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書與人】把昨日翻過來,將今日融進去 - 隱地談「年代五書」

2018/01/28 06:00

作家隱地。 (趙世勳╱攝影)

專訪◎果明珠

「年代五書」之《回到90年代》。 (趙世勳╱攝影)

平日午後,安靜的廈門街像一本書,等待被叩問翻閱。不需要門鈴,隱地(1937-)已經打開書房歡迎我們,桌上整齊地放著兩杯茶與他的名片。爾雅出版社發行人隱地(柯青華),對文藝青年來說如神話般存在的名字,但「請坐」、「不要客氣」、「麻煩你了」,隱地不時地說著,彷彿眼前不是位與他有五十年距離的小輩。

在進入「年代五書」正題前,我們聊了聊隱地受傷的眼睛,「這隻眼睛是搗亂,幫忙不幫忙,不帶上墨鏡就給你難過。」十年前耶誕夜前後隱地因為在寒夜裡追計程車上遺落的版稅單,快跑三百公尺差點暈倒,種下了身體操勞的因,而接續忙碌與活動,讓他在一夜準備入睡時,「眼睛突然啪一聲,燈泡爆炸一樣,我就發現好像看不見了。其實我們常識都不夠,這叫做眼中風,四個小時內應該都有機會治癒,但我就想睡一覺,睡起來就好了,可是睡起來還是看不見,我就有點慌了。」雖說慌,他當天還是去文藝營教課,課程結束才前往醫院,但延誤治療與沒有馬上碰到有經驗的醫生,這一拖視力就拖沒了。失去一隻眼睛,除了生活不方便,對喜歡熱鬧聚會、看電影聽音樂的隱地更是挑戰,「我以前是影迷,但現在電影減少、外出也減少,從一個趴趴走的人變成宅男。但我覺得有些事情是老天安排,我反而更接近書本了。」眼受傷後十年內,他寫了二十種書,年年出書兩種,2016年更「瘋狂」展開「年代五書」的書寫計畫,近七十萬字在短短不到兩年間完成。

企圖保存美好年代

這套以文學為核心,融合時代社會情況、藝文發展的大書,隱地說:「我寫這個其實是美好年代的保存,看這五十年來的人是怎麼走過來、現在又怎會變成這樣子。」因此,在這套書裡可以看到50年代何凡、林海音夫婦與三個孩子擠著住在十個榻榻米大小的房子,說著:「就是窮開心嘛!」也可以看到年輕男女似蛇般坐在60年代的「純喫茶」沙發上:「在不可以當街接吻的60年代,台北曾經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純喫茶』的招牌,後來才摸清楚,『純喫茶』根本就是青年男女的『接吻店』……男男女女如今可都是爺爺奶奶了,靜靜地躺在搖椅上,還想得起那時你懷裡到底摟著抱著的是誰呀?」

寫到70、80年代,隱地說:「70年代,中產階級抬頭,大家開始講求生活品質,也注重氣質的自我提升,到了80年代,更是文學輝煌的年代,我多麼幸運躬逢其盛,只是美好的黃金歲月就像個席捲而去的浪頭,無論我怎麼呼喚,它回不來了。」2017年文化部統計全台書店數只剩1071家,最大書籍電銷通路博客來營收只有百分之六十來自書籍。首刷只印一千本,多年還賣不完,以書養書,幾年過後大量庫存被燒毀早已見怪不怪。但隱地筆下黃金時代的文人作家常「除了稿費,還常天外飛來一筆版稅……明明前幾個月剛才拿過版稅,怎麼這個月出版社又送來一筆錢,說是書銷路好,剛發到書店,書店不久要來添書了。」7、80年代的流金歲月不論作家、畫家、音樂家的生活都開始改善,各種演出的門票賣得好、藝術品也有人收藏,書更是八版、十版地印,甚至印一百版也大有人在。但現在,關於爾雅,隱地說:「我感覺有負三年了。」爾雅創辦至1988年,隱地說像是一個箭頭,營業額直線上升,但到88年便不上去,走了十年的平盤到2000年還不算壞到哪去,可是,「這十年真正掉了,2005、2006年原以為已經掉到不可思議,不會再壞吧,但好像股票認為是谷底,沒想到後面才是急速下降。」

始終不變的文學信徒

隱地說:「台灣好像一個窮小子,願望一一實現夢想成真,曾經活過一段非常富裕的日子,但後來各種變化到現在,表面上好像擁有得比以前多,可是卻沒有真正富足。」每天加班,求新求變,永遠不停不歇,「就連太陽也還下去休息一下,明天再升起」,但做為人類的我們卻成了一條二十四小時生產線。隱地認為是時候該向進步說「不」了,「我認為真正大智慧者肯停下來,也許有人會講你停止但人家繼續往前,你就輸了。這我是不知道,但我覺得受不了,我們衣服也夠、房子也夠,什麼都夠的話就停止一下吧。不要一直永遠向前奔跑,包括像紙版本碰到電子書,到底是紙本好還是電子好,你有同情心的話就站到紙本書吧,它優點還是很多,就讓我們來場拔河比賽,把紙本書拉回來吧。」

話雖如此,出版盛況不再,閱讀人口大量減少卻是所有出版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四十年來奉行「減法出版」,隱地說:「爾雅向來追求的是不變,幾乎可以說──四十年如一日。譬如,每年出書二十種,且每年仍然只出詩、散文和小說,以及談論詩、散文和小說的書評、書話以及讀書隨筆。」但在四十一週年慶時,爾雅仍然得宣布接下來一年只出十種書。很多人都勸隱地把出版社收起來,房子賣了,可以過大好晚年,但隱地認為:「我算還賠得起,房子是自己的、沒有房租,比較會算的人會說我很傻。但關門很簡單,說關就關,問題是前面走的路你等於自己否定自己了。我始終覺得做生意有賺有賠,賺了笑嘻嘻,不賺了馬上關門,這也沒有盡社會責任。」

隱地曾說文學是他的宗教,爾雅是自己的文學廟,因此不論時代怎麼變,他仍然每天拈香,他說閱讀、看電影、聽音樂,就像一個人可以活好幾次一生,「你會跟著閱讀進入故事,會覺得自己跟人物是很親的,感同身受他的悲哀、快樂,像時空交替豐富了自己。」因此不論時代怎麼變,隱地仍然隨時閱讀隨時寫作,他的案頭也始終放著好幾本書。八十二歲的現在,胡發雲《迷冬》、周志文《有的記得,有的忘了》,余光中《英美現代詩選》,郭強生《我將前往的遠方》都是他的閱讀進行式。隱地將十四歲便開始投稿《國語日報》的文藝兒童、青年、壯年、老年融進了「年代五書」,書出版後,閱讀會怎麼發生無法預期,但文學始終是隱地的現在式。●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