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胡子丹/無業遊民 - 3之3 從綠島的「新生訓導處」到台北的「國際翻譯社」

2023/03/03 05:30

圖◎黃子欽

◎胡子丹 圖◎黃子欽

我去重慶南路,逛了兩、三家書店,看到一本周學普編的《中日英會話》,我想何不連日語也一併複習,我幼時是學過日語的,在綠島也逮住機會暗暗練習過,綠島的政治犯大半都會日文日語,所以綠島是嚴禁日文日語。買了書正在銀貨兩訖時,忽聽到女聲叫我:「胡子丹。」我應聲尋人,原來是綠島難友王中英女士,她在這家書店做會計,介紹身旁男士,握手相視,也是舊識林先生,多年前在左營軍區曾有往來。退役後他奮鬥有成,開了這家書店。二人問明了我的近況,力邀我參加書店工作,我當時感覺到全身熱燥,對自己說,好運又來了。至此,我算是有了正式的上下班工作,擺脫了遊民又無業的身分,那是1962年的事,我離開綠島的第三年。

這件事我必須向黃太太坦坦白白講清楚,她錯愕,但恭喜我有了更適合的工作。要我介紹一位和我能力相當的人,我推薦了難友張少東兄。一年不到,張也離職,去了台東教書。

林兄的書店是專門翻版西書,那時台灣尚沒有參加世界版權組織,沒有智慧財產權觀念。1960年開始,大英百科全書在台翻印(應該說成盜印)猖獗。我的職務尚無名稱,但在門庭若市,尤其洋客人購買大英百科,還有所謂best sellers(暢銷書)的每週新書時,我便自動參加了賣書的行列,忙得不亦樂乎。書店賺得多,林兄對我們當伙計的也很夠意思,記得我第一個月的薪水便是一千元,是店員中的第二高,第二個月便躍升為一千二,是第一高的同高,我說這樣會不會引起第一高老楊的不滿意,林的解釋,洋人來了,你迎上去介紹新書而賣出了書,我們都親眼目睹,他怎會表示不滿意。我們的生意如此火紅火紅,照理說,應該皆大歡喜才是。誰知道,隱憂卻來臨。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真的一點不假。眼見百科全書賣得好,best sellers 銷售更好,林兄便急不可待地選印新書。買紙和印刷廠裝釘房的工資,都可以開兩、三個月的支票,但是,支票再長期也會一張張到期,這期間萬一有一、兩本書銷售不如預期理想,現款收入趕不上開出支票的到期,漸漸有了三點半的軋頭寸問題。林店最快的周轉或調頭寸的來源,是位四川同鄉周先生,全店都喊他周大哥,據說來台灣前曾是四川金融界響噹噹人物,腰纏萬貫但不會做生意,於是便以低於民間利息高於銀行利息,成了我們書店的地下董事長,十次頭寸他九次包。他對選書印書以及經營方式全無意見,只要每月利息分文不少就好。不料他首次對店中的人事有了意見,他要調我去他也是地下董事長的一家華歐貿易公司當祕書,經理劉先生也是四川同鄉。周大哥私下對我明說了,調我去貿易公司,名義上是祕書,實際上是監軍,因為華歐是歐美好幾家著名機器廠商的代理,往來信件都是英文,他要我特別留意貨款結匯和佣金的匯入,兩者帳面是否和現金帳相符。劉經理豈是等閒人物,他讓我看到的完全正確無訛,可是周大哥一直都不知道劉經理在香港另有私人帳戶,我當然不會主動告知。我在華歐當祕書當了好幾個月,學會了寫商業書信,尤其是英國人寫的,比起美國人寫的要正式正統得多。我另外學到的,是如何買賣美金來解決當天的要命頭寸。

華歐公司位在武昌街一段,明星咖啡館和排骨大王的近鄰,城隍廟的斜對面,和幾家銀行幾家銀樓只隔一條街。每次下午三點半即所謂軋頭寸時間快來臨,而劉經理一時間連絡不上周大哥時,就有了一個殺手鐧,便是以即期支票向甲銀樓買美金,再把美金賣給乙銀樓換取新台幣,便解決了當天的頭寸問題。甲銀樓為何對華歐的支票深信不疑,因為尚無退票紀錄,當天支票是第二天才能交換。那些日子,幾乎每天都來公司找劉經理的朋友們如張先生雷先生金先生等,和劉經理共同集資在金門街和杭州南路興建公寓,都是當年台北的第一批公寓,這幾位先生沒有公司行號,仗了在商場上的往昔名聲和地位,伴上眼前的人脈關係,看中了某塊地,以土地的買賣契約向銀行抵押貸款,便開始了招工興建,廣告售屋。過程中如有當天頭寸快軋不過去,周大哥也沒露面時,便紛紛以買賣美金方法安然度過,開的都是華歐公司支票,出面執行的人卻是我這位祕書。所以,每天下午,胡祕書是公司裡最忙的人,也幾乎成了最重要的人,那些日子,跑銀樓跑銀行,身懷美金和巨額新台幣,成了我唯一工作。當年無知,如今想起還是直冒冷汗。

我在書店和華歐任職,尚是戒嚴期間,戶籍仍在哈密街,管區警員遇上了社會上涉及任何政治性的風吹草動,還是輾轉找上我;例如李裁法不見了,施明德找不到,謝東閔炸手了,我都被緊張不安定過一段日子。不過就在這驚濤駭浪的歲月裡,連自己都不敢相信,1962年9月16日我結婚了,那年我三十四歲。

為什麼要結婚?最直接的原因,是警總保安處吳際雲中校的一席話:如想自己創業或出國,你必須要結婚,而且,台灣新娘是首選。我因為在書店工作過,懂得如何印書編書和銷售,我居然自己開始印書了,我印的是中文書,第一本是《如何在40歲以前成功》,是從英文版《How to Succeed Before 40》翻譯成日文版,再翻譯成中文,我請難友王全美兄執筆,我根據王譯的中文全部重寫,當然,封面上印的譯者是王全美。除了王兄的翻譯費我付了現款,其餘所有工廠都是三個月甚至三個月以上的期票。銷售問題由我婚前女友即婚後我妻全部負責,她在書店工作多年,全省書店老闆以及門市負責人大半都認得,由她打電話,我負責送書寄書。怎料到,這本創業書開市大吉,一鳴驚人,忙得我每晚都得加班幹活。上班空檔我開始中譯《約會的藝術》(The Art of Dating),出書後,銷路也不錯。讓我興起了自己創業的念頭。

創業期間,或前或後,只要有時間,我打了不少零工,例如和難友陳正坤兄搭伙販賣魚蝦,陪張仲勳兄推銷自製醬油,陳後來去《經濟日報》當編輯,張去了哪裡我不知道;還有,謝謝中廣王建國兄的推介,讓我在廣播劇中串角兒好幾次,也在南陽街話劇演出擔任提示等等,打工的項目繁多,不及細載,反正有活必幹,無人為難就成。其中有一零工我一直沒有停止過,那就是不斷寫稿譯稿,投稿命中率由十比二,漸升十比六或七時,專欄主編向家女士約談,想不到她是我同學的表姊,她丈夫侯宏恩將軍是我往昔長官。她有意把一些新或舊的資料,認定可以中譯發表的,要我統統中譯出來,每週一次要有全十批半欄的版面。她告訴我,信達雅三條件「雅」最重要,要有可讀性和趣味性,發表時筆名由她斟酌,而且常變,這點正中下懷,我被善意關照過,隱名埋姓只幹活是上上策,稿費菲薄但收入固定。向姊介紹我進報社資料室工作,但必須入黨,我沒有入,不好意思讓她為難而作罷。談到入黨的事,我擔任出版協會副祕書長期間,有天理事長李潔兄(正中書局總經理)約我在東方飯店喝咖啡,他驚詫我不是黨員,不是黨員是不能在理事會擔任任何職務的,他當面邀我入黨,第二天我書面辭職了,常務理事幹了好幾屆,因為那是經由選舉的。不過我還是繼續了祕書處的工作至新任祕書長陳恩泉兄上任為止,祕書長蔣紀周老先生體衰多病。

專欄版的譯稿,幾乎全是女性們用的衣物等等,有次我遇到一字cup,把我難住了,躑躅旬日,推敲斟酌,真的是廢寢忘食,日夜不安。這個字是說明女性貼身衣物,我把它中譯為乳罩,或是罩,或是杯,但終覺得不是上上譯,不是唯譯之譯,想起了翻譯高手喬志高兄說的,中譯某個外文詞彙時,不妨有些創造性,讓它變成中文詞彙,好比幽默(humor)、摩登(modern)、模特兒(model)、培根(bacon)、盆景(鉢植え)、盆栽(ぼんさい)等,我大膽地把cup中譯為「罩杯」。這是將近六十年前往事,不知道在那些年的以前,或者是同一時期,有沒有同樣的中譯,反正,一直至今,「罩杯」這個詞彙已經成了中文詞彙了。

還有,因為我有出版人身分,結識了好些出版界朋友,共同努力,顯著的成果有參與創辦「中國書城」(1970-1985),奔走成立「中華民國圖書出版事業協會」(1973-),1973年6月9日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辦了一次出版界空前但願不絕後的「愛書人音樂晚會」,還有多次組團參加世界各地舉辦的國際書展等等。

要不要創業還是安於現狀,正是考慮再三,猶疑難決時,有次和難友戴振翮兄聊天,他忽然問我,你就甘心在貿易公司當祕書嗎?不想見識見識這個社會,自己闖一闖嗎?學經歷沒問題,就填大陸某大學畢業,曾在某公司任職,有規模的公司不會在意證件的,重要的是上班後的真刀真槍,大公司有自己的安全室,警總多半不會說三道四。戴兄自己當時考取香港邵氏不久,鼓勵我不妨試試,並且建議我投身廣告業,有機會接觸各大企業。當時正有國華、大傳、世界三家廣告公司急需企畫撰文人才,我都報名應試,兩家錄用,國華因日語口試未通過不取。我向華歐辭職,去了大傳廣告公司上班。這應該是我生平唯一的一次自己考出來的工作,職稱是企畫部主任兼廣告文案(copywriter)。華歐對我甚厚,幾位老闆都成了終身朋友,他們把金門公寓賣剩下來的最後一戶半賣半送過戶給我,幫我在華銀公館分行貸款,讓我生平有了第一棟房子;三十四坪總價十六萬,我自己只張羅了兩萬多元,不足數由他們給我打會解決了。

戴兄還慫恿我自己創業,說趁現在年紀未滿四十,跌倒了可以再爬,我們本來就是零,何懼之有?讓我填滿了躍躍欲試的能量,伺機待發。

記不清是在貿易公司還是在廣告公司的在職期間,我成立了「天人出版社」,只領出版執照,沒有營業執照,結帳以收據代替發票,正準備繼續第三本中文書的出版時,警總打電話要我去,吳中校說上面已經注意到我創立了「天人出版社」,和當選「中華民國圖書出版事業協會」的常務理事兼副祕書長的事,提醒我,今後很多事必須事前報備,出版新書必須經審查通過才行。我考慮再三,出版新書必須先送審查,這在時效上絕對有問題,出版業務不得不暫停,幾年後把它附著在國際翻譯社出版部裡。我決定了,要創業就得要創新,讓警總抓不到辮子。

1967年初,我成立了「國際翻譯社」。●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