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家庭plus.生活停看聽】有了孩子 生活雙線
圖/達志影像
文/于燿慈
自從有了孩子,如果要帶孩子搭計程車,就得選擇有安全座椅的車。但備有安全座椅的車輛少之又少,幾次搭乘,就和最常接單的司機先生認識了。
司機先生知道我是專職媽媽,而他也有一個小孩,年紀與我的孩子相仿,平日白天,孩子大多由家人幫忙照顧,少數時候則由司機先生或妻子照顧。有一次車上聊天,司機先生感慨:「我覺得像妳這樣照顧小孩真不容易。有時候我照顧小孩一整天,都覺得好累,比出去跑車還累。」
我好奇心起,問他:「你覺得照顧小孩最累的是什麼?」
司機先生說,晚上最累的就是沒辦法睡好覺。半夜小孩會醒來,需要起床泡奶、餵奶;等小孩長大一點,雖然不再需要每天夜奶,但半夜依然會醒來,需要哄睡。一晚上下來,覺得睡眠品質很不好。至於白天,司機先生認為最累的是要安排行程,帶小孩玩耍放電。
我想了想,我的答案不一樣。
因為親餵,餵奶對我來說比較輕鬆。反而是平常白天我的生活主軸就圍繞著孩子與家庭打轉,僅有少數時間能做一點屬於自己、家庭以外的事,以致生活裡的刺激較為單一而造成疲勞感。
更關鍵的是,有了孩子,時時刻刻都牽掛著他的心理狀態。以前自己顧自己的三十餘年,雖然心裡也有牽掛的人,但那種牽掛不至於全面與自己的生活重疊,僅是點狀分布在自己長長的生活軸線上,就像長軸畫布上的幾筆點畫,疏密相間。這種一身輕便的狀態,在懷孕時已經初步改變。孕期飲食,除了自己吃飽、吃得愜意,更考慮會不會影響腹中寶寶的健康。食物下肚以前,要先問一問有沒有酒精,飲料也留意是否含有咖啡因;偶爾翹腳,身體姿勢不良,提醒自己的話也從「翹腳對脊椎不好」變成「會壓迫寶寶」。
孩子出生以後,這種時刻惦記孩子的情況遂更加顯著。我的腦中自動開闢了一條全新的劇情線,無須刻意銘記,這條「孩子劇情線」就與原本的「自我劇情線」同時進行,這兩條劇情線各自運作,卻又交互影響,就連孩子睡著時,屬於他的那條劇情線也不曾停歇。
孩子月齡尚小時,要查看他的睡眠狀態是否安全,睡眠中翻身會不會阻塞呼吸道?趁著孩子睡著,要收拾剛剛吐髒或尿濕的衣物、洗滌餐具、準備孩子待會醒來要吃的食物;同時也得準備自己的正餐,盤算若還有一點餘裕,待辦清單上哪一件事最急迫,需要爭取時間處理。一面留意孩子什麼時候要起床,彷彿仙杜瑞拉的午夜12點,孩子一醒,剛剛的計畫又要改頭換面。
如此整日不間斷,以致孩子剛出生的一段時間,我幾乎時時刻刻都覺得很累,有一天才終於恍然大悟,原來我的大腦從運算一條劇情線倍增為兩條,不僅工作量雙倍成長,其中一條劇情線更是嶄新的,事事都要費神,會累再正常不過了。
這種疲勞,直到孩子1歲以後才逐漸趨於緩解。究其原因,不是心裡牽掛少了,而是我愈來愈能夠有層次、有效率地安排瑣事,適度懂得取捨;同時,自己的身心也漸漸適應這種「雙線進行」的生活模式了。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