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阿喀郎.汗叢林奇譚 重新審視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2022/11/20 05:30

《叢林奇譚》原著改編舞劇後最大不同是所有角色都放到了城市。(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魯德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作於1894年的傳世經典作品《叢林奇譚》(Jungle Book),故事描述從小在叢林中長大的人類小孩毛克利,受到狼撫養長大,並向熊學習叢林法則,歷經種種叢林風波後成為動物們敬重的叢林之王。其精采動人的內容,多次被改編成漫畫、動畫與電影,包括1967年由迪士尼拍成動畫電影《森林王子》,2016年又重新翻拍成真人版電影《與森林共舞》,在全球造成轟動。

《叢林奇譚》透過動畫打造減少人力、舞台實景的減碳模式進行世界巡演。 (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吉卜林是英籍印度裔作家,而來自極相近血緣文化的孟加拉裔英籍傳奇舞蹈家阿喀郎.汗(Akram Khan),10歲時曾演出印度舞蹈版《叢林奇譚》的毛克利,30多年後,決定重新改編經典,將故事翻轉成當代都市版《叢林奇譚》,探討21世紀最迫切的氣候危機議題。故事中,毛克利化身氣候難民,從印度來到倫敦,發現街道已經荒廢,現代化城市已被大自然收回,路上空無一人,被各種動物佔據,化為原始叢林。

阿喀郎‧汗《叢林奇譚》透過作品提問:我們希望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家給下一代? (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這部《叢林奇譚》的角度其實是關於當下這個猶如叢林的世界,」阿喀郎.汗透過影片說明,「我想從孩子角度,重新審視跟動物、跟野生動物的關係,地球大氣層、氣候變遷,我們所居住的城市,彼此間是有真實的關聯性的;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我們選擇忽略,選擇不去看、不去聽,而這就是我想跟我的孩子們、跟新生代分享的,我們不會忽略,不會掩飾,也不想美化。」因為這個議題很重要,這不是個兒童演出,也不是只給大人看,而是獻給每一個人。

編劇塔里克‧喬丹(Tariq Jordan)則指出,因為原著很著名,觀眾走進劇場多數帶著某些期待,也知道那些不同版本的改編內容,所以此次從原著出發,再次檢視故事裡的重要本質,以及團隊想要述說的議題等,決定留下所有備受喜愛的角色,但重新進行角色設定,其中最大的改變是把這些角色都放到了城市,而不真的身在叢林,重新想像這些動物成為「外來者」,聚集在這個人造環境裡的模樣。

「我們不過是地球的過客,我們轉瞬即逝,而地球仍將存在,所以假設你到別人家作客,你離開的時候,是否會像現在,我們要跟世界道別時一樣的狀態,」喬丹說,這是在這個作品裡想要提出的,「我們希望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家給下一代?在客人離開後的樣子是什麼樣?留給下一代的是什麼?這也是我們想讓孩子們可以看到的。」他期盼觀眾看完演出後可以了解到,他們就是那個守門員,是星球的未來。

《叢林奇譚》(Jungle Book reimagined)今年4月於倫敦首演,結合舞蹈、音樂、動畫的視覺饗宴,獲得叫好又叫座的舞評。12月2至4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演出,詳詢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