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小令/移動根系

2023/08/18 05:30

◎小令

◎小令

平常的生活,習慣在城市裡租用電動機車,隨借隨還很方便;共乘方案滿週年後,收到一份地圖,圖上顯示過去一整年的騎乘路線,在雙北地區的範圍內,彷彿螢火蟲的光軌,照見自己習慣移動的生活圈。

密度最高的地方是家,騎出去或騎回來,都脫離不出這個定點。最遠到吳興街的小巷裡是茶館,因為遠,幾條清晰可見的騎乘次數,也代表著並不常去。然而,原來移動的目的會暗示移動的需求,那幾條少少的線不只代表公里數,也提醒著一場分享會、一次茶席、一幕視訊、一回的展覽、幾包茶葉,幾捧插剩的花等等。

數得出來的線條,比不上密度高到幾乎是球形般擠成一團根本就看不懂的線條,例如回家的路線,從哪裡騎回家不是重點,重點是家做為逃避面對、忽視或假裝不存在的地方,是不可能的。不重要的話,不可能一直回去。還會需要一直回去的地方,也很難否認長期接觸的影響。

從家出發,彷彿根系往外探索、延伸、觸發更多的移動,但真正穩固的還是家,不論出家回家,身體以為自己移動多遠多快多了不起,但一年下來,連連看的地圖卻顯示,或許我跟不會移動的植物,沒有差多少。

植物表面上看起來也沒有在移動,但當我幫植物換盆的時候卻意外驚覺,深埋在土下的細根早已爬到千里之外,擁有自身意志創造路線;所有移動的意念都具象化為細根,強化並往外擴散。

我把植物放回盆器,也放棄植物不會移動的認知。植物會移動,只是在土壤下,生根的位置是初始設定的家,向上繁茂生長,像人一直累積物品,開枝散葉。

會去的地方還是照去,但有些覺得沒必要前往的地方,會開始反覆思考,或邊移動邊想:要去嗎?真的有必要去嗎?雖然騎車不會在地面上留下一條移動過的根系,但機車路徑會記錄成地圖,人的移動路徑也可以利用軟體程式顯示航跡,唯獨腦中胡思亂想的各種移動可能、行程規畫,無法被捕捉,並完整呈現;也因此提醒我,真正需要被記錄、被檢視的,是我的動機。我跟植物一樣,可能從頭到尾都在原地,心念在渴望抵達的地方。

或許我根本就沒有真正離開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