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陳銘磻/日本文學館紀行

2022/10/20 05:30

鎌倉文學館被登錄為國家有形文化財。

文.攝影◎陳銘磻

新潮社文學紀念館是由出版社設立的文學館。

秋田仙北

姬路文學館由建築設計師安藤忠雄設計。

新潮社紀念文學館

尾道文學館裡的林芙美子紀念室。

1878年出生秋田縣仙北市角館町的新潮社創辦人佐藤義亮,1918年捐贈個人藏書和大量新潮社出版的叢書,給角館圖書館,說道:「我想讓家鄉的人多讀書。」

隸屬東北的秋田縣,以擁有龐大武士住宅群聞名,出身角館町的佐藤,將新潮社出版品捐贈給家鄉,這是一筆龐大的精神財富。2000年4月,佐藤過世五十年,為紀念創辦人對文學出版的貢獻,新潮社主事在角館町設立「新潮社紀念文學館」,成為第一家由出版社斥資立案的文學博物館。

聞名遠近的新潮社,1896年創社,日本第一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出版機構,旗下擁有:新潮文庫等三家出版社、《週刊新潮》雜誌、《小說新潮》等數十種月刊、隔月刊、川端康成文學賞等十二個項目。

文學館展出與新潮社連結的文學家、現代文學、文庫等書刊,在類倉庫館舍的建築外牆,砌建一面新潮文庫編號第一的叢書:《雪國》書形的大型圖像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上面刻有作者川端康成在這本名著的卷首語:「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

文學館資訊中心的門前,設置一尊佐藤半身像,由朝倉文夫製作,這和過去新潮社大廳的半身像一樣,是1953年在日與吉廣場舉行,角館町志願者組成,表彰佐藤的儀式,同一座雕像。2000年,隨具備圖書館功能的文學館落成,遷移至此。

常設展覽廳展出佐藤、新潮文庫作家的作品,並闢建一個特別展區,介紹出身東北地方的文學家、獲芥川賞的高井有一的書齋、新潮社文庫、CD等多媒體,數量約兩萬七千冊,占整個學習型文學館館藏的20%左右,對當地人來說是極其特別的設計。

名為「新潮社書籍設計展」的展覽,可以見到芥川龍之介、夏目漱石、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竹久夢二、司馬遼太郎、松本清張、遠藤周作、大江健三郎等,大正至昭和時代出版的書籍設計展,尤其,三島由紀夫的《春の雪》、《曉の寺》,色彩設計深具魅力。展出的書籍,大都裝進盒裡,讓參訪者意識書籍的製作創意趨勢大不相同,但看近期黑柳徹子的《獨自一人》和村上春樹的《刺殺騎士團長》,明顯發覺書籍的封面設計,有了與時俱進的變化。

再來,走訪販賣部,琳琅滿目的周邊商品:新潮文庫、文豪帆布包、新潮社包裝紙、復刻版新潮雜誌、文學家馬克杯、T恤、鑰匙圈等藝文創意品。

由出版社設立的文學館,確乎別於一般紀念館,「新潮社紀念文學館」的特色在於作家數量多,方便企畫,特別是手稿和初版書收藏豐富,依此展出新潮文庫不同年代、多樣開本的出版品,讓遊客藉此遍歷日本文學的發展過程,或能改善參訪文學館者日趨衰退的慘狀。

神奈川鎌倉

鎌倉文學館

位於神奈川三浦半島西面的鎌倉市,曾經是鎌倉幕府源賴朝執掌政權的所在地,被認為是古都之一;直到室町時代中期才逐漸衰頹、沒落。

擁有諸多文化遺產、遺跡的鎌倉,明治時代以降,便有不少文人遷居、到訪:川端康成、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與謝野晶子等,是古都文學昌明盛行的代表人物。

鎌倉擁有一座美名遠播的文學館,從江ノ電由比ケ浜站徒步七分鐘,從鎌倉大佛高德院或長谷寺步行僅需十分鐘可抵達。

鎌倉文學館為一幢三層樓建築,原是加賀藩主前田利嗣侯爵於1890年建構的木造西式別邸「聽濤山莊」,1910年被一場大火燒毀,大正時代經前田利為斥資整建,渡邊榮治設計、竹中工務店施工,保留洋式風格,完成「長樂山莊」。

鎌倉文學館入口前立有一塊「長樂寺遺址」石碑,這是鎌倉時代,北条政子為悼念亡夫,鎌倉幕府第一代將軍次官大人源賴朝而建。太平洋戰爭結束,這幢洋樓相繼被用做丹麥大臣和前首相佐藤榮作的別邸。期間,佐藤榮作與居住在長谷的作家川端康成常出現於此,深化交流,成為眾所周知的文壇軼聞。

1983年,前田利建將這一幢被三島由紀夫取材寫入長篇小說《豐饒の海》第一部《春の雪》侯爵別邸的原型屋,贈予鎌倉市政府,西洋建築的外貌,引人嘖嘖讚歎;走在雅致的館舍前院,得見風情翩翩的文學風貌,不禁感歎日本人重視美學的性情,文學如斯,以人文概念建構的文學館更是如此。後經兩年修補,於1985年10月31日,以「鎌倉文學館」之名正式對外公開;2000年3月,文學館登錄為國家有形文化財,與「舊華頂宮邸」並列鎌倉三大洋樓之一。多次被電視劇、電影選為拍攝場景;二樓可眺望鎌倉市街道、由比ケ浜。

仿如宮殿庭園的文學館,常設展展出近代文藝史,與鎌倉有淵源的作家大佛次郎、川端康成、小林秀雄、與謝野晶子、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等三百餘位文學家的親筆原稿、信箋、作家生前用品等,令人額手稱頌。

珍藏品展:展出作家和電影導演小津安二郎、里見弴、吉屋信子等人收藏的書籍、珍品。特別展:介紹芥川龍之介大學畢業後,成為橫須賀海軍機關學校英語教師,1918年冬,留在鎌倉寫作,以鎌倉為舞台,迎來輝煌的文學成就;館方透過書簡、手稿資料,傳述芥川龍之介的文學創作歷程。

最具魅力的當屬文學館主建築前庭的西式玫瑰花園,栽植兩百餘株各色玫瑰,讚譽為鎌倉名景,每年5至6月舉辦「玫瑰節」活動,吸引遊客賞花、拍照留念。

兵庫姬路

姬路文學館

1991年,為祝賀姬路市市制成立一百週年紀念而設立的「姬路文學館」,位於姬路城西北,就近好古園,地處傳統和現代住宅並陳的社區山坡地。這一座文學館主要供做文學、藝術展覽,展出作家收藏品:圖書、書簡、書法、遺墨、原稿、寫真、映像、聲音等,進一步成為文學活動基地。

館內收藏兵庫縣文學家阿部知二、有本芳水、井上通泰、桂米朝、車谷長吉、坂本遼、柳田國男等人的主要著作。北館特別展廳,「姬路城歷史故事迴廊」展示:以圖像、材料和圖形追溯姬路城建造城堡和姬山的歷史場景、播磨國時代的故事地圖、哲學家和辻哲郎特別室。1996年開館的南館,設置有:與姬路有著深厚淵源,據說是播州僧人後裔,祖父輩都居住在現今姬路市廣畑,司馬先生的「司馬遼太郎特別室」,並於紀念室,透過《播磨灘物語》的手稿、插圖、歷史資料、圖片,介紹司馬與播磨國的關聯。

姬路文學園區主要分別南北兩館,且以層層水道和斜坡相連。北館西側,建於大正時期,為木造傳統建築的「望景亭」,花木扶疏,景致宜人。南館以水域建構的文學館,讓純粹幾何的方體、圓體、長方體,融合成文學、哲學意味濃厚雅緻的場域。從南北館屋頂均能眺望姬路城、姬路市齊整有致的城市景觀。

由建築設計師安藤忠雄設計的姬路文學館,為紀念出身姬路的哲學家與文學家而建造,被設計安置在水池上的南館,主要由兩座幾何形量體旋轉交叉而成,構造極具現代美學;文學館主軸以「司馬遼太郎特別室」為重點,展示司馬遼太郎成長、寫作、出版過程的紀錄看板、手稿、照片、墨跡、寫作用品、所有著作等。

「司馬遼太郎紀念室」成為姬路文學館主要展覽室。

夏雲在姬路文學館上空游移的輕盈姿影,悄然投射到植種群樹的巷衖小徑,風吹徐徐,蹲坐在文學館旁的矮石墩,聆聽蟬鳴不絕,使人體驗尋找文學地景的趣味。那麼耀眼的姬路城,如許精緻的姬路文學館,全留給晴明陽光。想到:參訪文學館,就算不閱讀,在綠樹成蔭的季節,讀一回蔥綠青春也是不錯的享受。

廣島尾道

尾道文學館

尾道位於山陽地區中南部,岡山和廣島之間,面對瀨戶內海,自古即是海上物流集散地;隨著1999年5月瀨戶內島波海道開通,陸路與四國今治市相連,提高流通的便利性,稱做「瀨戶內的十字路口」。

瀕臨瀨戶內海的尾道,被形容是:「山坡之城」、「文學之城」、「電影之城」。文學方面:林芙美子、志賀直哉等人以尾道為背景書寫的作品。電影部分: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在尾道取景,大林宣彥的《轉校生》、《穿越時空的少女》、《寂寞的人》,以「尾道三部曲」一舉成名。於此,尾道成為外景、旅遊出名的地方。

距離尾道車站不遠處,本通商店街口、潮小路旁,矗立一座林芙美子雕像;基座刻有詩句:「看到海了,看見了海,睽違五年,尾道的海令人懷念。」但見半蹲在洋傘、皮箱旁的人像,眼不眨地直視往來行人。這裡是林芙美子少時的故鄉,《放浪記》的文學舞台。

跨越鐵道,一塊文學碑橫豎眼前,是通往尾道文學紀念室的「文學小道」。步上山麓陡斜石階,在艮神社東側到天寧寺三重塔的狹窄小巷,出現「貓の細道」,數不盡的貓在藝術小店、石級上現身。進入尾道文學公園訪林芙美子紀念室,閱覽文學碑、手稿、遺物,又在蜿蜒的山腰,撞見以《暗夜行路》聞名的志賀直哉舊居。探訪作家故居,不若貓の細道的多樣風情,真貓、假貓、陡坡小徑,條條似迷宮,走得累人。

這季陽光燦爛,在山麓見到纜車、港口、汽船、貓、紫陽花、古道、文學公園,在街市喫了清冰、買了鯨羊羹。回頭細數座落山腰,錯落的文學紀念室,展示與尾道連結的作家林芙美子、高垣眸、橫山美智子、行友李風、中村憲吉、山下陸奧、麻生路郎喜愛的物件、書簡和手稿;重現林芙美子在東京家的書齋。

志賀直哉舊居:1912年11月,作家對白樺派理念產生疑惑,與父親不合,憤而離開東京,搬遷至朋友讚許的尾道;一幢單層長屋,兩個房間,廚房在泥地,他向煤氣公司租借爐子取暖。代表作《暗夜行路》於此起草立著。

中村憲吉舊居:出身廣島三次郡上布野村的歌人,1933年12月25日前往尾道就醫,隔年5月5日病逝。據稱包括齋藤茂吉在內的不少作家都曾到訪。中村的資料就在紀念室展出。

林芙美子紀念室:展示生活圖照,就讀尾道高等女校時代的照片、被當代媒體喻稱「昭和時代女性書寫第一傑作」的《放浪記》。

「我是個宿命論的放浪者,沒有故鄉。」她說:「從我父母那時開始,便失去故鄉。因此,旅途就是我的故鄉。」這個世代,如是人間,四處浪徙、漂泊流離,不也尋常。或許,在文學公園觀賞作家遺物之餘,便是遠眺瀨戶內海的碧海藍天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