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楚門秀 八卦作家楚門.卡波提.上

2006/02/27 06:00

編輯室報告:

謎樣的美國作家楚門.卡波提一生傳奇豐富,留下的作品雖然不多,其生平故事卻風流奇情。

愛書人鍾芳玲以卡波提的創作、身世為經緯,旁及他的採訪功力,並爬梳他與密友哈波.李之間的關係,今起一連三天刊出,敬請鎖定閱讀。

文◎鍾芳玲

最近我老是想著楚門.卡波提(TrumanCapote,1924-1984)的一句話:「所有的文學都是八卦。從傳記、到散文、到小說、到短篇故事,全都是八卦。」

誰是楚門.卡波提?

聊八卦、看八卦,其實多數人都愛,否則西方的小報(tabloids)不會銷路如此好,以致連一般的主(清)流報紙,例如英國的《泰晤士報》、《衛報》等,即使礙於身段不能在內容上降格與之看齊,卻也紛紛把原來的開本由大大的開數改成小報的小開數。台灣近年來不少媒體也是日益趨向大篇幅報導八卦,只不過一般媒體的八卦多半是偏向演藝圈、政治圈或社交圈的人物。對於哪個明星詐賭?哪個政客搞婚外情?哪個富商是否真的找代理孕母生子?坦白說,我的興趣不高,但我和一些書人對國際文壇的八卦卻相當入迷。

隨著三月份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時間表一步步逼近,眾人開始臆測哪部影片會得大獎?哪一位將是下屆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其中受人關注的熱門影片之一是已獲得奧斯卡五項提名的《卡波提:冷血告白》(Capote,台灣譯為《柯波帝:冷血告白》)。去年十一月我在寄居的舊金山看了這部根據美國男同性戀作家楚門.卡波提為題材所拍攝的傳記影片後,有好一陣子我和此地一些文友們的話題動不動就扯到卡波提的人與書。

台灣的普通讀者對於卡波提可能並不熟悉,但是若提到《第凡內早餐》(B r e a k f a s t a tTiffany‘s)這部電影,多數人都有印象,卡波提正是此部影片的同名原著作者,雖然這部影片的劇情被改得和原著內容相差甚遠、女主角也不是卡波提心目中的最佳人選(相信嗎?他中意的第一人選是瑪莉蓮.夢露),但可愛的奧黛莉.赫本加上尊貴的第凡內再加上那迷死人的主題曲〈月河〉(Moon River),使得影片受到歡迎,連帶也拉抬原著的聲勢,書籍再版了N次,成了卡波提創作生涯的第二波高峰。同時代另一位美國知名作家諾曼.梅勒(Norman Mailer)曾這麼說:「楚門.卡波提是我們這代最完美的作家,他寫出最佳的文字、最佳的韻律。《第凡內早餐》將成為一本輕經典,我絕不會改動內文的兩個字。」

與生俱來的「開麥拉費司」

卡波提的第一個高峰其實早在出版首本著作《其他聲音、其他房間》(Other Voices, OtherRooms)前後。他在1945年底與主流出版社藍燈書屋(Random House)簽約,拿了不多的預付版稅(一千兩百美元,而且還是十二個月分期付款),專心要寫完這部小說。時值二次大戰結束,大家都引頸期待下一個海明威、下一個費滋傑羅的到來。1947年某期《生活》(Life)雜誌因而做了一個新生代優秀作家的專輯報導,被圈選的作家中,除了卡波提僅在雜誌上發表些短篇故事外,其他介紹的年輕作家至少都已經出版了一本著作,然而報導文章首頁所占四分之三版面的大幅圖片用的竟是卡波提的獨照,而且預告《其他聲音、其他房間》即將出版,讓許多作家又忌又妒,更讓賽門休斯特出版社(Simon & Shuster)的創辦人理查.賽門(Richard Simon)怒氣衝衝地打電話給藍燈書屋的創辦人班奈特.瑟弗(Bennett Cerf),質問他到底耍了什麼詭計,把一個尚未出書的作家的照片放在《生活》雜誌如此顯眼的版面?瑟弗當下反譏:「你想我會告訴你嗎?難道梅西(Macy’s)會對金寶(Gimbels)說嗎?」(梅西與金寶是當時紐約市最大的百貨公司,後者現已不存在。)事實上,瑟弗當時根本還沒看到雜誌,更不知他旗下的作家已經成了話題人物,藍燈書屋也沒有向《生活》雜誌關說。注重圖像效果的《生活》雜誌會如此安排,實在是因為卡波提太上相了,英文稱之為「photogenic」,中文可以用「擁有開麥拉費司」來形容。他穿著三件式的西裝、打著領帶、兩腿微微交疊坐在維多利亞式的椅子上,右手輕撚半截菸,清秀柔弱的臉孔浮現出一絲絲憂鬱又尊貴的文藝氣息,背景則是充滿典雅的家具與飾品,整個構圖的氛圍非常能抓住讀者的目光,套用現在的術語,就是有「賣點」。我在寫這篇文章時,有幸買到這本老雜誌,真是覺得太神奇了!

擅長自我行銷的本領

《其他聲音、其他房間》在1948年一月出版時,已經注定是成功的一半,雖然書評毀譽參半,但這本書卻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排行榜,達九個星期,銷售量超過兩萬六千本,這數字對一個新手來說算是相當好的成績。幫助書籍銷售的理由之一,又是和照片有關。

這本書的書衣雖然頗為素樸,深灰藍的底色配上簡單的反白字,沒有任何圖像設計,但是背面卻是滿版作者的橫式半身照,得倒轉九十度來看。照片中的卡波提又是另一種風貌,他身著淺色襯衫、外罩細格紋背心、打著深色小領結,慵懶地斜倚在太妃椅上,頭髮垂蓋前額,微微上揚的眉毛下,一雙靈活的雙眼直勾勾地投向鏡頭,畫面裡的卡波提看起來像個既清純又帶點邪惡的俊俏小男生。這張照片甚至成了對外的宣傳海報,引發不少遐想。卡波提宣稱照片是他的好友攝影師Harold Halma隨意捕捉到的影像,而且是編輯主動從其他照片裡挑選出者,但很多人卻認為是他有心運作的結果。

至於書衣後摺封口的作者介紹更寫著:「楚門.卡波提,生於紐奧良,二十三歲。他曾替三流政客寫過演講稿、在河船上跳過舞、因在玻璃瓶上彩繪花朵而發了筆小財、為電影公司讀過劇本、和知名的艾思.瓊斯太太學算命,在《紐約客》工作過……」那張明顯設計過的照片再加上這種含混、模糊的夢幻似作者描述(瓊斯太太不知為何許人也、他在《紐約客》雜誌社的工作不過是打雜兼整理檔案,既非社內寫手、也非編輯,任職一兩年間所投的稿件全數被退稿),雖然引來不少人的奚落,認為出版社包裝媚俗、作者過度自戀,但有更多的讀者因此對卡波提的人和書感興趣。

二十多歲時的卡波提確實惹人注目,連英、美、法的攝影名家都無法抗拒他的魅力,我在一些書裡看過幾張塞索.畢頓(Cecil Beaton)、爾文.潘(Irving Penn)、卡爾.畢辛格(Karl Bissinger)和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為他所拍攝的照片,只能讚歎他是最佳的男模特兒,這固然和他的臉蛋有關,但我以為他懂得如何抓住鏡頭,才是重要的因素。由諸多資料顯示,卡波提從小就是個愛秀、具有表演慾的人,從中小學時就酷愛在舞台上演戲。他很早就了解媒體的影響力,其擅長自我行銷的本領更是在日後一一展現。 (待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