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親子新視野】家有特殊兒 長期抗戰

2023/02/06 05:30

圖/達志影像

文/吳娟瑜

醫學發達、資訊流通,社會上各角落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妥瑞氏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各種孩子逐漸被發現、被關照。

往往孩子在家吵得天翻地覆,等到老師建議到醫院做鑑定,半信半疑的爸媽逐漸收復心情,準備長期抗戰了。

婉萍下班到家,又餓又累,翻到兒子的聯絡簿,看到班導留言:「建平今天攻擊同學,咬他臂膀……」整個人一股怒氣往上冒,怎麼又……昨天不是答應到學校不鬧事嗎?

婉萍在「幸福導師班」群組發出求救訊息,正巧麗宜有過類似經驗,馬上回覆:「婉萍,妳兒子的過動症除了按時服藥,還需定期回診追蹤,並進行職能治療,讓他學習全方位團體適應,並且得到功能性方案的設計和訓練。」

麗宜是過來人,兒子目前念到高一,情緒穩定,和同學、老師關係良好,對未來也有清晰的規畫。其實,兒子從小可是讓她吃盡苦頭。

麗宜的分享,讓婉萍彷彿吃了定心丸,知道照顧孩子必須邀請老公長期學習和調適,一切責無旁貸。

〈真實案例〉永不放棄的父母

社會上已出現不少自立自強的爸媽,他們下定決心陪伴孩子,一方面增長醫療、教導資訊,一方面全家生活模式做了極大的改變。

令我印象深刻的陪伴爸媽有如下數位:

獨子蔡傑在3歲被診斷罹患重度自閉症,不會講話、眼睛不會看人,每天哭鬧,蔡傑爸(蔡昭偉先生)辭掉工作,擔任全職爸爸,陪伴和訓練兒子,他決定讓世界了解自閉症,「就是我人生的頭號任務」。

蔡傑爸把兒子的快樂成長擺第一位,不希望一輩子被同情。兒子學會獨輪車後,信心大增,接著訓練他可以上台演講,蔡傑還是特奧會網球雙打冠軍。爸爸的意志力是兒子堅定改變的靠山,令我佩服啊!各位可參看《這一刻,我們緊緊相依》(時報出版)。

曾醫師原本是榮總神經內科醫生,兒子在10歲被確認為過動症,她也是做了重大決定,回歸家庭,以媽媽為主業,期間去修學分拿到中醫執照,以中醫師為副業。

曾醫師從兒子身體的細微變化去觀察,看兒子的大小便,注意他體質的寒熱變化,發現兒子有胃熱症狀,可能跟外食、速食有關,於是每天煮三餐,為兒子親手準備素食便當,並鼓勵兒子多打球和游泳。

長大後的兒子大學念中醫,暑假還去當過動兒的家教,一家人以自助助人的方式前進,不但讓兒子重拾人生信心,還四處分享過動兒調適的方法,請見《過動兒食譜》(二魚文化出版)。

劉家自從發現兒子有自閉症,夫妻倆傷心之餘,把握了6歲前的黃金治療期,協助兒子從認知和興趣培養來改善,他們認為「兒子不是不正常,而是不平凡」,媽媽在接受採訪時說出了真心話:「你不勇敢,也沒有人幫你堅強。」

夫妻倆同步成長、又同時陪伴,不但言語鼓勵兒子、眼神支持兒子,還發現兒子有絕對音感,除了鋼琴演奏還能自創曲目,他們說只要一次又一次的要求,「兒子妥協一點點就是進步了」。請看《祐見禎星》(布克文化出版)

陪伴孩子奮力調適的爸媽還有很多,例如:建築師朱瑄文女士著《風雨無阻》(親子天下出版)、「赫江爸爸」儘管離婚成為單親,仍用心陪伴雙胞胎自閉兒成長,他說過:「帶這種孩子沒辦法紓壓,你只能健忘。」崩潰好幾次後,他說「這不是犧牲,是責任」。

總之,感謝正在幫助孩子自立自強的爸媽們,他們的眼淚、他們的失落,我們無法完全明白;但是他們的努力、他們的調適,給了許多陷在泥沼中的爸媽再奮力一搏的希望。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