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體檢家庭風險〉孩子得罪不起?

2017/04/17 06:00

圖/陳佳蕙

文/第五德嘉

圖/陳佳蕙

最近以來,台灣親子關係出現了許多讓人難以置信的新聞,有的孩子不能玩網路遊戲,就跟爸媽賭氣鬧自殺,有的是做出在家裡放火的激烈行為,2017年3月中旬,還發生兩起兒子殺父的事件,種種趨勢顯示,似乎「不能得罪孩子的時代」來臨了嗎?爸媽需要過得如此戰戰兢兢嗎?

〈問題的背後〉打擊孩子 種下殺機

新北市的一名重考生,已經考上名校高雄醫學大學,爸媽卻擔心他南下念書,沒有爸媽的「監督」會荒廢學業,而不讓他去報到,這個兒子只好留在家裡準備重考,他心中的怨氣有多大是可想而知。

加上,這家爸媽恨鐵不成鋼,常用激將法挑動孩子情緒,苦悶的孩子偏偏需要玩電動來放鬆心情,結果那天,媽媽晚上一回家就罵他:「不念書,還在打電動!」這個兒子氣急攻心,決定持刀砍殺爸媽,後來因為爸爸先回家而遭到攻擊,幸好急救後並無大礙。

商業管理有個理論叫做「問題背後的問題(QBQ: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問題背後通常隱藏了真正的動機,像那個孩子真的只是被阻止玩遊戲而攻擊爸爸嗎?

美國匹茲堡大學心理學家Kimberly Young指出網路上癮的真相是:「人們為了逃避問題,或者釋放一些感覺,諸如無助、罪惡感、焦慮或沮喪。」可以說,其實是失意的孩子產生想逃避的「心魔」,才是躲入網路世界的原因,最後對爸媽產生仇恨溢位(Out of Taunt,OT)而動了手,那只是後遺症的結果,如果沒有分辨清楚,就會倒因為果了。

〈成長的過程〉爸媽缺席 被當工具人

另一個事件更讓人無法想像,一位孫姓商人車禍喪生,經過檢警調查,竟然是長住在上海的兒子,在雙方發生口角後,刻意開車衝撞爸爸。

兄弟姊妹彼此久了不聯絡,就是遠親,親子間也不例外,孫姓商人在兒子成長過程中缺席,又不斷責罵孩子,偏偏雙方親情之絆不深,兒子也在氣急攻心後,下手毫不留情。

在網路分心時代,孩子有社群網路可以依附、有電玩組隊可以結伴、有網路直播主可以聊天,真的不需要跟爸媽很熟。而爸媽如果對孩子不聞不問,只出錢養家,遇到過分的孩子,往往把爸媽當做工具人罷了!

〈面對新世代〉懂調和 少衝突

面對新世代,爸媽一定要懂得調和親子間的情緒,才能減少衝突:

1.謀定而後動:

爸媽就算跟孩子不能做朋友,至少不要破壞關係,與其急著責罵,還不如延遲怒氣,慢一秒想想,是否可以換句話說呢?

批評孩子比批評自己容易,有很多高官權貴常會震怒,但那只是他們地位高,其他人未必服氣;同樣道理,爸媽有沒有可能是自己犯錯,卻大聲苛責孩子而導致誤會呢?

2.嘲諷戰不可取:

孩子生命中有很多重大決策要面對,親子雙方若要討論,對孩子可以輕鬆引導,不要用令人窒息的言語攻擊,因為,當人的自尊被貶抑時,是會為面子而拼命,所以爸媽不要像電玩裡的嘲諷戰(Taunt War),去挑撥孩子的情緒,那真的會破壞孩子的自尊心,而讓他們惱羞成怒。

放過自己與放過別人,永遠是大學問,每個人日子過得都不容易,與其讓孩子因為不快樂而產生人格霧霾,個性和氣場都被黑暗籠罩,親子間的辛勞只換來彼此的心牢,還不如選擇作家周弘所說的:「賞識你的孩子!」孩子有不同的氣質與天賦,就放手讓他們飛翔!爸媽只要當過程中的陪伴者,指引孩子的同時,也要一起成長喔!

(作者為風險管理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