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台灣布袋戲偶藝術櫥窗 匠心獨運巧成真

2009/05/10 06:00

黃俊雄與徐柄垣共同打造了台灣布袋戲的新天地。

文.照片提供◎林明德

「雲州大儒俠——史艷文」是徐柄垣戲偶雕刻生涯的里程碑。

在台灣民俗藝術裡,布袋戲是偶戲的重鎮,也是獨步全球的本土劇種。

徐柄垣在2000年為霹靂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所刻的戲偶海報。

布袋戲,或稱掌中戲、掌中木偶戲,是中國南方傳統地方木偶戲的一種,內聚口白、文學、音樂、雕刻、刺繡、彩繪、操偶、燈光與舞台等藝術形式,融匯成一種包含視覺、聽覺與想像的綜合藝術。

「巧成真」店內陳列了不少古典戲偶。

關於布袋戲的起源,根據泉州或漳州的民間傳說,大概可以歸納為四點:一、產生的靈感是來自懸絲傀儡;二、形成的時間約在明末清初;三、創始者為落第文人,或梁炳麟或孫巧仁;四、起源地點在泉州。布袋戲隨移民傳入台灣近二百年,由內地化逐漸成為本土化的表演藝術。

戲偶是布袋戲的「演員」,分生旦淨丑雜,其形貌隨著布袋戲的發展,而有所改變。台灣布袋戲包括三大類型,即:傳統布袋戲、金光布袋戲與電視布袋戲。早期傳統布袋戲偶大多仰賴進口的「唐山尪仔」,其中以泉州江加走的「花園頭」最出名,彰化徐析森以之做為仿刻的藍本,並且逐漸發展出特色,奠定「阿森仔頭」的地位,也締造「巧成真」戲偶刻雕事業。「巧成真」雕刻家族,是由徐析森於1930年代後期所創立,開始從事神像、布袋戲的盔帽製作與戲偶的粉修,進而發展戲偶的製作。當時台灣布袋戲團分布南北,戲偶雕刻師出現五大傳承體系,包括:彰化「巧成真」徐析森父子、員林「山仔頭」許協榮父子、虎尾王太興師徒、高雄劉金維師徒以及屏東蘇明雄師徒。徐氏戲偶雕刻造詣深受劇團主演的賞識,例如:「五洲園」黃海岱、「小西園」許天扶、「亦宛然」李天祿等。他的技藝與事業,由長子徐炳根、次子徐炳標與三子徐柄垣共同繼承;目前「巧成真」戲偶雕刻則由徐柄垣及其三子徐世河接棒。

戲偶製作涵蓋雕、塑、繪三種技藝,徐析森因緣際會投入傳統戲偶雕刻,從模仿到自成一家,於劍俠戲偶頗具原創精神,至於金光戲,則發揮大想像,融入個人的美學觀念,雕出台灣布袋戲的獨特形象,並推動多元的戲偶藝術。

在台灣布袋戲發展史上,徐析森一家與黃海岱一門,關係密切,一是主演,一為雕師;更妙的是,徐析森與黃海岱,徐炳標與黃俊卿,徐柄垣與黃俊雄、黃強華的搭配,共同打造了台灣布袋戲的新天地。

徐氏第二代徐炳標的成名,與「內台戲霸主」黃俊卿的「尪仔戲」有很大的關係。黃俊卿是黃海岱的長子,經營「五洲園二團」,在1960年代,戲路滿檔,為了配合內台的金光戲,黃俊卿馳騁想像,徐炳標刻出許多引人遐思的角色。

1952年,徐柄垣開始從事雕刻,長久以來,他歷經傳統布袋戲、劍俠戲、金光布袋戲、電視布袋戲、霹靂布袋戲與電影布袋戲,並且配合劇情雕出千彙萬端的戲偶,其作品類型包括傳統戲偶、金光戲偶、電視木偶、電影木偶與蒐藏木偶,琳琅滿目,堪稱布袋戲偶藝術的「櫥窗」。他匠心獨運,作品多樣,最具代表性的當推「雲州大儒俠——史艷文」,黃俊雄授意,他憑空神思,雕刻偶相;這是黃俊雄布袋戲生涯的轉捩點,也是他戲偶雕刻生涯的里程碑。半世紀以來他歷經開創、穩定、成熟、顛峰等進程,為黃俊雄、洪連生、黃強華等人的戲偶造形,成功雕刻了史艷文、苦海女神龍、二齒、祕雕、素還真、葉小釵、亂世狂刀、莫召奴、青陽子……藉木偶詮釋現代人「七頭身」(比例)的審美標準,可見他過人的識照。

基本上,徐柄垣承傳父親的不只是雕刻與粉彩,身處戲偶雕刻家族裡,讓他見識戲偶角色的概念,他整合報章雜誌、電影卡通漫畫的人物,以及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使之成為取象的憑藉。

徐析森「巧成真」一門三代的戲偶雕刻藝術,是台灣布袋戲發展的重要史頁,也是人文彰化的榮耀,更是珍貴的文化資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