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體檢家庭風險〉避免霸凌 快隱身

2016/09/05 06:00

圖/黃鼻子

文/第五德嘉

圖/黃鼻子

去年中,鶯歌一名中學二年級的邱姓男學生為了要搶許姓同學的平板電腦,竟然跟許姓同學說:「你要是死了,平板跟現金,就是我的了!」然後推他去撞車,讓許姓中學生臉部毀容。

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容易被欺負?許姓同學該怎麼躲過邱姓同學對他的不良企圖呢?

父母需要教導子女擁有「隱身術」這個技能,才不容易被欺負;反霸凌,其實是一門「藝術」,最高階的反霸凌技術是「抹消」霸凌,一開始就要想辦法不讓霸凌有機會發生,也就是教孩子在面對霸凌者時,讓自己變得無足輕重,就像是一個隱形人。

〈孩子教戰手冊〉保護自己 懂得躲開麻煩

我的兩個孩子低年級時在安親班,曾經遇到一位愛找麻煩並且會揍人的大孩子,學生向班主任反應,但無立即處理,對方家長也不予理會,這件事情一直持續發生著。

後來,我建議自己的孩子,只要那位大孩子快靠近時,立刻想像召喚了「隱身術」,先悄悄拉開與對方的距離,並靠到中間有障礙物的教室角落,或是走到老師或其他同學的背後,也可以暫停走動,降低自己在那位大孩子面前的身形晃動,彷彿成為一個不存在的人,大孩子的腦袋就不會「想到」要來找麻煩了。

不久,孩子就來跟我說,自從他們運用這個招式之後,果然,無論這個大孩子想怎麼鬧事,他們都可以保護自己了。

念小學時,因為不斷地轉學,我成了一個無法融入新團體的孩子,在各個學校受到一些微妙的霸凌,像是那種「是被霸凌又不太像霸凌」的感覺,就是自己「好像」被某些結黨的同學所排擠,我只好把自己變成「空氣人」,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成為一個在班上不太突出的學生,避免捲入任何紛爭,並在確認出最溫和並契合自己的那群同學中慢慢加入他們,最後才順利安穩地畢業了。

當時因為擔心如果告狀,老師會直接懲罰那些不友善的同學,而把事情越搞越糟,於是我運用「拿捏」的藝術,把自己抹消在最安全的小團體中,做到趨吉避凶的「風險控管」。

如今回想起來,為自己的童年捏了一把冷汗,我用了「心靈阻斷」度過了難關,讓可能欺負我的同學,看不到我的存在。但是現實環境一直在變化,為人父母又如何坐視不管自家孩子,可能已經被霸凌的氛圍所團團圍住了呢?

〈爸媽要認清〉可以善良 但不能太單純

爸媽要教孩子提早學會社會化,了解這個社會運作的方式,也就是注意到「潛規則」的存在。因為「善良」與「單純」是不一樣的,我們對孩子從小的教育常常沒有把善良與單純的差別,分清楚來解釋,爸媽不可能永遠是孩子的保護天使,孩子總要學會去保護自己。

其實,孩子本來就有想像別人心思、理解別人的能力。孩子也需要學習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並適切地維持「你.我.他」之間的平衡狀態。

所以,爸媽就是要教孩子正確而有實戰效果的交友策略,讓所有事情盡可能地往孩子有利的方向走。例如,平常就讓孩子選擇最安全的回應方式,講話很有「溫度」而沒有敵意,每句話都帶有禮節的「請!謝謝!對不起!」讓與孩子接觸的人都如沐春風,減少敵意。

也可以練習提早看到風險,提早風險控管,譬如「匿蹤」自己心中的心思,讓孩子了解,就算是打從心裡討厭一個人的時候,也不要被他發現。以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總之,孩子需要學習「做人善良是本性,但做事要能權衡輕重」,不可以一味討好別人,或自我壓抑,萬一有不妙的情勢產生,懂得善用隱身術,直接躲開可能的霸凌事端,才是孩子一生要學的大智慧。

(作者為風險管理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