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西港鹿寮

2009/11/18 06:00

西港鹿寮

文.攝影◎林佛兒

「西港鹿寮」已成為作家與詩人棲身的藏所,左側為改建過後的工作室。

「牽手」李若鶯五十四歲時從高師大教授兼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所長退休,堅持不再兼課,或到私立大學做專任教授。她有個宿願,退休後找一塊地,蓋一間陋室,種花蒔蔬,日可聽鳥叫,夜聞唧唧蟲鳴,尋找一片平原上的香格里拉。

「西港鹿寮」的圍牆用紅磚砌起,貼近西方的風格和色彩。

這也是我心境的歸宿,為了完成這一夢想,我在故鄉周邊尋找有樹有林的地方。尋尋覓覓,夙有發見,在西港一個村落邊緣,找到一座廢棄的鹿寮,地有三百坪,十餘年已沒有飼鹿,寮已荒廢,剩下部分地基和傾頹的紅磚牆,屋頂水泥瓦亦已崩塌。另外一邊有一座蘭花房,PVC雨棚亦爛,剩下水泥柱豎立著,天光日月齊來探訪,變成貓狗蟲鼠的巢穴。可是原屋主是一個愛花愛樹的獸醫,三百坪地,二處寮棚占地近百玶,其餘二百坪地上空間被十餘種二、三十年大樹包圍,濃蔭幾予密封,中午時間,才有一些窸碎的陽光,像翻飛的蛺蝶在草地上輕舞。

這十餘棵大樹,簡直就是我童年的夢境。我第一本散文集《南方的果樹園》,就是如今的縮影。大門口一棵老樟樹,枝椏伸到屋頂,像一把大傘蓋住夏天的屋瓦。二棵比電線桿還粗還高的尤加利占據西方角落,枝葉雖然較為稀疏,但很飄逸,風來的聲音沙沙作響,最有韻味。另有五棵大芒果樹,品種有金煌、海頓,還有一種長形的狀似香蕉,更為可口;因為樹高,攀爬不上,不能加以包裝保護,已經二年,五、六月間,碩大的芒果每天都在掉落,有些掉在屋頂上,都像重力敲打大鼓的聲音,澎,澎──時有所聞,又像古典交響樂的重槌。大龍眼樹也有五棵,是台灣本土的福眼,汁甜肉厚,比龍眼令人垂涎;五棵龍眼繞房屋一圈,包圍著蘭花房,也因樹高不好採摘,高處的果實都任其自然掉落;今年盛產,好多好多的福眼,掉滿一地,甜分充足,招來許多蜂蠅,在地上吸汁,嗡嗡不絕。另外,還有一棵釋迦,二棵楊桃樹,三棵棗子,二棵檳榔樹站在西北角邊,像插了二竿旗子,與風飛吻。園中央的一棵鳥梨仔(仙楂),是最經典的主題。鳥梨仔樹形優美,像一把蓬鬆的大傘,軟枝垂覆,十月、十一月間開著幽香的黃蕊小白花,清香撲鼻,類似梅花,但更雋永和秀氣。我用磚砌起尺餘高圓周,磚上可坐人,環內鬆土種滿顏色繽紛的草花。休閒椅擺著,任何時間想到,都可在鳥梨仔樹下乘風閱讀,恬靜飲茶,或沉思假寐,妙不可言。鳥梨仔褐色的果實是南部鄉下人最難忘的童年記憶,因為裹著麥芽餳糖,圓滾滾的一串,我在童年的廟口垂涎欲滴的印象還清晰依舊。

打造自己的桃花源

花了一年多時間,把「鹿寮」改為居屋。原來用樟木搭的人二骨架,刻意保留,室內充滿木香古樸的味道。蘭花房則改為工作室,為了節能減碳,廢物利用,向玻璃店要了他們要廢棄而難以處理的強化玻璃,十釐米、十二釐米厚的巨大玻璃,以紅磚砌築起來,紅牆加上超大玻璃窗,奇特怪誕,歐風突出,創意無限。號為「西港鹿寮」,不是謙虛,而是它原來就是鹿寮,況且鹿的美麗與溫馴,是我所尊敬和嚮往。少年時讀過香港美新處「今日世界」出版,張愛玲所譯M.勞林斯的《小鹿》,當小鹿一再地破壞農作物,被父親槍殺時,兒子痛哭失聲,我也流下不忍的眼淚。從此,鹿的弱勢與美的形象,已融入我幼小的心房。能在大自然與之為伍,感到安慰和幸福。

改建這二間起居和工作室,除了玻璃,全用紅磚砌起,重要的部分是到磚窯運來燒壞的火頭磚,做為外圍牆腳,一間小書房外牆更全部使用,顯得堅固美觀。材料雖大部分用在地的磚,但其形狀有別於傳統格局,大異其趣,連鄉下人都讚歎。「西港鹿寮」已貼近了西方的風格和色彩,甚至用紅磚砌起的圍牆,用些巧思設計,便完全沒有中國的味道。

當我從旅居十年的加拿大回台,且離開了台北,加拿大的文友胡君,最近知道我們搬到台南西港的某個小村落,特上google尋找,從衛星空照圖上找到鹿寮,是在一大片平原田畦裡的綠色建物和樹林,他欣喜地直誇台灣的鄉村真美。胡君說,加拿大雖美,大自然豐富,但冬天冰封雪地,太太很羨慕故鄉氣候,等將來回到台灣,也要找地在鄉下住,建造自己的桃花源。

夢境落實的心靈藏所

晚年落葉歸根,是一種心願,會追求綠色,接近自然,是心靈上的一種眷戀。我們回到鄉下來,住在「西港鹿寮」,沒有砍伐一樹一枝,還新種了二棵鳳凰木、一棵小葉欖仁、一棵黃金風鈴木,還有一株呂宋蕉,已結一串九枇,旁邊還迸出八、九株,已成一叢。呂宋蕉肥腴,香氣薰人,口感微酸有餘韻。住在「鹿寮」,除了享受悠然,過著樸素的生活,未嘗不是盡一點保護自然生態,節能減碳,做為現代人應有的本分。

三年前(2006年8月29日)在《自由副刊》「作家的藏所」發表〈小葉欖仁隨形記〉,文中除了批評台北巿路樹種植的紊亂及分疏問題外,提到在台南西港看到一塊三百坪建地,而且大樹成蔭,是一片果樹園。現在這個夢已經落實,文中主角──三棵巨大的小葉欖仁樹及相片,已不在這塊土地。並不是說錯或予以砍除,原因是這塊地本來七百坪,分成二塊,我選了樹多的三百坪這一塊,小葉欖仁就在隔鄰四百坪那邊,但只幾步之遙,樹蔭和枝葉還籠罩且飄落在我們的地上。這塊地我介紹台北朋友來買,他也是愛樹的人,他會永遠讓它站在那裡,給看過那篇文章的人做個說明。

「西港鹿寮」已成為作家與詩人(李若鶯也寫詩,出有詩集《寫生》)棲身的藏所,也是在這灰色調,台灣主權風雨飄搖的亂世,苟安不平的心靈有所寄託的藏所。●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