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全球觀測站〉疫情衝擊 英推網路葬禮

2020/05/12 05:30

圖/陳佳蕙

文/特約記者胡蕙寧

新冠病毒侵襲日常生活無恐不入,歐洲家庭最斷腸的情形之一,就是無法像過去一樣地參加親友葬禮。由於疫情持續,造成親友在鎖國隔離中如何探病、如何跟逝者告別都成為問題。英國在連月慌亂的摸索下,終於發展了一些探病細則與網路葬禮來因應。

我認識的英國朋友中,已經有數家都出現親人因新冠病毒而入院,他們紛紛表示最心痛的是這些病患從送醫後,就因為隔離而孤獨地奮戰,僥倖戰勝了算是好消息,不幸戰敗了,就在醫院中孤獨死亡,死後還連葬禮都被迫孤獨地舉行,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樣消失了,連好好跟親人說再見的機會都沒有。

為了人性考慮,英國部分醫院採行的親人探病是在規定時間內,只准一人進入病房,但必須自備所有防護用具,因為院方的醫療防護用具早就短缺,而且探病後,必須自行居家隔離14天。這樣規定的後果是,如果病患在探病之後的14天內死亡,被隔離的探病親人就不能參加葬禮。在層層的隔離、探病與葬禮細則下,讓家中一旦出現有人因此病情住院,所有家族成員就開始面臨痛苦的決定。

一位英國朋友祖父去世後的葬禮採用全程視訊直播,只有他的父母跟妹妹現場出席,其他近親分處3大洲4個國家線上觀看,葬禮完後舉行網路家族會議,各自在螢幕前舉杯悼念,分享逝者生前的事蹟來致哀。

〈最後的道別〉遠距保安全 葬禮線上哀悼

英國部分民眾堅持葬禮是尊重逝者的傳統儀式,不能因疫情而免除,結果出現一家17位親人在鎖國前,參加了一場高齡祖母的疫情葬禮後,所有參與者從21歲到88歲都確診,於是英國在三月底決定鎖國,並為降低逝者家人、葬禮相關工作人員的感染風險,四月起宣布停止一切傳統的葬禮服務。

從此,參加葬禮成為一種奢求。各地區祭出相應策略,英國葬儀公司不但大量加訂棺材,也以直播葬禮與24小時火化的模式來因應市場需求。隔離式的「遠距葬禮」全部以電話或網路聯絡相關細節,通常只准許一位主持人簡短主持悼念與代替家屬朗讀悼念文,拍攝的整個過程會轉交逝者家人。

英國政府特別交代,別拖延安葬死者或心存僥倖可以拖到鎖國解除後再來舉行葬禮。如果被允許舉行現場葬禮,則一定有人數限制,只有同住的家人、近親准許參加,但是想要參加的親人、同住家人或伴侶有症狀就不准出席,感染高危險群的家人也被建議最好別出席葬禮。如果逝者完全沒有近親,其摰友才可以出席葬禮。出席現場葬禮的人不管以任何宗教或其他理由,都不能碰觸死者的屍體,有些地區為了以防萬一,疫情逝者在死後一律封棺,有些傳統上在棺木前與死者做最後道別的儀式全都被免除。

圖/陳佳蕙

〈專家建議〉活著更重要 抒發悲傷情緒

在疫情的壓力下,一般人已經傾向悲觀,如果加上近親死亡可能更是哀痛。英國有心理諮詢師表示,不少人認為葬禮是最後的道別機會,如果跳過這個儀式將感到一輩子不安,覺得沒有盡到身為家人的「最後義務」。

英國有葬儀專家表示,人們在傷痛的哀悼中,很容易輕忽衛生安全,像是擦眼淚、鼻涕後不小心就觸碰桌椅,這些行為過去看起來都很正常,現在疫情嚴重下,看在葬儀工作人員的眼中都很怵目驚心。遠距葬禮雖然有悖於傳統,但是卻對生者更安全。

為了減緩親族之間不能參加葬禮、對逝者親自道別的傷痛,英國葬儀專家鼓勵被隔離的親人在葬禮舉行時,可以在逝者的相片前點蠟燭致哀,如此會更有臨場感的情感連結。為了安撫生者的情緒,專家特別呼籲大家別壓抑感情,找人訴苦聊悲,即使隔著螢幕或電話一同沉默流淚,只要能安慰彼此就是好的。

對於逝者來說,葬禮只是一種儀式,疫情過後可以跟所有的親族再一起相聚,反而是生者要好好處理悲情繼續活下去。

歐洲各國向來都有「未亡人」專線,來幫助逝者親族度過哀悼期間的心理傷痛,只是疫情爆發迅速,這些專線因此供不應求,完全打不進去。需要的人還是要靠自己或其他親友的協助來度過這個傷心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