 才是真成功

2024/02/29 05:30

學著為自己而努力,那樣的成就與喜悅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圖/達志影像)

文/黃俊隆

我們常需要設定目標,為達成目標而努力而開心,但我們難免也常懷疑質問──究竟努力是為了什麼?如果是為了成功,那麼,怎樣才算成功?

在運動心理學的三向度成就目標理論裡,有三種不同判斷建構自我能力的方式:「自我涉入目標」、「工作涉入目標」與「社會目標」,這三種不同方式的人對於定義成功與面對失敗的反應截然不同。自我涉入目標的人習慣將成功拿來與他人比較,唯有自己能力勝過他人時才叫成功;工作涉入目標者相反,對他們而言,成功是和自己比較而非他人,只要自己有所進步便算成功;社會目標的人,努力展示自我能力,朝向成功的目標,旨在取悅重要他人,或者獲得重要他人的認同,唯有如此才算成功,除此,即便能力與成績再怎麼卓越,都不是他們努力獲得成就的目標所在。華人社會傳統的光宗耀祖便是社會目標的典型。

社會目標當然可以做為我們努力追求成功所帶來的附屬價值,但台灣社會,特別是在國際運動賽事上,長年的「台灣之光」、「讓世界看見台灣」的鼓吹文化,使得運動員的努力成了「扛起一整個台灣」般無以承受之重,國家榮耀遠大於個人的榮耀與喜悅,因此,選手經常容易在重要國際賽事中因壓力而失常。

類似這般怕使他人失望的壓力,也存在年輕學生身上。我有個朋友的女兒就讀高三,平常喜歡寫小說、說故事,某次聚會,大家發現每當請她說最近完成的故事時,她總會先強調「可是這個故事寫得很爛」,後來一問才知,她會這麼說是怕一旁的媽媽聽完後大失所望,而非不滿意自己的作品。

真正能夠成為台灣之光的人屈指可數,學著為自己而努力,那樣的成就與喜悅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