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週末寄養家庭〉擁抱愛之天使

2008/12/30 06:00

抱著妹妹,宜伶媽特別找攝影師到家裡拍全家福。(圖片提供/宜玲媽)

文/王錦萍

胡爸爸的女兒開心的和寶寶玩,就像姊妹一般。(圖片提供/胡爸爸)

2007年愛慈基金會開始發展「週末寄養家庭方案」,2008年成為國內第一所合法照顧疑似愛滋寶寶的專責機構,期待透過愛心家庭在週末照顧這些天使,使這些寶寶和其他的小孩一樣能夠得到家庭的照顧與寄養爸媽的疼愛。方案至今共有20個家庭付出愛心,成為這些天使們的週末寄養家庭。

圖/swawa.com

過去在我們的社會中,「愛滋病」是何等大的標籤,就連當事人身邊的至親好友,都可能是旁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更別說帶一個疑似愛滋的寶寶回家了。

但現在這些似乎都變成了落伍的刻板印象,有愈來愈多的家庭用無比的愛與接納,以及實際的行動去照顧這些無辜的孩子,提供他們一個家和完整的父母愛。

愛慈基金會擁有一個收容疑似愛滋寶寶的中心,這些寶寶的母親是愛滋病患者,過去這些母親垂直傳染給嬰兒的機率是40%,但近年經過疾管局的相關規定,例如以剖腹產代替自然產,以及出生後的前六週預防投藥……等等,把寶寶感染的機率硬是降到1%以下。

這些無辜的小天使得等到一歲半才能確定是否感染,而在「宣判」以前,他們被冠上「疑似愛滋寶寶」的稱號,這段時間他們住在愛慈基金會的家。

愛慈基金會能夠提供的照顧,絕不足以取代嬰兒期最需要的父母愛,成長錯過了不能再來,週末寄養家庭計畫於焉出現。

〈天使在我家1〉宜伶媽:孩子的委屈 讓人心疼

圓圓的宜伶媽是個爽朗的女子,唯一的女兒當初吃母奶吃到五歲多,雖然女兒現在都小五了,但是從愛慈基金會接回妹妹後,宜伶媽甚至每天晚上試擠母奶,想要騙過自己的大腦,看能不能分泌一些母乳給妹妹喝,「當然要給妹妹最好的啊!」她說。

妹妹剛到宜伶家,總是乖乖的、安安靜靜的自己吃手指頭,宜伶媽脫下彼此的外衣,讓妹妹趴在自己身上睡午覺,提供肌膚對肌膚的直接接觸。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沒來由的,妹妹嚎啕大哭,好像要把出生以來的所有孤單委屈全宣洩出來一樣,宜伶媽說,做媽媽的都知道寶寶想什麼、要什麼,那一次,她和大女兒跟著流淚,心疼不已。

其實,宜伶媽周遭所有人都知道要等到妹妹一歲半,才能確定是否感染,但所有人也都表示孩子是無辜的,宜伶媽的父親甚至不管妹妹有沒有染病,都希望宜伶乾脆收養妹妹,免得一家人每週相思。

宜伶媽說,HIV帶原其實是這些孩子生命中很輕的一部分,原生家庭的混亂失能,恐怕才是孩子將要面臨更大更多的挑戰。

〈天使在我家2〉胡爸爸:台灣人的愛心 不落人後

胡爸爸和胡媽媽就是那種非常愛小孩的人,即使自己已經有了3個孩子仍覺不夠。剛開始是胡媽媽看到報上說,報名週末寄養家庭的都是外國宣教士,擔任水電技師的胡爸爸不服氣:「誰說台灣人沒有愛心?」二話不說,胡媽媽和胡爸爸立刻報了名。

巴望著每個禮拜五來到,上午胡爸爸就等不及去接寶寶回家,一直到隔週一下午才依依不捨的把孩子送回基金會。半年多來,他們反過來當成是寶寶去基金會寄宿,過幾天就會回家了。

家裡多了個小寶寶,胡媽媽經常被胡爸爸笑說母性大發,沒事就去逛夜市為寶寶添衣添鞋,就怕寶寶回來時少了什麼。

胡家一家人的生活圈,包括親友同事鄰居,全都知道寶寶的情況,並且都完全的接納,「就像我家的任何一個孩子一樣。」胡爸爸說,他們帶著寶寶旅遊、上教會、拜訪朋友,孩子在親友間一個抱過一個,沒看過誰表面上接受,背地裡一抱完孩子就衝去洗手的。

胡爸爸還表示,只要觀察是不是所有小孩子都放心的跟寶寶玩在一塊兒,就知道他們的父母是不是接納。答案很讓胡爸爸驕傲:「我們認識的二十多個小孩子,也就是二十多個家庭,全都跟我們家寶寶玩得很開心。」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