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嘉恩 圖片提供/草字頭工作室
前往草字頭工作室的路上有一點冒險的味道。從車站出來,直直走一小段,沿信上指示穿越駕訓班背面的空地,踩過積水和空曠的練車場,此刻占據眼前視線的,是一座嵌著玻璃門的灰白色建築。仍在會議中的黃偉倫出來帶路,我跟著走進這棟生於野外、迸發許多奇思妙想的小屋。
從空場到草率季
我們在外間的長桌坐定,附近散落幾個粗獷、陌生材質製成的裝置作品。布簾後另一群人正低聲討論工作,挑高的空間蘊含某種流動的質地;那是有趣的頭腦們,聚集此處的證明。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呢?黃偉倫說:「我從國外念書回來以後,跟朋友在北投租了一個空間,三分之二用做藝術家工作室,其餘空間就拿來辦比較實驗性的展覽。」他說的是聚集十餘位策展人和藝術家的「空場Polymer」,2016年前後,房東宣布不再續租,「那是空場成立的第3年,3年來我觀察到一個現象:空場的受眾幾乎全是原本就在藝術圈的人。」
會計系畢業的黃偉倫因此開始思考擴大受眾的可能性,「我一直都很喜歡藝術出版,就想說好像應該趁展場被收掉之前做點什麼。」一閃而過的念頭成為草率季的雛形,然後逐漸立體,「台灣做小誌(zine)的創作者們,很多都有像藝術家一樣『偏執』的性格。他們最在乎的是有沒有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賺錢不見得是首要目標。」
談話間,有幾組關鍵詞不時出沒:自由、尊重與原創。假若前述所說是草率季的生長過程,那麼,自2016年舉辦至今,草率季結出了什麼樣的果實?黃偉倫認為:「我會說『雜』這件事情是很有意義的。」11月4~6日將於華山文創園區登場的草率季,參展攤位數量將近400組,對他而言,理想狀態是這400攤都有各自在意的面向,因此,「最重要的篩選標準不是美醜,或技巧有多麼好,擁有自己的風格才是最棒的。」
不只是土生土長
第一年的草率季以「海綿」為年度主題,看似胡鬧,實際上是對約定俗成的形式冷不防地戳一下。該年草率季邀請了SUPER ADD策畫主題裝置展覽,並成功集結超過15組音樂團體進行演出,更在展場角落設置供觀展民眾放空的「讀者客房服務」;種種安排都體現了草率季的核心精神:「如果可以草莽率性,誰想要一本正經?」儘管籌備過程與結果都令人相當愉快,「第一年其實賠蠻慘的,」黃偉倫毫不諱言,「票價訂得很便宜,加上我們不想要用一般租借來的桌子,又安排了音樂表演和裝置創作,成本當然就會比較高。」但是,草率季也沒止步於此,「第2年就在思考,既然喜歡這件事情,那我們有什麼可以挑戰跟突破的?」
他觀察到台灣的小誌創作者對於自我形象的意識相當清晰,「好像不管給他們什麼材料,他們都能布置出屬於自己的模樣。」黃偉倫進一步補充,「在我這一輩還會有身分認同的問題,似乎我們不太確定自己的文化是什麼。但我發現新一代的年輕人比較沒有這種困惑,他們反倒吸收了各種養分,造就出來的結果就是風格很豐富。」這種駁雜、生猛的活力也令他聯想台北的城市性格,自第2屆起,草率季的英文名稱冠上了Taipei,並加深與國際藝術出版單位的連結,「第2年開始有將近4成是國外參展者,除了日本、韓國這些離台灣比較近的國家以外,也有很多像是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的創作者願意飛過來參加。」
籌備過程的挑戰
組成如此龐雜的展會,溝通與執行所需的成本想必不低,如何克服?「一開始當然比較辛苦,」黃偉倫舉例,「像第2年的展場,我們提供參展者斜的桌面,大家看到的時候,都會說怎麼只放了兩塊蜂巢紙板?我們就發給每組10雙筷子、1盒鉛筆,然後告訴他們怎麼刺才能將紙板固定住。」難道,都沒有人抗議如此無中生有的布展方式?「有些參展單位會覺得很麻煩,但跑來參加草率季的人多半很有創作能力,做出來的東西絕對是超乎想像的。」
開放的程度之高,甚至連主辦方都無法預期會場究竟將長成什麼模樣,所幸一切持續往好方向發展,「大家都很享受這種工作模式,我們才有辦法走得這麼長久。」黃偉倫拍了拍他正坐著的椅子,「像這是某次草率季用過的,展覽結束後大家都很貼心地幫忙集中到某個地方。」椅子來自養蚵浮具使用的材料,怎麼知道這些的呢?「做其他展覽時找的東西,」他說,「我們發現它堆疊的方式很快,也能回收,那年草率季就繼續使用。」循環利用同一批材料是最初預算吃緊的解套方法,後來也成為環保考量,「我們希望不要是一次性的東西,活動結束就拆掉。」
展覽以外的可能性
若不計受疫情影響而停辦的屆數,草率季也已步入第7年。黃偉倫說:「做這麼多年,我們就在思考有沒有可能找出一個辦法,幫助大家把小誌的規模擴大?」用意在於,「鼓勵大家繼續做出更多更酷的書。」草率獎因此成立,獲獎的創作者將可使用主辦方談好的印刷贊助,成品甚至可能被推廣到世界各地的藝術書展。似乎草率季有著強烈的意志,那是疫情如何也打不倒的;可是,真的一點焦慮、猶疑都沒有嗎?畢竟是這麼講究交流與接觸的活動,「其實幾年前,我們就跟一位小誌創作者思翰共同成立了叫做『Zine Archive』的線上資料庫。」沒有ISBN碼的小誌是期間限定的,數量珍稀,甚至可能連作者本人都不一定持有實體。為了解救小誌下落不明的命運,「如果我們每年都幫大家把小誌收納好,像一個圖書館一樣,想像10年後,」黃偉倫說,「那會是很珍貴的資產。」
黃偉倫小檔案
「草字頭 Double-Grass」創辦人,畢業於政大會計系,後赴美國南加大與日本早稻田攻讀MBA。對於創意產業的經營策略和藝術策展有深度著墨,曾統籌多項策展計畫,如:大型藝術書市集──草率季、文策院TCCF「花園練習」、文博會文化大學堂「混水釣蝦場」、芬蘭藝術家Kustaa Saksi少少醒少少睡展覽、睡眠林床試驗等,擅長以大膽的創意想法與細膩的展覽佈局整合不同的參展單位,帶給觀展者獨一無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