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詩人的肥皂箱

2007/11/22 06:00

「城市之光」書店的一整面外牆與櫥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大肥皂箱(見上圖),經常變動的牆面長布條或窗上大字報,總是與時事緊扣,反映主人佛林格堤的理念與觀感。大字報上的手寫標語,每個字都是出自佛林格堤之手。

文.攝影◎鍾芳玲

這些年,我的生活重心已經移到了舊金山,這個海灣環繞、小丘林立、種族混雜、性別難分的奇特地方,已經被我視為另一個家。對於這個我認養(或認養我)的城市,我是滿心驕傲。的確,這裡沒有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沒有埃及的金字塔、沒有中國的萬里長城、也沒有台灣的小吃夜市,但是卻有包容各種聲音的開放氛圍,以及高密度的書店,特別是「城市之光書店」。

那一聲無法忽視的「嚎」

舊金山的現代史與美國的出版史,自從詩人勞倫斯.佛林格堤(Lawrence Ferlinghetti)與彼得.馬汀(Peter Martin)在1953年以卓別林的電影《城市之光》為名,創立這間書店後,持續熱鬧了好些年(馬汀後來離開舊金山,並在1955年初把股權出讓)。

生於美國、長於法國的佛林格堤,是少數幾位名列大英百科全書的書店主人,擁有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巴黎大學博士學歷,是美國著名的政治詩人兼畫家,特別喜愛在書店、藝廊、咖啡店內對群眾大聲朗誦詩篇,以諷喻時政。由於佛氏思想新潮又酷愛文學,因此吸引了一批氣味相投的文藝青年,例如以《在路上》(On the Road)一書成名的作者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肯尼士.雷克諾斯(Kenneth Rexroth)、蓋瑞.史耐得(Gary Snyder)等人,「城市之光」成了眾人聚集之處,並引發日後的一段社會和文學「敲打運動」(Beat Movement),並於六○年代轉型為「嬉皮運動」(Hippie Movement)。

佛林格堤經營事業也充滿反傳統精神。當時美國一般人皆認為好書必然是精裝本,佛氏卻反其道而行,讓「城市之光」成為全美首家平裝書專賣店,兩年後,佛氏更進一步介入書籍出版,舉凡本土、國際的當代文學,或是冷僻、絕版的經典,都列為出版對象。真正使「城市之光」聲名大噪的,是金斯堡的一首邀進敘事詩〈嚎〉(Howl)。〈嚎〉象徵對社會成規的怒嚎,內容包括同性戀、毒癮、佛教以及二次大戰後人類的唯物傾向與麻木不仁的敘述,金斯堡赤身裸體在「六藝廊」(Six Gallery)首次向大眾發表此詩。

「城市之光」於1956年出版了《嚎及其他詩》(Howl and Other Poems),負責人佛林格堤旋即被捕,罪名是出版、販賣猥褻書籍。經過冗長的審判後,法官最終還是在群眾的抗爭下無罪開釋佛氏。

《嚎》事件的勝利為美國出版史創下先例,使得其他出版社能引用此例而出版較前衛的書。自此以後,「城市之光」成了藝術自由的代名詞,其影響力也隨著歷史的演進而遞增。1988年,舊金山市政府通過了「城市之光」的提案,以曾經在舊金山居留的傑出作家和藝術家之名(包括傑克.倫敦、馬克.吐溫、傑克.凱魯亞克等十二人),為市區內十二條街道重新命名。數年後又有一條街道以佛林格堤之名重新命名;2001年,市政府更將書店列為文化地標。

不矯作的城市之光

從我居住的地方,搭十五分鐘公車,一路攀爬上納卜丘(Nob Hill),眺望海灣的惡魔島(Alcatraz Island)與電報丘(Telegraph Hill)上的寇伊塔(Coit Tower),最後再下降到中國城與義大利區北灘(North Beach)的交界,步行兩個街區,就到了「城市之光」,這是一段令人心曠神怡的路線,而書店也幾乎成了我的後花園。書店創始者詩人勞倫斯.佛林格堤還是常常在店中出現。有一回我去書店,由於是非假日的下午,通常也是店裡比較清閒的時刻,我一個人坐在二樓的書區,獨享偌大的空間。過了一會兒,一位身著牛仔褲的老先生從旁邊的辦公室走出來,很有耐心地把先前顧客隨意亂放的書,一本本歸回原有的架位。我抬頭看了一下,發現他就是佛林格堤。兩人眼光正好接觸,雙方微微點頭致意。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場景,讓我感觸良多。

雖然佛林格堤和「城市之光」名氣如此之大,但是還保有著不擺架子、不矯揉造作的率真。很多書店出了名後,店主人往往變得跩兮兮、高不可攀,哪有可能親自整理書?書店裡的規矩也開始多了起來,不准拍照、不准嘻笑、不准這、不准那,讓人覺得頗不自在。以地利之便,再加上我在舊金山一的些朋友直接、間接認識佛林格堤,按說我要專訪這位世界知名的書店主人並不難,但是我反而不想。正如那一回我在店中與他剛巧獨處一室,我完全不願像一個追星族般趨前與他搭訕或要他簽名、合照什麼的,他一天到晚大概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採訪,就別打擾這位老先生吧!

也許是到書店太多次了,在不少場合見到他,我並不把他當成特別採訪的對象,只覺得他的存在就是那麼自然,我喜歡靜靜地欣賞他,八十好幾的老人,還是非常挺拔,一雙湛藍的眼睛炯炯有神,他讓我聯想到一句英文「Growing old gracefully」,有些人就是老得很好看、很有韻味,佛林格堤就是屬於這類人種。

佛林格堤:永遠的唱反調者

2003年「城市之光」書店歡慶創立五十週年,《舊金山紀事報》連續四天以好幾頁大篇幅的文字與圖像回顧書店的精采過往歷史,「城市之光」確實是舊金山這個城市之光。2005年附屬書店的出版社也邁入半百,同年年底,美國國家書卷獎(National Book Awards)為了讚揚佛林格堤長期對文學界的卓著貢獻,因而將「文人獎」(The Literarian Award)頒發給他,這也是書卷獎基金會五十六年來首次設立這個項目。書卷獎算是美國主流文學界最高的榮耀,許多作家終其一生就想得到這個獎的肯定,據聞楚門.卡波提(Truman Capote)因為老得不到這個獎,而總是懷恨在心,然而佛林格堤在接受記者訪問時,卻說他其實有種相當複雜的情緒,雖然他不否認這是種光榮,但他一直自認是個唱反調者(dissident)。

反觀當年(1998年)舊金山市長封他為第一任桂冠詩人,他卻是欣然接受。畢竟,在舊金山這個開放的城市,他可以大唱反調、大行叛逆,正如他所說,他把舊金山桂冠詩人這個位子,當成一個宣傳不同理念的肥皂箱。事實上,他的書店「城市之光」長久以來就是一個大肥皂箱,書店的外牆與窗戶總是掛著布條或大字報,寫著一些關心社會、政治議題的標語。像是2001年「反對並非非美國」(DISSENT IS NO UN-AMERICAN)、2002年底「阻止戰爭與戰爭製造者」(STOP WAR AND WAR MAKERS)的長布條;今年夏天,窗戶上出現的則是一連串的控訴:「布希與錢尼對生態無知、布希與錢尼撒謊、布希與錢尼犯了違反人道的大罪、布希與錢尼違背美國制憲與人權法案、彈劾!彈劾!憤怒在何處?」(BUSH十CHENY’S ECOLOGICAL IGNORANCE、BUSH十CHENY’S LIES、BUSH十CHENY’S HIGH CRIMES AGAINST HUMANITY、BUSH十CHENY’S VIOLATION OF U.S. CONSTITUION十BILL OF RIGHTS、IMPEACH!IMPEACH!WHERE’S THE RAGE?)可以看出,911事件後,美國以反恐為藉口,持續對外出兵的舉動,讓反戰、崇尚和平的佛林格堤忍無可忍,老先生於是親手寫下了大字報。做為詩人的他,當然不忘以他擅長的詩作來表達不滿。記得我在YouTube看到的一個片段,是他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莫里森圖書館(Morrison Library)所辦的每月午餐詩歌(Lunch Poems)的全程錄影。他一開始搭配海鳥與海浪聲的樂音,先朗誦〈瀕死動物的哀嚎〉(Cries of Animals Dying),最後則在美國國歌的伴隨下,念了一首詩〈飛機史〉(History of the Airplane),從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的和平初衷,止於911的飛機暴行,其中並譴責美國對第三世界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連我這個對英詩不在行的人,都可以體會到這首詩有著令人激賞的語音、結構與象徵。

今年7月底我又在「舊金山國際詩人節」(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Poetry Festival)碰見佛林格堤。第一天的開幕典禮在傍晚舉行,地點就在「城市之光」與「維蘇威酒吧」之間的傑克.凱魯亞克街上。說這是一條街,其實是個又短又窄的巷弄,不過就六十呎,小小一方地擠滿了數百人,臨時小舞台上,有著樂團即席演奏,佛林格堤自然是典禮的主人,我看他氣定神閒地夾在觀眾群中,很像一個大家長般地環視自己的子民。接下來幾天,他與十多位來自各國的詩人,分別在市區的幾個廳堂與北灘的咖啡館以自己的母語朗誦詩歌,免費邀約所有市民聆聽。我心中只有一個感覺:舊金山的居民何其幸福,而這一切,都和「城市之光」有關。●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