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頹廢怪才?還是炒作高手?
韋勒貝克(Houellebecq,1958-)

2005/11/18 06:00

當代名家群像系列

◎林莉菁

甫獲得法國同盟文學獎(prix Interallie)的法國作家米榭勒.韋勒貝克 (Michel Houellebecq)籌備多年的新書日前問世,有人歡呼:「還好有韋勒貝克!」也有人驚呼:「天啊,韋勒貝克又來了!」不論愛憎,韋氏新書《一座島嶼的可能性》(La possibilite d'une ile)面世前,早已成為文壇發燒話題。八月底出版時印行二十萬本,在法國出版才五天就銷出五萬本,並於英、德、南歐等地同步出版。

爭議性暢銷作家 讀者反應兩極

韋勒貝克出生於法國海外省分留尼旺(la Reunion),從小父母離異,在信奉共產主義的阿嬤拉拔下長大,作家後來將她的本姓當成筆名。

韋勒貝克長大後成為電腦工程師,曾在農業部等單位工作。離婚後鬱鬱不得志,甚至數度進出精神病院療養。1994年名編輯那多(Nadeau)出版他的首部小說《戰線擴張》(Extension du domaine de la luette),這部自傳性作品描寫一群青中年白領階級,生活成了習慣與欲望的廢墟,推出後極獲文壇矚目。1996年,詩集《戰鬥的意義》(Le Sens de combat)得到花神獎(Prix de Flor) ,小說《那些基本事物》(Les Particules Elementaires)嘲諷前六八學運分子衰老的悲哀,譯成25種以上的語言廣為發行。

韋氏於2001年出版小說《月台》(Platforme),主角與作者自身年紀與經歷相似,也叫米榭勒。作者點出了西方旅行團到亞洲消費性產業的行徑,主角的心態更是惹人議論。情人死於回教恐怖分子攻擊,主角日後一旦聽到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死亡的消息,即使傷亡者是婦孺,快感油然而生。

當年他接受《閱讀》雜誌(Lire)訪談,宣稱資本主義沒有回教來得具危險性。他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被回教團體告上法庭。韋氏指責雜誌斷章取義,雖沒有吃上官司,決定搬離法國這塊傷心地。

法國人對韋勒貝克的作品愛恨相當極端。愛之者讚賞他對當今社會病態的冷靜觀察與尖銳針砭,甚至將他奉為先知,恨之者認為他只會靠敏感議題炒作。即便如此,韋氏的名字還是常與文學獎連在一起。新書才剛入選龔固爾獎(Prix Goncourt)第一波名單,就有人爆料,龔獎評審團今年將會提前頒獎給韋氏,免得被其他獎搶走。雖然最後龔獎頒給了衛悅岡,同盟獎還是輕鬆到手。

韋勒貝克在德國亦相當受到推崇,他認為德國人可以理解他作品裡的哲學意涵,德國部分大學甚至以他的小說為哲學教材。荷蘭也有不少韋氏支持者,將他與卡繆、沙特相提並論。

神祕打書引爭議 複製永生成話題

去年法雅出版社(Fayard)砸下重金,把韋勒貝克搶簽下來,成為年度法國重要出版新聞之一。作家口袋更加飽滿,還可親手把新作改編成電影。

自從三年前韋氏開始寫作《一座島嶼的可能性》以來,文壇即引頸期盼。今年千呼萬喚始出來,一開始卻只把作品交給少數文評家過目,還得簽切結書保證不將內容外流,此舉引起眾人撻伐,認為此類行銷手法未免過頭。法雅倒是樂見旗下大將搏下不少版面,反正批評他的、罵他的,也都要花版面來談論他。

韋氏的作品常常引人非議,除了他直指西方社會中產階級的病態與幻滅,也與他那政治極不正確的寫作風格有關。作品裡常見的主題不外乎性、藥物、酒精、頹廢與憎惡,毫不保留地表露對當代社會、女性、歡愉,以及對自身衰敗中年的厭惡。

新書《一座島嶼的可能性》,內容跨入未來,主角們都叫做丹尼爾。在新時代裡,人們可以自我複製。名脫口秀藝人丹尼爾一號預計留下他的記憶,等一號肉身消滅後,再將「記憶」輸入二號腦中,接下來傳給二十三號、一百號等等,再也沒有性愛與生殖,只有複製與輸入,這就是新科技時代裡的「不朽之身」。全書以丹尼爾一號的記憶與多年後的複製後代交錯敘事。

哲思橫溢的純文學創作,還是故意驚世駭俗來博得盛名?這位同時受到書市銷量與文學獎光環加持的名家,其定位恐怕還是留待廣大的讀者去決定。

韋勒貝克官方網站:www.houellebecq.info/

《閱讀》雜誌韋氏特輯:www.lire.fr/enquete.asp/

idC=49033/idR=200/idG=3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