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東北邊】 賴香吟/後來的名字

2020/09/07 05:30

◎賴香吟

◎賴香吟

柯札克圖書館外牆。(賴香吟/提供)

興建於20世紀初的孤兒院,挺過兩次世界大戰,人事已非,冷戰時代多在東德制下做為外交使館。東西統一後產權釐清,既然孤兒院原屬柏林猶太社區,那麼,就歸還給以色列。

一個合理,但現實不易運作的決定。建物年久失修,以色列曾想整修做外交官邸,但所費不貲,最後是民間基金會在20世紀最後一年向以色列買下這棟建築,開始進行修復。

整修經費得到加巴蒂家族幫忙。是的,遠走美國的菸草商又回到了這兒。當年贊助孤兒院的是創業人約瑟夫,現在捐款給基金會的是孫子托馬斯。

建物整修後主要做為圖書館,部分做為小學教室,可說回復了兒童照顧、兒童教育的機能。圖書館的命名:雅努什.柯札克(Janusz Korczak),更讓故事回到了原點。

柯札克,波蘭醫生、作家、猶太人、對兒童充滿同理心與奉獻的人,他的作品,近年經由林蔚昀翻譯,已有多本在台灣出版。1920年代,柯札克曾在波蘭設立兩家孤兒院,鼓勵孩子實踐民主政治雛形,直至迫害猶太之火燒來,拒絕離開孩子們的他,1942年8月,與孩子們一起被送往了集中營,死亡。

回到柏林猶太第二孤兒院,差不多時間與命運,院長庫爾特.克羅恩(Kurt Crohn),一個出身孤兒院而後成為院長的人,亦曾設法把孤兒院裡的孩子送往英國、荷蘭等地,但他自己同樣不想捨棄其他孩子而留在柏林,結局同樣是集中營,死亡。

不過,總有種子被留下來。建物修復完成儀式,一位在免疫學領域備受敬重的學者布倫特(Leslie Brent)應邀出席。他曾是這間孤兒院裡的孩子,也是經由院長克羅恩努力而幸運到達英國的孩子。之後,他從未再回柏林,直到這個儀式。

如今,柯札克圖書館,有相對豐富的兒童青少年圖書,加巴蒂家族的宅邸、廠舍多數還在附近,菸草穀倉變身成為小學,傍著圖書館,館內留著當年老約瑟夫捐贈的祈禱室,地方人士聚會或小學裡的戲劇、音樂表演,常在這兒舉行。

歷史一年一年地逝去了,傷痛尚需一年一年撫平。每年1月27日,國際大屠殺紀念日,也是奧斯維辛集中營被解放的日子,這間圖書館的外牆,會貼滿一個又一個名字,是當年被帶走的孩子與教師。(三之三)

■【東北邊】隔週週一見刊。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