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回歸本真,闡揚人道
米歇爾.圖尼埃的新寓言小說(Michel Tournier,1924-)

2005/12/01 06:00

法 當代名家群像系列34

◎宋國誠

米歇爾.圖尼埃(又譯為陶尼爾)被譽為20世紀法國最重要的「新寓言派」小說家(或「哲理小說家」)」。寓言派意指運用人們熟悉的傳說、奇聞、童話、神話與符號等等,以拉近讀者距離與記憶認同的方式進行創作;「新寓言派」則是對古代神話、傳說、文學名著的題材進行改寫和創造,賦予作品新的詮釋和寓意。圖尼埃的作品充滿哲思和寓言,充分運用抒情語言和意象對比,以幽默、詼諧乃至精神分析和象徵手法來表達深刻的哲理,表現對現代人精神處境的反思與憂慮,以及對人性本真和人文價值的堅持與追求。

圖尼埃1924年生於巴黎,獲得索邦(S o r b o n n e)大學哲學學士,1946年前往德國杜賓根(Tubingen)大學任教,並擔任一家法語電台的製作人和導演,偶爾也兼職記者。1972年起,圖尼埃進入龔固爾獎評審會,1993年獲哥德獎章,1997年獲頒倫敦大學榮譽博士。主要作品包括《星期五,又名太平洋上的虛無飄渺之境》(Vendredi ou leslimbes du Pacifique,1967,法蘭西學院獎)、《榿木王》(又譯《左手的記憶》,Le roi des aulnes,1970,獲龔固爾獎)、《聖靈之風》(Le vent paraclet,1977)、《四博士》(G a s p a r d,M e l c h i o r e tBalthazar,1980)、《雙子星》(Gimini,1981)、《金滴》(TheGolden Droplet, 1987)、《吉爾和貞德》(Gilles et Jeanne,1990),近著有《埃雷阿扎爾》(Eleazar,1996)等等。其中,《四博士》是根據《聖經》中三個博士朝拜聖嬰的故事改寫而成,《埃雷阿扎爾》改寫自摩西的傳說,《榿木王》則與歌德一首神話詩同名,故事描寫納粹主義的殘暴性。

《星期五》是圖尼埃「翻寫」笛福《魯濱遜漂流記》的經典之作,作品賦予笛福這部被視為西方帝國主義「殖民文本」新的反思與意涵。在《魯濱遜漂流記》中,星期五是一個野蠻人,一個落後與愚昧的象徵,他(牠)牙牙學習西方語言和禮儀,被動接受西方文明和秩序,但圖尼埃賦予星期五一個「自然教化者」的角色,他不再像奴隸那樣任由魯濱遜驅使叫喚,反而是洗滌魯濱遜一身文明髒污的牧羊人,一個回歸自然與純樸的智性嚮導。

圖尼埃成功地運用消解帝國意識的「反敘事」策略,將野蠻人塑造成人類新文明的導師,打破基督教傳統的聖諭教規,隱喻一種背離文明固有邏輯來反思新文明出路的新見解,為魯濱遜在喪失了文明家園試圖在荒島重建文明王國失敗之後,指引出重建精神家園才是人類當代的緊要任務。

《榿木王》以二戰背景,通過一個法國信鴿通訊兵阿貝爾(A b e lTuffauges)的經歷,在被德軍俘虜之後,竟以集中營為樂園,對戰爭的荒謬與殘酷麻木不仁、不喜不悲。阿貝爾是一個「倒錯型」的人物,由一個戰爭俘虜變成吃人魔王。

他的天真與激情(為希特勒召募青年軍)鑄下了不可挽回的悲劇,儘管他最後以營救一個猶太小孩做為遲來的救贖。圖尼埃以人格官能的倒錯來諷喻當代社會價值顛倒的怪相。「左手」本身就是一個象徵,用左手寫字意味著善良公正的事物不會出自右手,用左手握手那是因為右手總是沾滿了罪惡和血腥。這部榮獲龔固爾獎的作品,在充滿象徵和跳躍式意象的組合拼貼中,以文明的逆向發展來比喻納粹的倒行逆施,更以容忍魔鬼的作亂來諷刺人性的懦弱與逃避。

處於倫理解體和媚俗惑世的現代世界中,圖尼埃的作品呼籲回歸人類本性的反思,以一種嬰兒般的素樸來重新釐定文明的軌跡和方向。

悲天憫人是人類文明的根基,一旦這個根基陷落,文明就會走向對立面向人們猙獰恥笑。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