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小巴黎懷舊之旅─加拿大蒙特婁

2011/10/12 06:00

招牌菜是海陸雙鮮,奶油龍蝦以及培根菲力皆美味無比。

撰文˙攝影/薰野

考古歷史博物館的建築風格大膽前衛,館外貼著復活節島特展的海報。

蒙特婁,人稱「小巴黎」,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聖勞倫斯河北岸,那裡有懷舊的古城、有喧嚷的露天咖啡廳、有包著香蕉和巧克力醬的法式薄餅。這邊的人不同於北美其他都市的居民,他們是為了生活而工作(work-to-live),而不是為了工作而生活(live-to-work),換句話說,對他們而言,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供給生活所需,但是絕不是生活的全部。

在考古歷史博物館3樓的觀景台可以飽覽舊港景致。

誠然,在這樣優美的城市裡居住,若單單只是為了工作而活,豈不是太可惜了?看看雅克.卡蒂雅(Jacques Cartier)廣場上的露天餐廳裡坐滿了談笑風生的人們,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一杯Cafe au lait(拿鐵),可以消磨一整個因美好而短暫的下午;看看舊港(the Vieux-Port)邊騎著協力車的年輕人,個個笑容滿面,在微風中淺嘗夏日微醺的滋味,徜徉於斯,有時真會忘了自己是在蒙特婁,而是在軟綿綿的巴黎。

邦瑟克市場是全蒙特婁建築最為優美的市場。

◎舊城之旅起點 考古歷史博物館

早在1642年,Paul Chomedey de Maisonneuve 和 Jeanne Mance帶領54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一同來到聖勞倫斯河北岸,他們在這裡落腳,希望以神聖的天主信仰光耀這片陌生的領土,並將此城命名為「馬莉之城」(Ville-Marie), 在該年5月17日,他們在Pointe-a-Calliere慶祝建城,在350年之後,也就是1992年5月7日,同一個地點,考古歷史博物館開張了!一趟完整的蒙特婁懷舊之旅必定是從舊城開始的,而舊城之旅則該從考古歷史博物館開始。

考古、歷史,一聽就令人倒胃口的科目,但是此博物館可是蒙特婁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之一,歷年來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旅客,如果只能選一個博物館去,那麼考古歷史博物館無疑是上上之選。為甚麼?因為這個博物館讓考古和歷史都變得有趣了!

這所博物館像是小叮噹的時光機,帶你從冰河時期走到今天,娓娓道來蒙特婁的興盛與衰敗。先從一樓入口播放的電影開始,放映室位於古城廢墟上頭,每個座位的右手邊都有耳機,可選擇英語或法語,投影機將3D的歷史人物和畫面投影在半透明的螢幕上。電影片長20分鐘,絕無冷場,卡司陣容精彩,有最早的原住民、17世紀的傳教士、19世紀來自歐洲各地的移民,還虛擬他們寄回故鄉的明信片,從明信片上的內容,可以窺見當時移民生活的面貌。一直銜接到1967年在蒙特婁舉辦的世界博覽會、1976年的奧林匹克,到今日兼容多元文化的大都會。此影片的別具慧心之處在於善用歷史當中「小人物」的觸角,讓他們現身說法,告訴遊人屬於他們的舊時代的故事。

◎館內地下室藏玄機 窺見聖皮耶河河床

接著走到地下室去,發現這棟樓的地基底下,在350年前曾是墓園。這個城市最初以聖母之名(Ville-Marie)為名 ,足見以Paul Chomedey de Maisonneuve為首的傳教士的決心與遠景,但他萬萬沒想到,後來卻是海狸(beaver)的交易使這個城市熱鬧繁榮起來。自17世紀以來,海狸皮毛所做成的帽子風靡全歐洲,當法國人發現只要用些色彩斑斕的串珠便可以和原住民交換價值不菲的海狸毛之後,他們都樂壞了。

這個墓園裡有原住民,也有法國移民的墳墓。辨識的方法很容易,寒酸的就是法國人的,因為當年不比今天,蒙特婁沒有百貨公司可以買到法國進口的時裝和日用品,每個法國人能用的就是那幾個皮箱的家當,資源貧乏,只好回收死人身上的衣服、紐扣、鞋子等等,原住民所用的東西皆取自於富庶的大地,自然沒這種煩惱,陪葬的物品當然是越多越好。

而這些早期的法國移民便住在聖皮耶河(St-Pierre)河畔,在博物館的地下室內可以窺見已經消逝的聖皮耶河河床,所謂滄海桑田,總是在親眼目睹之後更叫人感慨。接著不能錯過的是一排隔著玻璃埋在地下的模型,從原住民時期開始,經歷了法國殖民時期,到英國殖民時期,可以見證蒙特婁的興衰,此城因為皮毛交易而熱絡,吸引了無數法國人。

1763年,七年戰爭終告尾聲,法國戰敗,簽訂《巴黎條約》,蒙特婁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模型當中的法式房舍被拆毀了,取而代之的是龐大的英式連排屋(Terraced house),建築風格正是19世紀風靡於英格蘭大陸的新古典主義。1844年到49年蒙特婁成為加拿大省會,吸引了更多投資者和銀行家到此投資,而在博物館所在地不遠處,曾有海關大樓。1957年聖勞倫斯通海航道(St. Lawrence Seaway)開通,貨物可以直接送往多倫多,而不須在蒙特婁卸貨,蒙特婁因此沒落。上博物館3樓的觀景台可以俯瞰舊港的全貌,憑弔蒙特婁過往的繁華。

洋溢浪漫 雅克.卡蒂雅廣場

參觀完歷史考古博物館,該是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的時候了,舊城當中最熱鬧的一隅,莫過於雅克.卡蒂雅廣場。雅克.卡蒂雅是1535年最早來到蒙特婁的探險家,但是此廣場上轟立的紀念碑卻跟他一點也不相干。1805年,納爾遜將軍(Lord Nelson)於特拉法加一役(Trafalgar)當中擊敗法國以及西班牙所組成的聯合艦隊,不幸中彈身亡,在1809年高聳於此廣場的紀念碑落成,以紀念這位英勇的英籍將軍。英國人在1763年掌政之後,積極地想在蒙特婁彰顯英國的族群榮耀,自然是讓法裔的民族主義者不是滋味了。

撇開政治不談,這裡可是可愛的讓人流連忘返,廣場上有賣冰淇淋的小販、有畫素描的街頭藝術家,還有穿著原住民服裝的樂團即興演奏,在迂迴巷弄間的行人徒步區恣意閒晃,那悠悠古城的浪漫洋溢在周圍,濃得化不開。

從雅克.卡蒂雅廣場往下坡走後左轉,就是蒙特婁過往繁華的地標─邦瑟克市場(Marche Bonsecours),這棟美麗的建築物在1847年落成,當年曾是此城最重要的農產品市場,今日的邦瑟克市場賣的已經不是廉價的農作物,而是當地藝術家的作品,有油畫、首飾以及琉璃等等,蒙特婁的藝術家以手工藝品聞名,這裡也有店家販賣原住民創作的雕刻,是別的地方不易看到的。

老饕最愛 Chasse et Peche

在邦瑟克市場對面一條叫做St-Claude的小巷子內,位於423號,有一扇不起眼的藍色大門,往裡頭推開,便是最受老饕歡迎的 Le Club Chasse et Peche。這家餐廳的前菜首推檸檬奶香干貝,其烹調方法非常細膩,將檸檬皮磨下來的碎屑熬煮3次後去除苦味,放到糖水中以小火慢煮,一直煮到檸檬屑吸收了甜味,搭配上鮮奶油,淋在干貝上,佐茴香醬汁,微酸的糖漬檸檬鮮奶油引出干貝的鮮甜,軟軟嫩嫩地有如一只白色的軟糖滑進嘴裡!

鵝肝燉飯也是一絕,主廚將鵝肝置於甜酒當中幾天,一起冰凍之後再磨碎於熱騰騰的燉飯上頭,一片片細碎的鵝肝有如雪花般消融於燉飯上頭,香氣四溢。燉飯是由豬肉的高湯熬煮的,完全吸收了高湯的甜味,品嘗的時候,細嫩的豬肉絲和燉飯交纏在一起,化在唇齒之間,還伴有濃濃的奶油香和帕瑪森起司香。

主菜的招牌為海陸雙鮮,菜名就是餐廳的名字Chasse et Peche,龍蝦上桌時大老遠就可以聞到濃郁的奶油香。烹調方式更是令人歎為觀止,將龍蝦置於奶油高湯中燉煮,一個禮拜內都用同一鍋高湯,因此越煮越鮮,到每週六打烊後主廚就會將剩下的高湯用來煮海鮮,以饗辛勞的員工啦!菲力牛排也不遑多讓,牛排用培根包起來,以防牛肉的水分在烹調的過程當中流失,搭上煙燻生蠔以及用四川醬特調的義大利麵,創意十足,美味加分!有興趣到 Le Club Chasse et Peche用餐的饕客請務必事先訂位,並且留下連絡電話,以方便餐廳的工作人員在訂位前幾天再次確認。

旅遊資訊

◆航班:從台灣可搭長榮至多倫多轉機,再飛往蒙特婁。

◆簽證:免簽證。

◆匯率:一加幣約兌換新台幣31元。

◆時差:夏令時間慢台灣12小時;冬令時間慢13小時。

◆相關資訊洽詢

1.考古歷史博物館網址http://www.pacmuseum.qc.ca/

2.邦瑟克市場網址:http://www.marchebonsecours.qc.ca/en/index.html

3.Le Club Chasse et Peche網址:http://www.leclubchasseetpeche.com/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