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延續民俗文化 盼公部門協助藝師

2008/11/12 06:00

為了維持生計,布袋戲藝師黃世志也得客串音響師父。(記者陳燦坤攝)

記者陳燦坤/北港報導

「日子難過」幾乎是民俗藝術工作者的共同心聲,隨著傳統文化式微,過去許多珍貴的民俗技藝不再受到重視,專門製作紙紮陣頭道具的藝師吳登興感觸頗深,他日前幫苗栗一個客家庄糊製獅鬼頭,半個月僅進帳新台幣兩千元,因遷就巿場需求,工資將近十年沒有調整,偶爾還有客戶抱怨手工道具太貴而取消訂單,只好改購買塑膠製品取代。這幾年各地倡導薪傳民俗的文化活動雖相當密集,卻無法照顧藝師,更難呈現本土民俗內涵,原因在於承辦的企畫公司在商言商,演出節目將價格列為首要考量,參與演出的藝師常成了廉價勞工或是義工,試問藝師如何能夠全心投入?即使藝師想爭取演出機會便需削減酬勞甚至義務演出,長期以來等同殺雞取卵。

布袋戲藝師黃世志也體認到民眾對傳統藝術觀感的改變,有時演出只是徒具形式,為了維持布袋戲團運作,在廟會淡季還得帶著現成音響設備承接喜慶生意,多數藝師思維尚停留在以口碑招攬業務,不懂得自我推銷。

如果公部門有心保存傳統文化,應設法制定政策,並透過政策協助藝師行銷、包裝,延續台灣民俗文化,否則,即便經費再多也難以發揮效果。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