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莊芳華/甘願麻煩

2022/10/27 05:30

圖◎王孟婷

◎莊芳華 圖◎王孟婷

過完冬天的三月,樹木已經萌出一身青翠。初春的純園,有一場認識植物導覽的活動正在進行。來訪賓客聽著園主人吳晟,敘說著台灣各類樹種的差異,人們伸手摸摸樹身,抬眼望向樹梢,才剛萌發的細葉,隨風輕輕顫動,主人賓客都感覺氣氛美好。

我跟隨人群後方走,敏感的眼睛,看見躲藏在枯葉草叢間的垃圾碎屑。長年園丁生活,訓練我成為眼尖的挑剔者,在氣氛浪漫的此刻,我怎麼會這麼無趣?盡是看見那些髒汙與不好。

風災之前,用來支撐植栽的木柱上,沒有移除掉的塑膠繩,磨破了樹皮,勒進了樹幹;早年鋪在地面的抑草蓆,風化分解成為碎片,上游鄰田隨水流漂過來的農藥瓶,肥料袋,果農們廣泛使用的保麗龍套袋,人手一杯的手搖飲杯,勞動農民的紙餐盒,都隨著圳溝水流輕輕漂,慢慢碎裂,化做塑膠微粒,灌溉入田,融合為大地泥水的一分子。

今年(2022)初,斯里蘭卡打包了三千公噸垃圾貨櫃,還給英國。因為英國以「資源再利用」理由出口的「可回收」垃圾當中,暗藏了可能引發疾病的醫療廢棄物。眾多人類生活之後的遺廢,乘著貨櫃輪,在公海上穿梭流浪,始終找不到適當的終結處。全世界有百分之七十的所謂「可再生垃圾」,流向亞洲窮國。先進國家花錢把自己生產的垃圾,送往窮國。窮國以忍受汙染的代價,替富有國家解決困難。大型垃圾被運轉成細小微粒,和不可逆的碳分子,進入土地,海洋,大氣,最後成為宇宙永恆的循環,釀造成眾生命體的大災難。

台灣的處境一樣。人口數逐年負成長的台灣,垃圾生產量年年往上升。根據環保署統計,2021年垃圾清運總量,高達一千零六萬公噸。換句話說:這一年,每個人平均生產了四一七公斤垃圾(不包括可分解的廚餘)。

人類的生活會有如此大量的消費殘餘,都是始於石化工業的發展。石化後端產品便利又便宜,廣泛使用之後,才造成今日不可分解垃圾的大泛濫。

一個健全的生態系,必須是生產,消費,分解三種生態位階平衡發展的有機體,才能維持永續的發展。然而,占據生態位階最絕對消費端的人類,只顧貪圖生活便利,建構起千重萬複的消費鏈,每一個環節,都是一部滾滾湧動的垃圾生產機,讓位在生態後端的分解者,難以負荷。而我在「純園」生活,每天看著緩緩長大的樹木。揣想這些置身生態系「生產端」位階的植物群,要如何用它們無私,但卻微弱的力量,支撐起這麼龐大「消費端」的存活呢?

生態結構的扭曲發展,總有崩毀的一天,想起來就覺得非常恐慌。尤其生活在自家純園裡,任何無法回歸大地的東西,對我都是一種刺痛。在年節喜慶,消費性包材垃圾最泛濫的時刻,享用過那些多層次加工食品之後,身為家庭主婦的我,就是那個必須直面處理塑料包材的人,每一次的拋棄動作,都帶來不捨的疼痛,讓我甚至討厭起這種過度包裝出來的禮尚往來了。

法國生物學家拉瓦節(1743-1794)提出的「質量守恆」道理,如果用簡單的話來講就是:起始資源的總量,等於反應產物的總量。也就是說垃圾一旦形成後,無論你把它壓縮成硬塊,或分解成微粒,你把它掩埋入土或焚燒入空氣,你把它分解成小分子,入河入海,再也沒有任何技術能讓這些毒素從地球上消逝,而所有眾生只好世世代代與毒共存了。我常想,如果獨裁統治者,侵犯人權是一種政治暴政,那麼,放任塑料汙染大地的經濟政策,不就是一種生態暴政嗎?

根據《國家地理雜誌》的統計,世界上實施減塑政策最成功的國家,竟然是非洲南部,普遍被認為經濟發展較落後的國家。而台灣人每年每人平均產出四一七公斤塑化垃圾,在減塑成績上,與經濟落後國家相較,遠遠不及格。原因是台灣的政權,縱容以「經濟開發」為名目的企業主,放任消費後端的垃圾,成為無解的難題。

身為生態消費端一分子的我們,雖然不具有扭轉生態趨勢的能量,但當我們怨歎周遭生活環境實在太差,憂患地球溫室效應可能帶來危機時,想想,這不就是地球人生活的共同細節,所積累下來的「成果」嗎?

這些年來,我們匯聚了生活在「純園」周邊的伙伴,以純園為消費基地,嘗試實施「裸買,裸賣」消費團,意圖建構一處「減塑」綠色生活社區。我們與周邊友善耕作農民合作,定期舉辦農夫市集,讓產業鏈與日常生活融合。我們一再思索,做為消費者的一分子,如何讓自己的家園,朝向零垃圾產出的理想邁進。我們辦過數千人的市集活動,舉辦以有機自然材料創作的裝置藝術展,在歡欣美好的展示活動之後,讓一切回歸大地,卻絕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與包材。

我們相互交易買賣的友善農產品,一律以純園自然植物,做為包材和容器。月桃的葉片堅韌扎實,帶著清新香氣;稻草稈柔韌有勁,適宜綁扎;即使社會新聞中,曾經看過有人誤食姑婆芋而送醫,但姑婆芋其實是山豬喜歡吃的食物,小心處理它大大的葉片,適當應用,做為新鮮蔬果的包材,有何不可呢?香蕉葉包裹的尚水米飯糰,非常香Q;吃進口中,三兩口品味之後,不必帶著絲毫愧疚的心情,就把香蕉葉包材丟進廚餘堆,那是我們用來貯存廚餘,製作有機堆肥的原料桶。每一片包材,都是汲取土壤能量而成長的,包裹著供養口腹的美食之後,又以優美的姿態回到滋養它的泥地裡,那是多麼有尊嚴的循環歷程啊!我們央請消費者,自備能反覆使用的容器來盛裝美食,這種交易模式,已經是純園生活的日常文化了。

我多麼感激純園生活圈的伙伴,在這樣一個講求效率,講求方便的時代,卻甘願多一點麻煩,多一點勞碌。他們自己攜帶容器,用果皮自製酵素清潔劑,自己清洗容器,絕不讓市面上那些含「石化界面活性劑」的清潔劑,流入我們純園的溝渠,傷害了正在復育當中的原生生物。我們用微小的行動,來降低自己對大地的傷害。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