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全球觀測站】少子化 歐洲學校頻關閉

2024/05/15 05:30

圖/達志影像

文/駐歐洲特約記者胡蕙寧

少子化現象在歐洲愈來愈嚴重,在不生或少生的家庭結構下,中小學招不到學生,關校頻現。在各方呼救下,英國中央政府卻堅持學校數量在各地的供需平衡由地方政府管轄,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英國出生率從2020年起就達20年來新低。目前小學已關數百所,估計到2030年兒童人口將銳減50萬。中學自然也受到影響,倫敦今年中學申請的人數就比往年少了約4千人。

英國在千禧年時曾出現一波嬰兒潮,因此迫使政府增建中小學來應對。但2010年後出生率急速減緩,收不到學生的「倒校潮」開始出現。2022年的英國生育率降至每名婦女1.49個孩子,遠低於政府估算維持穩定的數據2.1。

英國教育部估計到2025年,全英格蘭中學將銳減10萬名學生,相當於92所中學的3300個班級。英國中小學是依照就學人頭來接受政府補助,1名中學生可受教育撥款約7千英鎊,出生人口下降只是讓財政吃緊的學校更雪上加霜。

〈義大利篇〉學校沒了 居民無處可聚

義大利過去10年多來因少子化關閉了約3千所幼兒園和小學,估計未來5年至少會有上千所待關。該國官員已經著手修改班級人數和教職員人數標準來因應,但專家更呼籲中央政府該端出人口穩定與重組學校結構的政策,以應付這種國家級的危機。

義大利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年義大利新生兒創史上新低,首度降到40萬以下,新生兒人數下降與育齡婦女的人數減少大大有關。出生率下降使學齡童趨少,不論公私立小學每年約失去12萬名學生,私校受到的衝擊尤其大。

義大利教育部根據出生率統計估算,學生人數從2021年的740萬將在10年後降到約600萬,嚴重影響教育的整體結構,小學關閉後,接下來就輪到中學。關校潮以義大利南部最多,山區小城鎮尤受影響,因為學校不僅在當地提供學童受教育,也是社區的聚會跟文化中心,關校簡直像是關閉一個社區。

〈惡性循環〉市區房租貴 郊區又關校

歐洲關校現象除了嚴重改變住房、社會與經濟的結構外,對於鄉郊學童的負面影響最大。因為貧困家庭無法負擔昂貴房租而紛紛搬入郊區,郊區因人口疏散,最容易收不足學童而被關校,這些孩童因此必須更早出門趕赴遠距離的學校。

英國統計發現,愈是土生土長的英國父母愈不愛生,境外出生的家庭父母親貢獻生育率已達總生育率的三分之一,在倫敦更攀到三分之二。目前印度出生的母親打敗了先前最高的羅馬尼亞,印度出生爸則擊潰先前的巴基斯坦出生爸,雙雙成為非英國出生父母親的最高生育組合。

西方先進國家的人口緩增,帶給新世代更多的壓力,除了要為人口老化繳更多醫療健保、稅金跟退休金之外,勞工短缺致使經濟衰退也是問題之一。

但並非人人都悲觀,牛津人口老化研究所兼政府顧問的哈伯教授就表示,西方國家的生育率下降其實對地球有利,以2020年人均碳排放量富國是窮國約30倍多來看,富國少生可趨緩人類的過度消費問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