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生活停看聽】健康飲食 從小扎根

2023/05/02 05:30

圖/達志影像

文/容恬

友人K曾向我展示一款APP,那是她居住的縣市提供給學童照顧人的軟體。其中一項功能可以記錄孩子小學6年間身高體重的數據變化,用生動的動畫小人真實地呈現孩子的高矮胖瘦,既可愛又實用。

K的孩子前3年都是標準體型,後3年的動畫小人卻像吹氣球般變得圓滾滾,用如此具體的方式提醒照顧人注意孩子的健康,讓K好笑又無奈。

儘管「小胖子」本人並不在意,但在升上國中後,每學期仍收到過重通知的事實,讓K不得不嚴肅以對。深入探究後,才發現孩子過重的根源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去年國內一家兒少福利機構公布一份調查:因為方便性、省錢等因素,有超過五成選擇外食的國高中生會以零食或飲料替代晚餐。長期下來,不只營養不均衡,也容易衍生其他的健康困擾。這項調查顯示的,正是K的孩子所面臨的問題。K也明白盡量撥出時間和孩子共餐,能協助孩子建立更健康的飲食習慣,但彼此各自忙於工作和課業,在實行上還是頗有難度。我得知K的困擾後,試著提出自己的經驗談。

我開始有外食的習慣就是源自課業繁重的國中時期,過往和家人共餐的機會,被晚自習和補習班取代,家人便想出自備營養點心這個替代方案。簡單的一塊堅果麵包,或是一盒方便攜帶的水果,不僅準備上省時省力,也能避免我嘴饞吃下太多垃圾食物。

這原本是我獨有的例行公事,在發覺其中的好處後,家人自己也身體力行。縱然彼此的每日行程難有交集,可擁有相同的飲食習慣,讓這個日常變成一種潛移默化,在我學習獨立的階段提醒我,重視每一個吃下肚前的選擇。出社會後,有時我也會配合工作環境,嘗試和平時不同的飲食選擇,但始終記得拿捏營養均衡,我深深認為和家人一同自備營養點心的經歷有著一定的影響。

該調查呼籲,孩子飲食習慣的基礎奠基於家庭,應多花時間和孩子共餐,留意孩子的飲食選擇。我雖認同其觀點,但依自身經驗也明白,這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常是知易行難;習慣的養成靠的是長期累積,找到適合個人家庭狀況的做法才能細水長流。不論是自備營養點心,或是像我的同事配合孩子使用外送服務的習慣,推薦提供均衡飲食的店家給孩子,或許都不失為一個培養健康飲食習慣的方法。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