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當我們同住一起

2013/07/21 06:00

圖/王孟婷

大家族住一起,磨合多,其實樂趣也不少,如果能夠守住一些大原則,人多互相照應,也是不錯的生活方式……

圖/王孟婷

〈還我隱私權〉不敲門就進門 好生尷尬

文/小軒(新北市)

那年夏天結婚時,和先生都不到廿五歲,沒有經濟基礎的小夫妻便暫住在夫家。家中還有四位小姑獨處的姊姊及一位甫退伍的弟弟,加上我,一家九口好不熱鬧。

住在一起才知道,為了通風,大夥夜晚睡覺習慣不關房門,這可苦了注重隱私的我,尤其還是新婚期,這可怎麼「做人」才好?還好,在努力請先生和公婆「商量」後,終於可在夜晚享受兩人世界。

不久我生下女兒,先生怕我在家帶孩子無聊,在房間裝設電腦。那正是網路剛興起的時候,待業中的小叔常要求到房中上網玩遊戲,起初他會在先生也在時才入內,但日子一久,漸漸連只有我和小孩在房間時也無所謂地進出,這令我非常困擾!只好常把房間讓給他。

那天在房間哺餵母乳,因為知道先生快到家,便未鎖上房門。不料小叔居然沒敲門便直接進房,撞見我衣不蔽體的尷尬模樣!

像這樣不敲門的習慣,實在令我這外姓人很不好受呢。

〈不變應萬變〉保持中立 絕不亂訴苦

文/純純(台南市)

經濟能力的懸殊,生活作息的不同步調,常讓家族間和樂的氣氛,變成一種虛應假象。

婆家是大家庭,有大伯四口、大姊三口、我家三口,加公婆兩人,十幾口人同住,小小細節稍有疏忽,嫌隙就產生了,彼此相互較勁的意味也無形產生。

記得剛結婚時,不懂得應對之道,往往順了嫂,逆了姑意,後來我不再捲入紛爭,內心再不爽,絕不顯現,聽到他人訴苦說某成員不是,絕不附和,套句官方說法:「真的嗎?我不知道!辛苦了,忍一忍吧!」保持中立,控制情緒,也讓我漸遠離家族是非,從此永保安康。

經濟的差異也會無形中成為大家族的妒怨,人總是有比較的心理,別炫耀、不在家中時常擺闊,也可免去顧人怨的危機;有時就算要奢華,也要懂得含蓄,畢竟同住一個屋簷下,多份謹慎和貼心,當可明哲保身。

其實,身為大家族的成員,相信不便與不快,一定會點滴在心,但是多點包容與智慧,以不變應萬變,相信苦日子也能回甘。

〈罩子放亮〉5原則 相敬如賓

文/維尼(花蓮縣)

不同原生家庭、不同生活習慣與價值觀,任何小事都能成為衝突的引爆點。但我們家謹遵一些原則,即使無法甜如蜜,倒也能相敬如賓。

1.溝通由原生家庭的一方負責:我們家有事須向小姑、婆婆協調,一律由老公出面。重點是,交由老公全權處理就必須尊重協調結果,不能翻盤。真有不滿,日後私下跟另一半溝通就是!

2.細心觀察,培養相處默契:家事分配可是門學問,多做少做都會出問題。例如我婆婆以前從事餐飲,吃不慣別人的手藝,所以婆婆掌廚,我絕不插手或插嘴,但包辦其他洗、切雜事,如此一來,皆大歡喜。

3.嘴巴甜:這是維持家裡氣氛的不二法門。適時稱讚、感謝,出門前後問一聲、打個招呼。

4.管教孩子堅守原則,其餘退讓:例如不給孩子吃垃圾食物、假日才能看電視、有禮貌等等原則會先請老公對婆家說明,然後堅守,其餘事情就讓婆家用他們的方法跟孩子相處。

5.絕不批評姑嫂的孩子:當父母的很難忍受別人罵自己的孩子,所以得盡量避免說出讓親戚誤以為批評的話,遇事只要陳述狀況即可。

〈送禮學問大〉一心邀功 差點破功

文/狗狗(雲林縣)

嫁過去後的第一年母親節自然不能馬虎,我買了一對珍珠耳環送給婆婆。

看到婆婆嘴裡說不要這麼花錢,但是眼睛卻直盯著耳環發亮的神情,我就知道送對禮了。還在得意的我,晚上關起房門,就聽到先生對我說,大嫂看到我送的禮物,臉都綠了!

我一心想邀功,卻忘了我們同住在一起,應該先商量再送禮。這讓我想起大學時代,我們班送了老師教師節禮物,而隔壁班卻沒有準備,隔壁班認為我們班心機很重。從此,教師節搞得有點像兩班在競賽,實在是違背了送禮的初衷。

大嫂比我早進門兩年,自然這次不會隆重準備,是我想得不夠周全,讓大嫂難堪。所以我就假三八真攏絡,三不五時就約大嫂逛街、吃飯,大嫂也不是個小家子氣的人,我們很快就同一陣線,隔年母親節我們合送了一台按摩椅,皆大歡喜。

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門,我還需要再多多增加點智慧,才能學會這家族同居厚黑學。

〈別為錢反目〉家族統籌開銷 糾紛少

文/劉錦得(彰化縣)

家族聚居在一起,如果能統籌開銷,將可避免或減少許多無謂的糾紛。

多年來,我們五兄弟為了奉養父母,大家有共同的理念,決定住在一起以便能晨昏定省。

在一次家族會議時,一致決定家族的一切開銷,統籌辦理,每一家庭按人口數,大人一人交一萬元,小孩減半,於每月初交給大哥負責掌管,到了下一個月初,大哥會把上一個月全家族所有開銷,列出明細表發給每一家庭,以昭徵信;如果不足,大家再均攤;萬一有結餘,則充作下一個月之用。

後來,大家討論成立「家族基金」的構想,也就是過年時,各家庭拿出一筆錢,存放在銀行,做為家族中辦理婚、生喜慶之用,真是方便又實惠。

由於有了此統籌家族開銷的做法,二、三十年來,我們一大票三、四十人的家族,相處和樂融融,很少有糾紛出現;直到三年前,雙親相繼過世,我們才分家。現在還真懷念那段大家族的熱鬧時光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