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36計〉城市噪音 來副耳塞吧

2010/03/08 06:00

文/呂政達

住在城市夠久,多半遇過隔壁或附近裝潢、動工、整修或各種噪音的狀況。耕宇爸爸就說他家住二樓,一樓開了家小爵士酒吧,跟他們家親子營造的「童話屋」全不搭調。

9點後他正陪孩子看小牛頓,樓下卻縷縷飄來爵士音樂,「因為沒有超過法定的分貝標準,」耕宇爸爸說:「一時之間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如果孩子再大一點,遇到要學測的關鍵日,真不知道該怎麼對待這種從樓下飄來的音樂聲?台北市政府給的妙計,當鄰近住戶抱怨跨年晚會音量過大時,就每家發給一副耳塞,這幾年來,每到過年我就會在信箱收到這種便宜的軟膠耳塞,只能收集起來當做城市生活的紀念品,不知道有哪家的人真的有用過嗎?

有位年輕媽媽告訴我:「既然無法防止噪音的入侵,就只好學習適應吧,你無法期待一個都市的大聲音,配合你的家庭節拍。」要學到有這樣的氣度:聽到隔壁敲釘子,要想再敲兩下就停了,難道那位神秘的鄰居,有能耐一個晚上都拿鐵槌站在牆邊嗎?

經過我統計發現,頗多爸爸有過為孩子到隔壁家抱怨噪音的經歷,卻很少是為了自己受不了。曾經有個爸爸來按我家電鈴,抱怨兒子開窗、走路的腳步聲,「吵到了我的女兒。」我到他家「勘查」,想確定是哪個點發出噪音,發現他家客廳擺了部電子琴,她女兒正在彈琴,更給樓下的家庭繼續製造噪音。

對大多數不相來往的城市家庭而言,其他家庭和其成員存在的跡象,就是各種各樣的聲音了。然而,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些層層相疊、時常混雜的噪音?

有部瑞士電影《邊境家園》(Home)給了一個答案:這家人原先住在未開通高速公路旁,想不到公路卻真的開通了,車輛噪音日夜呼嘯而過,把人折磨到神經衰弱。這家人始終不願意搬離,最後,他們在屋外築起密密厚厚的磚牆,把家像繭般包了起來。

【獻計】

有各種材質、價錢的耳塞可供選用,有全包型的,可有效阻隔80﹪的噪音;也有便宜的,像市政府發的那種,純粹當做一種象徵。

給家裡的人買個耳塞吧,如果你想繼續住在城裡,不包準什麼時候會用得上?

當然,耳塞也可能是給鄰居準備的。當他們來按門鈴時送他一副耳塞,不知算不算「白目」?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